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含义是,天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的,君子处事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不可懒惰成性。我认为,易经中的这句话,揭示了所谓算卦的本质——事在人为。
我们经常看到电视剧、小说中有很多算卦的场景,当看到主角因为算卦人的帮助脱离险境时,总是会不自觉的感叹算卦的神奇。在此之后,网页上各种算卦营销层出不穷,算卦逐渐被认为是封建迷信,年轻人不屑一顾。但事实上,易经卦象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神奇,祛魅后的易经更像是一本蕴含人生哲理的古书,告诉人们事在人为的道理,如同儒家的忠恕之道一样,值得人们去思考实践。
一卦有六爻,六爻间的相互关系称之为“比”。事实上,在一副卦中,没有任何趋势走向是确定的,没有所谓的好坏之分。算卦人解读卦象的时候,需要考虑很多方面。一副卦,最表面的卦象可能“亨通”可能“凶”。卦辞之外,要考虑爻的含义,吉卦中有凶爻,卦象不好的时候也存在吉爻;另外,爻之间的上下关系同样需要考虑。由此,在一副卦象中,吉中有凶,祸中有福,两者相依相生。
有人可能会说,那这卦岂不是算了和没算一样,如果从哪个方面解读都有道理,不就没有意义了吗?非也。这样的解读不仅意义重大,更揭示了周易想要告诉世人的一个道理。人算卦,通常是有困惑,自己无法解决,遂求问于天。算卦人得知求卦者的困惑之后进行算卦,并对卦象给出解读,以解其困惑。周易要求算卦人要考虑卦辞、爻辞、比应关系之后给出解读,是因为算卦的实质不在于结论,而在于提醒求卦者,要关注周围变化,没有什么事是永远不变的——所谓“易”,说的便是一个“变”字。算卦的结果解读千变万化,因人而异,没有确定的结论。问题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但天也无绝人之路,事在人为。因此,这要求人们不断观察环境适应化境,自然瞬息万变,君子自当奋发图强、自强不息,处世需着眼大局,考虑长远,若能做到如此,那么求知者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例如,武王伐纣时,突如其来的大风吹倒了中军的旗帜,这被认为是凶兆。于是,武王的身边人要求占卜以问天。结果,占卦的卦象并不好,不宜动兵作战。姬发(后来的周武王)认为伐纣是顺天应仁,卦象不重要。所谓卦象,只是为求卦者提供思路,真正结果如何,在于人事。后来武王顺应民心,在牧野之战中通过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军事决策赢得战争的胜利,最终“肆伐大商,会朝清明”。另一个更为贴近生活的例子可在附录中找到。周易真正想要告诉人们的,大概便是如此,“尽人事以听天命”,事在人为。
武王伐纣时的军中一卦是周易在政治军事上的运用的一个例子。事实上,周易中蕴含着充满哲理的政治思想。不同于西方寻求一劳永逸解决问题的思想,周易认为,问题无穷无尽。关于六十四卦,张载描述说,“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 有“象”就会有“对”,“对”出现后就会产生“反”,即“象”“对”相生相反,无可避免。“反”的产生会引发“仇”,即矛盾,这便要求人们想办法“和”而“解”,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矛盾,以积极有为的心态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当这一思想上升到政治层面上时,就体现在国家的大局、战略与决策。以睽卦(上兑下离)为例,兑卦指少女,而离卦指中女,两女处一室而凶——以同而异。矛盾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强求一致,因此面对矛盾冲突,我们应当选择求同存异,相互理解包容求同。国与国之间的不同之处是不能改变的,即使通过武力威胁强求一致,可还会有“异我”的存在。因此,面对国家间的不同之处,强求一致指挥导致冲突升级,并且引发更多的问题。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周易强调人的能动性,即国与国之间相互包容,求同存异,实现多元一体。不同的思想之间有相似的内容,这些相似的共同点构成了现在的人类共同体,彼此尊重互相的不同之处,共同发展相通之处,这便是周易之道。
《周易》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与算卦,从来都没有具体的解决措施,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完全相信算卦人的解读只会招致失败。周易真正想要告诉世人的,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事在人为,强调君子自强不息而求变。不论是人生哲理,还是政治思想,都是这样的:事情不会一帆风顺,能否顺利解决在于人事,能否妥善处理矛盾冲突,能否及时改正错误顺应正道,这些都需要每个人自己去思考,“君子以正位凝命”,人不自救,天也难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