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易经术数 > 正文

创始于7000年前的“易学”,为什么现代人连入门都难?

创始于7000年前的“易”学,是中国古人研究宇宙规则的模型及说明书,且能“推天道以明人事”,这样一门大学问,为什么现代人连入门都难?跟古今语言上的变迁有关吗,跟古今思维方式的差异有关吗?难道是古人更聪明更有智慧吗?

“易学”创始人据说是伏羲,他以阴阳及天地人“三才”为基础,创建了八卦,即模仿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这八种自然现象,归纳为“乾、坤、震、巽、离、坎、艮、兑”这八种卦象,此即“伏羲先天八卦”。当时没有文字,后世称为“无字天书”。商末周初,周文王、周公父子作后天八卦,推演六十四卦,并加以注解,这就是俗称的《周易》。

“易学”诞生后,成为中国文化的渊薮,不论是儒家的孔孟、道家的老庄,还是兵家孙子、纵横家鬼谷子,抑或中医宝典《黄帝内经》,乃至天文、算学、文学、艺术等等,无不以“易学”为宗。所以有人说中国是“易学的中国”,不无道理。但可惜的是,这样一门宝贵的精神财富,现代却越来越贬值了。

我们把“易学”看得太神秘、太高深,忽略了一点:《周易》是古代读书人的必修科目,懂《周易》的大有人在,可称为大师的,如汉朝的京房、唐朝的袁天罡、宋朝的邵雍等等。

可如今这个时代,别说出现邵雍那样的易学大师,就是略懂皮毛的人也很少见到,这是为什么呢?

当然,“易学”虽名为“易”,但其蕴涵的哲理至广至深,本身就难以领悟。而成文于周文王时代的经文,古奥玄妙,微言大义,加上年代久远,也很难把握要旨。

但是,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就算读不懂古人的经文,那为何就不能出现一位伏羲或周文王式的具备原创能力的人物?《周易·系辞传》说,伏羲“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这个时代缺少的,正是伏羲这种“仰望星空的人”。现代人太浮躁、太功利,没有兴趣去干那种“无用”的事。一句话:修养达不到!

不过,我们这个时代,或许也有很多精通“易学”的智者,只不过他们可能也像伏羲一样,避开了尘世的喧嚣,与天地直接展开“对话”。这样的人,我们缘浅见不到罢了。但愿,这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