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剪纸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间工艺。它在民间艺术中保持着经久不衰的地位,保存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体现了人民大众普遍的审美喜好。它被劳动群众所创造,又为劳动群众所享用,有着广泛而深厚的民间基础,是中国普及的传统装饰艺术之一。
一、民间剪纸发展历史
1、起于东汉、兴于明清的剪纸艺术
剪纸是所用工具、材料简单的民间工艺品。它伴随着年节、喜庆节日等风俗活动而广泛流传于民间。在中国至少有1500余年的历史。其创作往往是一代传一代,不断修改、充实而趋于完善的过程,所以具有浓厚的民族传统。
剪纸手工艺术有其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在纸张发明之前,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树叶上剪刻纹样。
关于剪纸手工艺术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纸张是一种很容易霉烂的材料,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湿润,再加上当地每年五六月的梅雨天,时间一长纸张制品就霉烂,而民间剪纸又是一种大众化的东西,人们不会像珍宝一样保存起来,搞坏了自己还可以再剪。而我国西北地区天干少雨,气候干燥,纸张也不易霉烂,这也可能是能在阿斯塔那古墓群中发现北朝剪纸的重要原因之一。
2、到了唐宋,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
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
3、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
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再加工的。更多的是我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
民间剪纸来源于生活,出自劳动人民之手,常采用寓意象征和变形夸张手法,体现人民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由于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不同,我国民间剪纸流派纷呈,风格各异,均有其独到的地方特色。北方剪纸简洁大方、粗犷奔放,南方剪纸精致、细腻、排列对称有序。具体而言,河北剪纸善于点色,山东山西剪纸淳朴稳重,广东剪纸善用金纸衬托,江苏剪纸剪工精细,福建剪纸形态自然,陕西、浙江的剪纸则是擅长边饰图案。地域性的特征体现在人物造型、刀法处理以及感情表达上,但是基本内涵却是一致的,就是质朴、纯真、内涵丰富、乡土气息浓郁。
二、民间剪纸的题材
民间剪纸反映了人们爱好和平、追求幸福的夙愿,表现了幸福安康、吉祥如意的内容,抒发人们美好的情感。通常在题材上分为以下三类:
1、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中国人追求美好的愿望和趋吉避凶的民俗观念,常常被寄托在了剪纸艺术这种表现形式上,多采用象征、寓意、谐音来表现,如"年年有余"、"吉祥如意"、"五福临门"等。剪纸的内容很讲究,娃娃、莲花、葫芦等象征多子多福,吉祥、五毒寓意吉祥辟邪,瓜果鱼虫、家禽等预示着喜庆丰收……这些象征美好的吉祥符号与图案是人们以物寓意、托物寄情的表现。
2、对流传的神话故事和古代人物的怀念。古老的神话故事和值得纪念的人物也成为民间剪纸艺术很好的创作题材。精彩的"哪吒闹海"和"西游记"等神话故事,动人而悲伤的"白蛇传"、"梁祝"等爱情故事,表现正义的"海瑞罢官"等,我们在剪纸中经常都能看到。这些剪纸表现了人们对历史和传统,对神话故事和人物的怀念。
3、对于自然界神奇力量的希冀。生活中的困苦和自然中的难解之谜,常使人充满幻想,希望有种超自然的力量可以帮助自己实现美好生话,如受惊吓生病的"吊魂的小纸人".这些创作是创作者的理想世界,虽然主题各不相同,但都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剪纸艺术的艺术特征
1、剪纸艺术折射着不同时代的审美风貌
剪纸艺术作为一种装饰品、吉祥物,它以其特有的魅力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初是民间祭祀活动的一种主要表达方式,后来题材更加宽泛,由于地域、习俗及审美观念的不同,不同时代的民间剪纸艺术也呈现出手法不一、风格各异的特点,反映不同时代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幸福的追求。无论是工细或粗犷的优秀之作,都重神似而不拘于形似,重意象而不拘泥于具象,有的注重变形和夸张,却不失民族及地方特色与乡土气息,变形而不怪诞。
2、剪纸艺术洋溢着不同地域的审美风情
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以鲜明活泼的乡土色彩、精巧细腻的艺术构思、质朴纯真的田园风格,体现中国普通民众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剪纸艺术扎根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百态。
3、剪纸艺术展现着不同事象的审美风韵
民俗事象不同,剪纸艺术的内容及样式也各异。生活习俗是促进剪纸发展的社会因素,同时形成了丰富的剪纸内容和不同的剪纸样式,剪纸作者通过捕抓生活中动人的情节和适于表达的对象,根据不同的生活经历和艺术情趣,经过充分的想象与构思,剪出朴实而富有装饰效果的作品,表达出创作者的审美追求和审美风韵。
四、剪纸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
上个世纪初,法国艺术大师马蒂斯尝试用剪纸进行艺术创作,一生创作了约200余幅剪纸作品,使剪纸艺术成为现代主义的艺术形态,是现代艺术史上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在现代,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剪纸艺术除了是民间不可缺少的工艺品外,也成为当代艺术作品,并且突破平面范畴,向立体演化。
1、剪纸艺术运用于包装
世界各个地区和民族所具备的独特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越来越被当今设计师们所重视。"越民族,越世界"这句话已成为当今设计师们所秉承的设计宗旨之一。
体现文化底蕴,成为民族类型包装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日常产品包装中,常有剪纸元素出现,深受消费者青睐。如:烟酒包装、月饼包装、书籍装帧等,设计师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剪纸的创意,并屡有佳品获得大奖。如:2006 年中国包装之星优秀奖的获奖作品"蝶恋花"月饼礼盒包装、2007年中国包装之星优秀奖的获奖作品"邮祥来"酒的包装上,都运用了民间剪纸图样。
2、剪纸运用于动画
剪纸动画并不属于新兴产业,1958年由万古蟾导演的《猪八戒吃西瓜》是第一部中国剪纸动画,从此,融合剪纸与皮影艺术的剪纸动画,为中国动画增添了新种类。之后,在1959年拍摄了《渔童》,于1961年拍摄了《人参娃娃》,并获得民主德国第四届莱比锡国际短片和记录片电影节"荣誉奖"、获1979年埃及第一届亚历山大国际电影节上佳儿童片奖"银质美人鱼奖".剪纸动画凭着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在世界动画的舞台上成就了辉煌。
传统的剪纸动画制作,通常是在剪纸艺术和皮影艺术的基础上设计角色与场景造型,然后进行拍摄。同时,传统的剪纸动画作品在动作与人物的设计与制作上要求高超的手工技巧。动作设计主要通过角色的搬动,用玻璃板压住每一个角色来进行拍摄,技术要求很高,稍有偏差则须重新拍摄。角色设计则主要以视觉形象的复杂和精美(例如人物着装上的精美纹样)来取胜。这种艺术性与技术性都很高的动画并不适合大批量生产。而如今,计算机技术已经全面渗透进动画制作领域,这显然为中国剪纸动画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总之,中国剪纸动画,这种艺术性、技术性、公益性与创新性相融洽的艺术形式,必定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与先进的制作工艺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3、剪纸运用于建筑
上海世博会上有一座剪纸造型的场馆--波兰馆。这座建筑物是一个有趣的、以剪纸民间艺术为主题的构造设计,它带给人们丰富视觉体验。该馆外部由相互交织的剪纸图案所组成,阳光可以透过缝隙进入大厅。走入波兰馆,剪纸的图案随处可见,当黄昏降临,五彩斑斓的室内光线穿透剪纸的图样,使整座展馆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展馆设计与传统相联系,但同时具有现代主义风格。从此方面看,既传统又现代的剪纸艺术正是这样极具视觉体验的抒情诗。室内的家具风格受到展馆图案的启发,由外墙的剩余材料切割出来制作而成,形状和材料与展馆建筑相呼应,体现出剪纸中的阴刻与阳刻交相呼应的特点。
五、剪纸艺术的生存与发展
民间剪纸艺术作为民族的瑰宝,仍有它生存和发展的必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找到中国剪纸在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剪纸的原有生存空间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必须要寻找并为它开拓的新的生存空间。
1、剪纸文化成为旅游资源
剪纸操作简便, 表演性强,比如折迭剪纸,熟练的艺人通过反复折迭,两三剪就能完成作品。
在旅游景点设置民间剪纸艺人的现场表演和传艺, 使海内外游客能够身临其境地观赏、了解、体验学习、分享剪纸创造的快乐。在剪纸纪念品的开发中,要摒弃千篇一律、毫无特色地模仿、复制,将剪纸包装,向高品位的艺术品转型。合理开发,组织高质量的剪纸旅游产品,可使这笔无形的文化遗产转化为可持续开发资源, 为文化旅游、经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做长远的打算。
2、将民间剪纸纳入地方文化教育体系
剪纸是一门手脑配合的运动,有益于人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训练,是素质教育的极好方式。在我们这个有着上千年剪纸历史的国度,剪纸教育可渗透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各个层面,并设立相关专业、院系, 培养专门人才,使这笔珍贵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后继有人。
我们惊喜地发现,现在民间剪纸逐渐纳入了地方的教育体系中,许多小学开展了剪纸教学,这将对民间剪纸这项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总之,剪纸在不失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还要适应现代生活的变化。因为任何一种艺术有无发展前途, 归根结底在于它能否吸收新的养料,不断从自身产生新的东西。现代文明在剪纸中的体现将会为剪纸艺术创造出一个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对剪纸艺术的创作与创新起到推动作用,而那些不失传统血缘关系的新型剪纸将会为剪纸艺术带来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