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从论证角度不难看出,1955费孝通工作组的调查,相对还是客观的,从构成独立民族所需要的一些要素出发进行了调查。而80年的,从重启调查到最后的报告都过分强调了“穿青人”的意愿。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有理,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底线,而民族愿望更不能简单到只剩下我要成为单一民族。
更何况,80年代时与“穿青人”人数相仿、居住区相近的“屯堡人”,后来被认定为汉人移民集团。现在屯堡人还是挺安之如怡的,人家现在搞旅游呢!
民族服饰:穿什么真的重要吗?
由于“穿青人”的族名,导致许多人以为她们的穿着很特别,其实我们拿后来被认定为汉族的“屯堡人”对比一些就知道了。
▲穿青人
▼屯堡人
此外,一些“穿青人”所强调的自己特有的服饰特征,在稍微有传统服饰常识的人看来,也是非常普通的早期汉族特点。
比如,妇女们的“三把头”,相关新闻里是这样写的“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数百年来造就了穿青人独特的习俗和文化,比如穿青妇女特有的三把头,穿青人规定妇女不能轻易剪发,但长发在日常劳作时很不方便,因而要挽两三个发髻才能将头发完全固定住,久而久之,这种三把头成为穿青妇女独特的标志”
▲穿青人的三把头,图片转自百度穿青人吧
可是“三把头”从名字到样式,都是最具特征的汉人女子发式,直到现在,客家人都还有上年纪的人在梳。并且,早在明代就有“三把头”的记载,这种发式很古老,如果非得说,不过做成了费孝通对于“穿青人”来自于明初汉人移民集团罢了。
▲右图是我自己不用镜子随便抓的三把头,使用的台湾客家人的方法
而且,我们可以去看一下客家人是怎么穿的,大家就会发现,不过是一些相对封闭的地区的族群,在服饰上回更为滞后地反应了早期一些的特点罢了。
▲客家人
▲光绪年间老照片
由于一般人对于服饰的记忆都比较短暂,身处于都市的我们对于偏远地区的认知也极为有限,其实只要深入了解就会发现,不仅“穿青人”的服饰没什么特别之处,连一开始和“穿青人”一起申报少数民族现在又标榜总计是明朝人打搞旅游项目的“屯堡人”,和周边少数民族的区别都不大。
民族识别:写了难道就有用?
其实有许多身份证上写着非汉族的人都有会一个疑问,我身份证上的民族真的有用么?我说的当然不是各种民族政策,而是你写了X族,但是你不会说一句民族语言、家里也早已不在遵循民族习俗、你甚至要百度才知道民族历史,你和周围的汉族同学、同事根本无异了,那你还是X族的人么?
其实这个问题对于汉族同样存在。有人问我,你觉得汉族的民族服饰是什么?我会反问,重要么?哪怕你现在很努力地硬掰一个出来,这个服饰也一定不具备实用性了,它的根基不会多牢固的。我们已经陷入了一个叫“现代民族”的泥沼之中,洋不洋,中不中,只是因为服饰太具备识别度,才会被我们一遍遍拿出来说而已。
▲汉服运动(网络一部分人群创造具有古装元素的汉族民族服饰)
说回“穿青人”,由于这群人实在是闹得很凶,与费孝通等主张他们是汉族的民族专家甚至快成了仇敌关系。对于这些的心理,这些民族专家是这样解释其心态的:“……逐渐形成所谓穿青人和穿兰人的对立。解放后,穿兰人登记为汉族,穿青人因怕吃亏,不愿登记为汉族,希望被认为少数民族,从而得到照顾。”
民族不是闹情绪,一群人光有强烈的自己为XX族的情绪是不够的,我相信如果闹可以成立一个“二次元族”,分分钟都可以通过了。只是众所周知的原因,维稳是第一位的,所以身份证才能被搬出来罢了。
这段话说的一点也没错,如果你承认了自己没有语言、没有文字,没有可以说服民族学家你是一个单一民族的证据,你就不要主张自己是个民族。不然,广大学子都要问了,我成绩没有及格,你为什么不让我上北大清华?逻辑不通顺啊孩子!
(所有文章搬运自我的公众号“传统服饰”,谢绝转载,授权请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