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中,小暑之后是大暑,相对小暑而言,大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当太阳黄经120度时交节,时间为公历7月22日~24日之间,2023年为7月23日。今年的气温特点是大暑未到,酷热已来。
一、大暑的气候特点。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而三伏中的中伏(二伏)最热,其次是头伏(一伏)、未伏(三伏)。大暑一般处在中伏时段,有些地区会出现极端高温天气。我国是季风气候,夏季高温、潮湿、多雨。冬季寒冷、少雨、干燥。呈现热、雨同期和冷、干同期的特点。此时,晴天骄阳似火,极其酷热。今年(2023)的中伏为20天,天气会更加炎热。降雨量增多,雨天湿度大,甚至感觉呼吸困难,憋闷不适。
二、大暑的物候现象。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植物、动物季节性现象与环境的周期性变化的相互关系的规律的科学,进而了解气候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动植物的影响。我国著名气象学家、院士、曾任我院副院长的竺可桢科研前辈的代表作就是《物候学》。物候学源远流长,我国古人曾总结了大暑时节,每候的物候现象为:“一候腐草为萤”,此时萤火虫在枯草上产的卵变成了萤火虫(古人误以为腐草变化为萤,受时代认知科技水平所限,可以理解)。“二候土润溽暑”,即天气闷热,土地也很潮湿。“三候大雨时行”,说明了此时,雨热同季的潮热天气,随时都有可能形成降雨。
三、大暑农事活动。大暑节气雨热同期,是农作物生长最快的时候,也是一年中农业生产最紧张、最艰苦的时候。①早稻收获,晚稻插秧,在高温环境下抡收抡种。②温度高田间水分蒸发快,有些地区要防旱,需要及时进行灌溉。③大暑期间也是容易发生涝害的时候,有时还要做好排涝工作。④在高温潮湿天气条件下,农作物易发生病虫害,防治病虫害也需及时进行等等。大暑其间,也是农业生产环境条件最艰苦的时段,真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都坚持“清盘”的节约精神,利国利民利自己。
四、大暑的民间习俗。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国土幅员辽阔, 各地的习俗也各不相同 。因此大暑的习俗 吃喝玩乐丰富多彩,具地性显著。如:温州饮伏茶;山东喝羊肉汤,枣庄羊汤最有名;山西、河南晒伏姜;广东吃仙草;台湾吃风梨;福建莆田吃米糟;还有 送大船,烧伏香等活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有的在逐渐消失,有的有了新的发展。习俗也在逐渐科学化,益于国民身心健康。
五、大暑的注意事项。①尽量不要在高温时段(10~16点)进行户外活动,若必须外出做好防暑防晒措施。②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最好宅在凉爽的室内,一般气温不宜低于26℃。③清淡饮食,注意食品卫生,及时补充水分。④科学使用空调、电风扇等降温设备,创造良好的室内小气候环境,防止发生“空调病”。⑤严格按规定使用交通工具,认真检查,防止发生失火、曝胎等事故。⑥注意体温变化,身体出现中暑等问题及时就医。祝大家吉祥平安,身体健康。(113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