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时期的卜筮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前93年,汉武帝64岁,东方朔家。
汉武帝坐在病榻前,静静地听东方朔讲完人生最后一番大道理。
图1-1. 齐白石——东方朔偷桃图
虽然都是一些不能听信谗言的老生常谈,但汉武帝还是为这话从一代奇人东方朔的嘴里说出而感觉惊讶。
于是,就在汉武帝震惊的眼神中,才高八斗、举止奇异的一代奇人东方朔说出了最上面那一句肺腑之言!
图1-2. 传说中为汉武帝所立的泰山无字碑
东方朔与刘彻,在电视剧《大汉天子》中,曾有过一场测字问前程的戏份。
东方朔的测字,就是卜筮的一种特殊形式!
图1-3. 东方朔揣袖偷桃图
卜筮,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占问吉凶方式,早在商周时期就已有大量的文字记载!
所谓卜筮,即卜者用龟甲或兽骨(一般为牛肩胛骨),筮者用蓍草占卜。
这两个流程往往一起进行,所以合称为卜筮。
图1-4. 卜筮的蜡
西周时期,商朝遗老箕子曾经向周武王进言,称治国应当注意“八政”!
所谓“八政”,即治国理政应当注意的八件大事。
这其中的第七件便是“稽疑”,其方式便是卜筮。
图1-5. “利”青铜簋——周武王时期
卜筮有五种卦象,称为卜兆,分别是雨、霁、蒙、驿、克,即龟甲上不同裂纹对应的名称!
卜筮时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曰贞,一曰悔,其规则为“内卦为贞,外卦为悔”。
箕子曾向周武王建议,君王做决定时除了问自己的本心、咨询大臣、征询百姓的意见之外,最好还要通过卜筮问问鬼神。
图1-6. 周武王塑像
为了让周武王接受自己的建议,箕子还特地专门整理了卜筮的六条规则进献。
其中,汝则指君王的决定,龟指卜的结果,筮指筮的结果,卿士指卿士的意见,庶民指庶民的意见。
图1-7. 算命的签筒
从这六条规则可以明显地看出,龟(即卜)、筮的结果对吉凶起着决定性作用!
当龟、筮的结果互相冲突,一吉一凶时,会产生作内吉、作外凶的结果。
而当龟、筮的结果都为凶时,则为大凶(指不管其他结果如何都是凶,非专有名词),此时最好不要有所行动。
根据箕子商朝遗老的身份推测,这六条规则很可能就是商朝的卜筮之法!
图1-8. 三星堆博物馆——商青铜神树枝头立鸟
对于周朝而言,情形稍有不同。在卜筮上,周朝设立有太卜、占人两种官职。
太卜负责掌管三类卜兆的占卜,第一是玉兆,第二是瓦兆,第三是原兆。这三类卜兆的基本情况包含有一百二十种,其对应的占词(即繇词)则有一千二百种之多。
占人则掌管用龟甲占卜(和用蓍草占筮)。(占卜之前)先据筮辞(即鹞辞)占筮八事,(如果只筮而不卜),就依八卦占筮的八事,来观察吉凶。
图1-9. 古代音乐文物——响器龟甲
在卜筮时,君王通过龟甲纹络表象来占问吉凶,大夫通过纹络颜色来占问吉凶,史官通过纹络广度来占问吉凶,卜人通过裂纹来占问吉凶。(此处为个人理解,欢迎批评!)
图1-10. 算卦——筮竹签
除此之外,周朝对卜筮的重视还体现在朝廷设有龟人专门养龟,以便于取优质龟甲占卜。
卜筮在周朝极受重视!
每逢举行祭祀及重大内政、外事活动,都要通过卜筮来对天地和祖先卜问吉凶。
图1-11. 中国箱龟
秦汉之际的卜筮
春秋战国以后,秦朝自认为接替周朝统一天下,于是效仿周朝设立了太卜官。
秦代有关于卜筮的资料记载屡见不鲜。较著名的记载有“焚书坑儒”时规定“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焚,以及始皇晚年卜卦得“游徙吉”,随即巡游天下。
汉代的时候一切承秦制,也效仿秦朝设立了太卜官。
图2-1. 秦——旗帜
汉文帝即位之初,便因占卜得吉兆——“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启以光”,而真正下定决心进京即位.
文帝在位时,还曾有一个著名的占卜者,名叫司马季主。
他有一套占卜的基本理念:
“田地之终始,日月星辰之纪,差次仁义之际,列吉凶之符,语数千言,莫不顺理。”
正因此,他被当时人称为“日者”。
图2-2. 汉代厅堂画像
汉武帝时,受统治者影响,朝野上下更是大兴卜筮!
北击匈奴,西征大宛,南伐北越,这些出征大事都必须事先进行卜筮。
卜筮手法因此在武帝时期大为发展,形成了多种流派。
各大流派中,大大小小的有五行家、堪舆家、建除家、丛辰家、历家、天人家、太一家等等。
图2-3. 八卦
有这么一个鲜活的案例很能体现出当时卜筮的门派林立。
据说,武帝当年曾对方士们问过一个日期,询问他们那一日能否娶妻?
这同一个疑问,五行家说可以,堪舆(风水)家说不可以,建除家说不吉利,丛辰家说大凶,历家说小凶,天人家说小吉,太一家说大吉。
各门各派,各有各的看法。
图2-4. 风水罗盘
最后,还是按照前人制定的规则,以五行为主。
汉武帝也因此最终采纳了五行家的说法。
这次事件,既反映出来汉武帝时期的方士门派林立,也反映出来邹子的五行学说始终霸占社会主流。
图2-5. 沂山乡民扮演的汉武帝
东汉时,谶纬迷信在社会动荡期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占卜术也因此变得更加五花八门起来。
其中叫得出名号的便有七政、元气、六日七分、遁甲、逢占、挺专、孤虚等。这其中,奇门遁甲对后世造成了很的大影响,常见于各种文学作品。即使现在,它仍旧频繁地出现在各种电视、电影之中。
图2-6. 奇门遁甲
参考文献
[1] 任继愈. 中国佛教史 第一卷[M].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