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河图、洛书的传说
在我国古老的著作《易经系辞传》中有一句话是:“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里的圣人指的是伏羲氏。到了北宋时代就编造出了一个神话:在伏羲氏时代,从黄河跳出一匹龙马,背上有一幅图。这幅图隐含着很多天机。上面有黑白点(圈)55个,用直线连接成10个数,被称为“河图”(如图1)。根据河图伏羲氏才画出了八卦;又在夏禹治水的时候,洛水里出现了一只大乌龟,其背上有文字。上面有黑白圈45个,用直线连成9个数称为“洛书”(如图2)。
图1 河图
图2 洛书
也有传说认为“河图”就是“周易”的来源;而“洛书”就是天帝赐给大禹治水用的《洪范九畴》。《汉书·五行志》载:“刘歆以为伏羲氏系天而王,河出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阵之,洪范是也。
还有传说认为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从一而至九。这个传说倒是值得重视的。甲骨文的发现,可以说明“龟背刻字”并非虚妄。这样,刻着图形数字的龟背浮在水面上被人拾到,也是有可能的。
2. 河图、洛书的数学内涵
河图中的黑圆点表示阴数,阴数皆为偶数;白圆点表示阳数,阳数皆为奇数。图中数字共分三层:最外层四数之和为30;中层四数之和为10;内层三数之和为15。三层数相加得55。30、10、15均为5的倍数,说明以5为中心。图中1至9除了5之外都是不重复的数,只有5例外,共有三个5。如果把其中两个5合并为10,也即1至10的和是:
这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典型例子。
洛书是把一至九这9个数字摆成方阵,而以五为中心。对洛书的解释为形如图3的三阶方阵,南宋数学家称此图为“纵横图”,又称“九宫图”。此图中任意一行、任意一列以及两条对角线的数字之和都是15。这种纵横图是世界上最早的矩阵,又称方阵或幻方。它的研究属于一个数学分支——组合数学,欧洲人直到14世纪才开始研究幻方,比我国迟了近两千年。
图3
那么这种幻方是怎样构造出来的呢?1275年南宋数学家扬辉在《续古摘奇算法》中谈到了对洛书的构造法:“九子斜排,上下对易,左右相更,四维挺出。载九屦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也。”即先把1,2,3,…,9这9个数排成如图4的斜直线三排,然后上下对易,左右相更而构成洛书(如图5)。
图4
图5
河图、洛书是我国数学发展的标志,说明当时我国对组合数学思想已经有了认识。杨辉在《续古摘奇算法》一书中,进一步构造出了4~10阶方阵。实际上,若设方阵的阶数为n,各行、各列、各条对角线上所有数字的和为Pn,则有公式
我国发现了方阵后,曾传到国外,引起了国内外的数学爱好者的兴趣。据说现在美国有一个13岁的少年已经排出了105行105列的方阵,即105阶的幻方。
3. 河图、洛书的现代解释
内蒙古哲里木畜牧学院物理教师韩永贤经过50年的潜心研究,于1988年在《内蒙古社会科学》上发表了论文《无文字时代的两大发明——揭开河图、洛书千古之谜》。该文章首次破译河图、洛书,认为伏羲确有其人。河图是游牧时期的气象图,洛书是当时的一张方位图。图中的圆点表示雨点、雨量,圆圈表示太阳、干燥。韩永贤的论文,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英国皇家科学院中国自然学史专家李约瑟来电:“河、洛一文很有价值。现已藏于剑桥东亚科学史图书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高秉浩博士亦备加赞赏。”
4. 河图、洛书的美学意义
河图、洛书实际是组合数学的雏形。洛书便是一个三阶方阵(西方称之为“幻方”),它的各行、各列及对角线上三数之和皆为15。而对于n行、n列及对角线也具有此性质的幻方称之为“n阶幻方”。幻方曾使大数学家欧拉、著名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很感兴趣.
河图、洛书皆是以“五”为中心,古人有“五瓣梅花天地方”之句,正包含了这样的意思。八卦云:“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美国1977年发射的寻求外星文明的宇宙飞船旅行者1号、2号上,除了有向宇宙人致意的问候信号外,还带有一些图片。这些图片中,就有一张是四阶幻方图(如图6)。
图6
从数学美的角度来看,由于河图所进行的数字排列,使得对这些数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例如加法、减法、乘法、数列运算,得到了各种结果,这些结果都包含了一定的规律性。对河图的数学研究,不但是一种思维体操,而且有着强烈的数学美感。电子计算机出现以后,古老的河图、洛书中所包含的数学美学原理,在程序设计、实验设计和图论方面得到了应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