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易经术数 > 正文

易经第二十七卦:观卦

今天我们讨论易经的第二十卦——风地观卦。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六二:窥观,利女贞。

六三:观我生,进退。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1. 释卦名

观,即看,是仔细观看的意思,说文中所谓“谛视”。

观卦上巽为风而下坤为地,风行地上,无物不睹,故有观义。坤又有国象,则上风而下国,此《诗经》中所谓“国风”也,先王采风以观民情,采风者,不是去大自然中,而是要去到民间。我们说“风土人情”,风土二字即来自于观卦,上巽风而下坤土,故曰风土。

观在“采风”这个意义上,是自上观下。

观亦有自下观上之义,观卦讲的是祭祀,二阳在上而四阴在下,则是在下之民观在上国君的行祭祀之礼。自下观上与自上观下,通谓之观。

以节气论,第十九卦临卦是一月之卦,二阳在下而四阴在上,此是乾卦九二之见龙在田,是龙蛇之属出到地面上开始活动,农人去到田地里开始劳作,万物生机盎然之时节。此第二十卦观卦则是九月之卦,二阳在上而四阴在下,乃是坤卦六四之括囊,是龙蛇之属重归地下蛰伏起来,草木凋零,百姓的庄稼收拾已毕,开始祭祀祖先。

《诗经·豳风》“七月”篇:“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诗中的九月即是观卦之时,天气已是转凉了,是添衣入户的时节。多说一句,这首“七月”真是世上最好的诗,若是见到一个女孩子在念诵它,我想我一定会爱上她。

以历史作喻,观卦二阳在上四阴在下,二阳者二圣也,好比是北魏文明太后与献文帝拓跋弘,六二之士绅阶层心向九五之献文,而六三之诸侯则是上九文明太后的心腹,六四之公卿阶层徘徊于二者之间,左右周旋,初六之百姓则蒙然无涉,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权力的制衡,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

2. 观卦卦辞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盥者,祭祀时,在进献祭品之前,先洗手,以示恭敬也。

荐者,把茅草铺在地上,然后把祭品摆放在上面。

孚者,信也,内心恭谨诚信。

颙(yong)若,恭敬的向上仰望的样子。

观卦中找不到能够完整表达这句话的卦象,按照惯例,我们便须从它的前身卦中找突破。我的观点:观卦的前身卦乃是山水蒙卦。

盥而不荐:蒙卦上艮为手,下坎为水,此洗手之象,正合“盥”字,“盥而”即洗手毕,故手在上而水在下。

“不”者,爻变也,蒙卦之九二往而去到五爻,六五来而至于二爻,于是得到了观卦。

观卦上巽为茅草,下坤为地,这是把茅草铺在地上进行供荐也,故谓之“荐”,在此处代表观卦。

茅草在先秦的祭祀中是很重要的,祭品是一定要垫在茅草之上的。所谓列土分茅,周天子祷告上天,分封诸侯之时,都要用茅草包裹着泥土赐予诸侯,象征着国家权力的分享。而诸侯给周天子进献贡品时,亦以茅草为先,象征着权力归于周天子。齐桓公率师讨伐楚成王时亦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贡),无以缩酒,寡人是徵(征)”。

于是,“盥而不荐”的断句应该是:盥而(蒙卦);不(爻变),荐(观)。

有孚颙若:有孚,是指蒙卦下卦之坎,坎心实,故曰有孚。

颙若,是指蒙卦之九二往而去到五爻位,变成观卦,高高在上,故曰颙若。

“盥而不荐,有孚颙若”是用来描述观卦的来历的,此当无疑义。前儒不知前身卦爻变之礼,皆望文生义,把这句话解释作“洗手后就不用进献祭品了,因为心诚肃穆”,这成什么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古代祭祀是何等重大之事,岂能洗洗手就拉倒?没有这样的道理。

占得此卦者,以敬慎诚敬为上,具体须要考虑自身在整个体系中所处的地位。

3. 观卦象辞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观卦上巽为风,下坤为地,故其象曰风行地上。

省方者,征采国风也,巽风有下视之象(巽二阳在上,一阴在下,有似俯视),故名之为省,省者,省察也;坤地为方;故曰省方。

上巽风为观,下坤众为民,故曰观民。

设教,此来自于蒙卦,上艮为手为设,下坎为教,故曰设教。

“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这是说君王查访各地民情,因民情而施以教化。

4. 观卦爻辞

(1)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童观:我们在第十讲蒙卦中曾经说过,所谓“童”者,僮也,乃是上古被刺瞎眼奴隶。

童观即盲目之观,是看不到的。前儒把童观解释为童子之观,这是不对的。

以爻象论,观卦六四近九五,可以看到;六三与上九为正应,可以看到;六二与九五为正应,可以看到;唯独初九,距离阳实既远,又上无应与,乃是处江湖之远的化外野民也,故其既不能感受朝廷之风,朝廷亦不知初六的民情,谓之童观。

上古歌谣《击壤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就是老子所谓“太上不知有之”的化外野民之歌,朝廷与他们完全无涉及,朝廷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他们也不知朝廷的存在。

小人无咎:初六为阴爻,小人是指在下初六之野民,因为与朝廷无涉,所以他们还是按照原来的样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能不能感受到朝廷的风采亦是无所谓的,故曰无咎。

君子吝:初六爻变则为震,震有君子之象。整体而言,君子是指在上九五之君主。在化外之野民可以不知道你的存在,但你作为君主不能不知道他们的情况。所谓吝者,就是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主若不能观野民之风,则不能够算广大,故谓之吝。

以卦象论,“童”字取象于山水蒙卦。蒙卦卦辞“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我们在讨论的时候说过,屯卦上坎下震,有童象,蒙卦是上艮下坎,是屯卦的颠倒,故亦有童象。观卦由蒙卦变化而来,故于初爻处亦称之为童。

当观卦之时,国家呈现出一种微妙的权力制衡之结局,初六之下民自可置身事外,而在上之君子则不可忽视这一股力量,要知民心可用,此所谓发动群众也。对于群众来说呢,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让他们自己争斗去。你若是被上面的一鼓动,就兴冲冲的跟随了,那就是盲目了,会被利用的,好比是清末之义和团民,正所谓“童观”。

占得此爻者,在下位者自在无咎,在上位者乃是脱离了基层,是为吝道。安于现状亦可,而有志气欲有所作为者,宜出门而求进,上有援应之贵人(六四)。

(2) 六二:窥观,利女贞。

窥者,自门缝看也。345爻为艮,艮为门,六二在艮门之下,变而下卦成坎,坎为缝隙,故有自门缝向外观看之象,名之曰“窥”。窥观是已经能够感受到朝廷之风,只是感受的不多(从门缝中窥得)。

利女贞,同于坤卦“利牝马之贞”,是说要像二门之内的女子一样贞固自守,既中且正,站稳立场,与在上之九五相呼应。

若是六二爻变则成阳,便成了与在上之二阳鼎足而三之势。两只老虎打架,羊来观战,先吃羊。此时的情形就是这样,本来上九与九五角力,形成了一种平衡,你六二突然要转变立场,要变阳而率领在下之民(初六)革命(六二爻变则成坎,坎为寇盗),那在上的统治阶层,这两只老虎(上九、九五)有了共同的敌人,就要暂时休兵言和,先且来收拾你这六二,六二就要倒霉了。所以六二一定要如二门之内的女子一样贞固自守,此方无咎,否则必有凶患。

占得此爻者,对全局的情况尚未完全的了解,不宜操切行动,宜再等等看。

(3) 六三:观我生,进退。

象数派易家中,尚秉和认为“生”是应的意思,“我生”即我之所应,六三之应在上九。来之德认为“生”是阴阳对立而言,阳之生为阴,阴之生为阳,六三之“我生”亦指上九。

孔颖达朱熹认为我生即我行,即不必上观,只观察自己的行为即可。金景芳、黄寿褀等理数派易家皆从之。

我是向来主张以象解易的,故亦属于象数派,然而我并不赞同尚秉和与来之德的说法,我认为“生”字在此处当是“牲”,祭祀之牺牲也。而“我生”之“我”乃是指刀兵,在庙堂之下宰杀牲畜以进行祭祀也。

《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文中的牛即是将要被宰杀的祭祀所用之牲,观卦是祭祀之大礼,观看杀牛亦是应有之义。

观之下卦为坤为牛,六三爻变,则345爻成离为刀兵,234爻成坎为血,坤象不见,故有杀牛之象,谓之“我牲”。

进退:以卦象论,六三爻变,则上卦成巽为入,下卦成艮为止,一者欲进而入,一者则欲止而退,是所谓进退也。

以爻象论,六三正应上九,有前去相会之征,但六三处345之艮体中,艮为止,欲进而退,故谓之进退。

我推测“进退”应是古礼,祭祀之时诸侯进庙堂观看宰杀牲畜,宰杀结束后就要退回自己原有的位置。这个推测目前还没有找到可以证明的文献。

六三处诸侯之位,不变,则是小人,上可以得上九之援应,能够保持权力的平衡;变而为阳,则成大人君子,能够割据一方。所以六三是非常灵活的一爻,进退自如,亦因为选择多,所以同样进退犹豫,好比是清季之曾国藩,进能够割据称王,退亦能够成为中兴之名臣。

占得此爻者,进退自如,维持现状亦可,独立创业亦可,看个人的志向心胸了。

(4)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观国之光:观卦下卦为坤,坤为国;六四爻变(之)则上卦为乾,乾为大为明,故有光象。我们现在称旅游为“观光”,观光二字即取自六四“观国之光”。

以爻位论,六四邻近九五,可以直接看见九五之阳光,亦有观国之光之象。

利用宾于王:我的观点,此句当断开,作“利用宾,于王”。

用宾者,不为主而为客也,六四爻以阴居柔,此即用宾之象。

于王者,于字作“之于”讲,即爻变,六四爻变,则上卦成乾为王。

于位,六四爻是公卿之位,在祭祀活动中,君主为主祭,则公卿就为副祭,是作为助手存在的,即君主的傧相,宾字即来自于傧相之“傧”,宰相最初亦是祭祀之职。

这一爻最著名的占例是《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周太史为陈公子完占卜之事——

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遇观之否。曰:“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坤,土也。巽,风也。乾,天也。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土上,故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庭实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故曰‘利用宾于王。’犹有观焉,故曰其在后乎。风行而着于土,故曰其在异国乎。若在异国,必姜姓也。姜,大岳之后也,山岳则配天。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

这一段是说,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702年),周太史途径陈国,陈国国君此时刚生了儿子(公子完),便请周太史为儿子占筮,占得了观之否卦(即观卦六四爻变,成否卦)。

周太史据卦象作出推断,说这个孩子将来会代陈有国(即继承陈国之宗祀)。所建立的国家不在陈国本土,而在外国;不是应在他身上,而是应在他的子孙身上。

周太史的推断过程:光是从远方的别处照耀过来的,坤是土地,巽为风,乾为天。巽风变而为乾天,居于坤土之上,是山(六四爻变,则234爻成艮山。依卦理,风在本卦中是贴地而行的,变卦则成了高天,这当是遇山之阻隔,缘山而上行,因此而至于天)。六四爻变,234爻为艮山,345爻成巽木,下卦为坤土,上卦为乾天之光,此象地上有山,山上有草木,得天光之照耀,故曰“观国之光”。

六四爻变后,下坤为地,234爻为艮为庭,345爻为巽为作荐之茅草,上卦为乾为丰富之果实。此象即庭内之地上(坤地在艮庭之下,故是庭内)铺设有茅草,茅草上陈列着丰厚的祭品(庭实旅百:庭,内庭;实,祭品;旅,陈设;百,多,丰富)。又上乾为玉,下坤为布帛,故曰玉帛。345爻巽为入,234爻成艮为手。此即手捧着玉帛进献之象(奉之以玉帛)。玉帛祭品都丰盛齐备,故曰天地之美具焉。此是“利用宾于王”的阐释。

“犹有观”者,乃是此爻处观卦之中,观是祭祀,祭祀是保佑将来,所谓先观而后践,既然陈公子完应在“先观”上,那么他的后代则会应在“后践”上。所以说代陈有国者,非在其身,而在其子孙。

再有,占得的是上卦之巽风变,风是流行之物,所以象征陈公子完的流亡,流亡异国而有土地,故曰不在本国而在他方。六四爻变而上卦成乾为大,234爻为艮为山岳,合则成大山(太岳),而齐国的姜姓为太岳之后。所以说陈公子完将来要流亡齐国,其子孙最终取代齐国(田氏代齐)。

物莫能两大,一国之社稷香火只能有一个继承者,陈国的社稷只有当本土衰亡后,才能被在齐国的陈公子完的子孙所延续。所以说“陈衰,此其昌乎”。

以上便是我对《左传》中周太史这一段文字的阐释,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周太史这一段实在是古来最经典的解卦了,对于我们学习易经极其重要,大家应该对之反复琢磨消化,必将从中大有所得。

当然,易经最重要的原则是“不可为典要”,周太史在当时作出这个判断,也是充分考虑到陈国当时的内政外情,也考虑到了陈公子完的家世背景,综合这些情况,再结合卦象,方可以进行准确预测。若是一个平民或者不是陈公子完当时处境的贵族占得了这一爻,那么,作出的判断将会是截然不同的的另一种情况,大家不能拿着这太史的话来到处套用。

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传授张无忌太极剑法,传的是太极剑意而非剑招。周太史的这段话即是张三丰为张无忌演示的剑招,张无忌从中领会出太极剑意,而就此忘记剑招,此所谓得意而忘言也。我们研究周太史的这些言论,目的是为了领会其中的易经精神,而不是这些死板的套子。再扩大些说,我们一起讨论易经这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卦辞爻辞象辞,最终目的不在于这些句子,而是深层次的掌握易经阴阳爻位变化之原理,最终实现“知机”、“知易”。

我前面说过,我的这个讲稿在每卦每爻之下都附有占辞,说明占得此爻者如何如何,这只是说明最一般的情况,即所谓“剑招”,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一卦辞或爻辞,大家不能直接拿去作为断语进行套用,那样就成为“典要”了,是“不可”的。

同样的,我也说过,易经的爻辞有各种吉凶悔吝利的判断,这只是古代的占例,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理解易经而存在的。现实中每种情况都不同,都需要解卦者进行具体的判断,吉凶都不一定的。因此易经中爻辞中说吉的未必吉,说凶的未必凶,占得谦卦不一定就好,占得困卦也不一定就坏。

如今常见有很多半吊子江湖术士,直接按照爻辞的吉凶来给别人解卦,那怎么可以呢!又到了军训的季节了,前些年听过一个段子,说某大学新生军训结束后路遇歹徒,挺身而出奋勇搏斗,一套十六式军体拳行云流水打下来,被捅三十二刀,平均一式挨两刀——半吊子术士的给人解卦,就好比是这用军体拳斗歹徒,结果可想而知了。跟着我学习易经的诸位,咱是正规军,不要做半吊子。

(5)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观卦上巽为绳,下坤为牛,九五爻变,则巽绳消失,上卦成艮手,下卦为坤牛,不见离我之象,此为已被宰杀之牺牲,离兵不见,“我生”的宰杀过程是在六三,君主此时看到的只是被宰杀好的牛,象征性的用手察看一下。

君子无咎者,九五刚健中正,为天下之主,为能振奋天下之民者也,但因在上之上九颇有势力,能与九五相匹敌,形成力量的均势,故但曰无咎而不曰吉。此处的九五就好比是受到贵族或皇族一定制约的君主,凯撒之于古罗马元老院。

占得此爻者,当秉持刚健中正之心,如此方可免于被动。

(6)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上九爻变,则上卦成坎,坎为尸体,下卦为坤地,此是陈列于祭坛之上的被宰杀好的牺牲也。上九为宗庙之位,九五之君主在看过宰杀好的牺牲后,就要在上九呈现给所祭祀之上天祖宗,这是是祭祀活动的终结。我的观点,“其”字同于“之”,当作“变”讲,即爻变而为生(牲)。

君子无咎者,上九与六三之诸侯相应,是能与在下之九五匹敌者也,二者势均力敌,故九五曰“君子无咎”,上九亦曰“君子无咎”。

阳为君子,阴为小人,君子无咎,即是说小人有咎。就好比是《三国演义》中的“司马诈病赚曹爽”,司马懿兵变之后,曹爽的实力其实是与之相当甚至更强,犹堪一战,但曹爽溺于妇人之仁,把兵权交了出来,这便成了任司马氏宰割的阶下之囚。不交兵权是为阳爻不变,为君子;交出兵权,则为阴爻,为小人。二虎角力,谁先泄气,谁失败;坚持到底的才能胜利,故曰君子无咎。

占得此爻者,宜保持坚强之心态,坚持到底。

观卦至此就讨论完了,如有问题,欢迎留言交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