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传统 > 正文

春天的对联故事

春天的对联故事时虽寒冬,然而过些时日,就又将是春暖花开的时节了。春风所至,万物萌发,正是这样生机勃勃的景象,引来无数骚客搁笔费评章。有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的和美,便有楼外春阴鸠唤雨,庭前日暖蝶翻风的协调,也又有了沾墨才题梅似雪,挥毫义赋柳如烟的喜悦。而最令吾人中意的,却是悬挂在清人郑燮居所中堂,这样的一副对联:其上联书春风放胆来梳柳,下联书夜雨瞒人去润花。相传这副对联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一日郑板桥趁着春光明媚,到兴化水乡游玩,路过河边,春柳发芽,恰有两位农妇在洗衣对歌,一个唱春风呼呼梳杨柳,一个和夜雨偷偷浇禾苗。郑板桥听了大吃一惊,沉吟许久,这才化来了这一副对联。春风与夜雨,放胆与瞒人,似乎成为了一对矛盾而统一的概念。矛盾在态度,统一在作用。中国的文人,向来喜欢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乃至见了这一副对联,下意识便喜欢上了那夜雨,然而细细揣摩,却又有一丝不一样的意味。就拿这段掌故来说:农妇所代表的生活与劳作,是促成郑燮作这对联的夜雨,那么何尝不是因为被润的花与杨柳郑燮的对联,才让人知晓和探索了,小农生活的情趣?郑燮是一个怪人,怪就怪在他的思想并不为时代所容。所以他这一个瞒字,自然透出了夜雨的无私,然而放胆这两个字,却也有着一种光明正大的气势。

可见夜雨固然好,春风也合景。他将这对联挂在了居所中堂,未必不是一种对价值评断的态度!此人,此心,由此见矣。郑板桥的一生,实可谓波澜起伏。他是一个富有才华的人,自幼家道中落,母亲早亡,到了而立之年,依旧穷困不已,为了填补家用,就以卖画为生,托了一个风雅的名号,暗地里将为数不多的收入都帮衬了穷人。直到五十岁,才成为小小县令。虽然如此,仍然不失干练,将一方土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可谓他一生中最灿烂的时节。然而上任不过几年,所治的潍县便又闹起了灾荒,他调运粮食,安顿百姓,劳心劳力,待百姓重归安居乐业,便又退居江南,重操卖画之业。郑板桥的一生,作过春风,也作过夜雨。为官的时间不长,又是大器晚成,但却依旧兢兢业业。他是一个清正的怪人,平索被人排挤轻贱,但他没有选择彻底的归隐,当不了春风,就当夜雨吧!当自己是春风的时候,那就放胆去梳柳吧!郑板桥是中华文化中儒者的象征,他们恪守理念,困顿时便和光同尘,发达时便救济天下。正如程子在注《中庸》时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凡事总是一样的恰当,也总是一样的有不易的道,时代和际遇可以是寒冷的,但这将注定成为百花盛开前的料峭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