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之源,人文始祖”这两个词说的便是位于洛阳市孟津县会盟镇雷河村的龙马负图寺。这座寺是为了感念“人文之祖”伏羲的功绩,从而建立的一座祭祀场所,同时也是“河图”的出现地,是中华易学的发源地。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相传在上古时期,人文之祖伏羲带领着部落来到了黄河一带繁衍生息,辛勤劳作。但是一只怪兽的出现打破了这份宁静,这只怪兽龙背马身,两侧双翼忽而潜入水中,忽而腾空跃起,扰乱了部落的生活。于是伏羲决定征服它,经过多次的接触,他慢慢地将这只名为龙马的怪物所驯服,成为了自己的坐骑。
但是在驯服的过程之中,伏羲发现龙马背上旋起白毛形成的圆点很有规律,根据其图案慢慢悟解,画出了河图,使他对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得到了启发。从此,人类结束了以打绳记事的时代,进入到了数的时代。伏羲又根据该图研究出了八卦,记录总结出农时、节气、天象、气候变化的规律。
传说在公元348年,晋穆帝在北邻黄河,南依邙山的图河故道旁建下了这座寺,规模宏伟,宫殿巍峨,山门峻拔。在山门两侧分别立着“图河故道”、“龙马负图处”两座巨碑。伏羲大殿是寺内主殿,红漆门柱,白玉护栏,雕梁画栋,殿内有着一座高大的伏羲圣像,右侧是高3米的龙马像,其雕刻的栩栩如生,龙马足踏浊浪。
墙壁上,镶嵌着一通明代的《伏羲庙全图》碑,清晰标出了明代伏羲庙的规模与布局。很显然,在明代,它要阔气得多,重楼迭阁,院落七进,更有宝塔镇院,非今日可比。这通图碑成为龙马负图寺大规模重建的蓝图。
而在三皇殿内,同样塑着高大的伏羲圣像,下身树叶蔽体,手执蓍草,炎黄二帝分坐在他的两侧。大殿顶部画着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园图,卦象黑白相间,中位金色北斗七星图,斗柄回转,指寓四季。
寺内存有宋、明、清历代著名学者程颐、朱熹、邵雍、王铎等人撰述的碑铭诗赋。这里除了供奉除了伏羲之外,根据历代重修碑记及碑刻上,我们可以看到这里不仅供奉着伏羲,还供奉着夏禹王、周文王、周公旦、孔子等古代圣贤。这无疑说明,在历代一直供奉伏羲的同时,当地人根据信仰的需要,不断增添或变更自己的神祇。
园内的河图文化也是随处可见,我们都知道有个词叫河图洛书,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不可分割。据研究,河图指中原山川地理图,而洛书则是龟甲卜文。
“河图”、“洛书”被誉为“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最高成就”,可视为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和里程碑。而龙马负图寺也正因为如此,应该恢复其昔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