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姓名人生 > 正文

【姓氏】这个祠堂不寻常,记永明村税恩严公祠

要了解花都

请关注花都人

税恩严公祠坐落于风景秀丽的花山镇永明村沥贝自然村里。该村严姓常住人口约1800人,分布在外地约2000人,其中海外同胞约1000人。蓝天映衬下的税恩严公祠风格古雅,气势宏大。行走于这座被列为花都区文物保护登记单位的祠堂,我们既惊叹于它的风韵和别致,更为一代又一代严氏后裔用心的守护和传承而感动。

姓严的出名人物_姓严的名人_严姓名人录

税恩严公祠

税恩严公祠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咸丰九年(1859)扩建重修。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税恩严公祠就是以先祖税恩的名字命名的。始祖泗上公是税恩的曾祖父。祠堂门前有用石头建成的门帘式柱子,据说是要对朝廷有重大贡献的官臣之家才准许建这种豪华的宗祠。严姓祖先有人在朝廷做官,官至丞相,因此税恩严公祠才建有石门帘柱。

据介绍,这种门帘柱在花都区只有资政大夫祠和税恩严公祠有。祠堂门前是一个大型的鱼塘。屋脊两边翘起,各有一个“小狮子”把守,屋脊中间有双龙戏珠的彩雕。祠堂门口挂有“风流汉族,记作名臣”和“富春山不老,天水远流长”的对联。措词典雅,语气轩昂,这是后人为了表彰和纪念先祖子陵公而作。

宗祠豪华,家族显贵

严姓名人录_姓严的名人_姓严的出名人物

石门帘柱

整座祠堂为三进三开间,第一进为门厅;第二进称享堂,供族人议事的地方,放有石碑,碑上写有对联,上书:“门从积德大,官自读书高”,横批是“龙凤呈祥”。这幅对联将“门官”二字分别嵌入句首。据说民国时就有这样的写法,体现了当时“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意识。中间文字为“年月招财和合童子,都天至富财帛星君神位,门官土地旺相福德正神位,南昌五福车大元帅神位,日时晋宝利市仙宫。”下面则是红色的香盆敬供。两面的墙壁上分别挂着较长的壁画。第三进名寝堂,供置着祖先的神主牌,龛前有香炉、烛台等祭器。右边是做饭的地方。过年、生日、喜庆等,严氏后裔都会排着队到这里来祭拜,从神位(太公)一直拜到副天宫,再到门宫,最后出大门,祈求天宫赐福,保佑族人平安幸福。若遇婚庆日子,祠堂大门两旁则贴上红对联,新娘新郎双双对对身着新衣裳,在吉祥时刻,点香跪拜祖先,祈求祖先,给予好运。

据《姓氏考略》所载,严姓郡望主要有三个:天水郡、冯翊郡、华阴郡,税恩严公祠的郡望属于天水郡,堂号“富春堂”,此外,严姓的主要堂号还有:“调山堂”、“古秋堂”、“钤山堂”、“宜雅堂”、“四录堂”、“尺五堂”、“海云堂”等。

岁月更替,宗脉永存

姓严的名人_严姓名人录_姓严的出名人物

堂号

岁月更替,物是人非。税恩严公祠历经数百年风雨洗礼,已残破不堪,修缮祠堂不仅是对中国历史遗迹的补救,而且也是对家族祖先长辈的缅怀和尊敬。由于村民对文物的保护意识较强,税恩严公祠幸运的是没有被瓜分拆散。但在“文革”期间,祠堂里的古代传统工艺品受到较为严重的损坏或遗失,幸好原貌尚能大体保存。1950年,税恩严公祠祠堂的祭祀功能消失了,被用作学校,成为学生们读书的圣地,一时间书声朗朗,生机盎然。到了60年代,文革时“破四旧”,这座祠堂摇身一变成了大队仓库,里面布满了灰尘,堆满了农具杂物或农作物,后来又变身成为村广播站,村里有什么重要通知或者需要宣传的事情似乎都在这里进行。

1985年,村委会意识到保护祠堂文物的重要性,将祠堂交还给严氏家族专管专用,并于同年成立祠堂理事会,严世祥等10人当选为理事,严万坤被任命为主管员。理事会决定按当时男丁人口,每人捐人民币4元集资维修祠堂,同时重新建造祖先灵位,供后人拜祭。2000年,由严世祥、严万煊、严大杯等人发起捐款维修祠堂的号召,立即得到村委会、全体村民和海外同胞的热烈响应和支持。祠堂在原貌格局基础上进行了翻修,严氏的族规被确定为“乡约当遵、宗族当睦、姻里当厚、职业当勤、赋役当供、争讼当止、节俭当从、邪巫当禁、四礼当行”等,与今天倡导的内容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有交集之处。

追根朔源,传承精神

姓严的名人_严姓名人录_姓严的出名人物

双龙戏珠

严氏宗族距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严姓,源于庄姓,是中国南方典型的姓氏之一。史载,东汉时,因避讳明帝刘庄,改姓为严。奉严忌为始祖。魏晋时期,部分严姓恢复庄姓,故有“庄严一家”之说。严姓人口尤以湖北、江苏、浙江等省居多,三省严姓人口占中国汉族严姓人口数量逾半。集中于湖北、江苏、广东、四川、浙江五省的严姓人口大约占严姓总人口的56%。其次分布于湖南、广西、江西,这三省的严姓又占13%。

严姓名人精粹,文有文采,武有武略。而与税恩严公祠族人引以为傲,有关联而世代传诵的历史名人则为严子陵和严嵩。而严嵩又与繁衍迁徙到花都区的严姓有一定的渊源。

据史载,先祖严子陵,会稽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市)人,年轻时就很有名望,后来游学长安时,结识了刘秀和侯霸等人。摆脱了王莽的羁绊隐名换姓,避居今浙江杭州桐庐富春江畔。公元25年,刘秀力战王莽登基,思贤若渴,到处寻找严子陵。几年后,得知严子陵披着羊皮隐居在齐国某地(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内)钓鱼,便立即派人带了聘礼,备了车马去请,一连请了三次,严子陵为诚所动,一心辅佐刘秀,后被小人陷害,由此看透了官场的险恶。当刘秀还想要他做谏议大夫时,他终于不辞而行,悄然离去,隐居于富春山下。

东汉建武十七年(41),光武帝刘秀再一次征召严子陵,再一次被拒绝。严子陵索性回到故里陈山隐居起来,没过几年,便老死在这里,享年80岁。北宋名臣范仲淹任睦州知州时,在桐庐富春江严陵濑旁建了钓台和子陵祠,并写了一篇《严先生祠堂记》,赞扬他“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更使他以“高风亮节”名闻后世。因此,税恩严公祠的祠堂门口挂有纪念严子陵的“风流汉族,记作名臣”和“富春山不老,天水远流长”的对联。在村里,一说起严氏名人,脱口而出的是严子陵。

姓严的名人_严姓名人录_姓严的出名人物

脊上麒麟

据史载,先祖严嵩(1480—1567),字惟中,号介溪,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权臣之一,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出身于寒士之家,少年聪慧。他在其家乡钤山之麓建钤山堂隐居读书8载,诗文峻洁,声名始著,云蒸霞蔚,留得诗书与后人。著《钤山堂集》,又总纂《正德袁卅府志》,诗文在当时堪称一流,有文史为证:“如今词章之子,翰林诸公,严惟中为最。”善于撰写一些焚化祭天的“青词”,从而受到皇帝的宠幸。青词,又称绿章,是道教举行斋醮时献给上天的奏章祝文,一般是骈俪体,用红色颜料写在青藤纸上,要求工整华丽。他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9月,升任首辅,独揽国政,被称为“青词宰相”。

严嵩虽然在嘉靖朝权倾一时,位高权重,为人也阴险狡诈,但他在家庭生活中却是一个好丈夫,与结发妻子欧阳氏的感情很好,没有其他姬妾,二人育有二女一子。严嵩对儿子严世蕃宠爱和放纵,他以东楼(严世蕃别号)称呼儿子,这在明代恐怕没有第二例了。严嵩柄政时,朝野上下流传着“大丞相”、“小丞相”的称呼,“大丞相”是严嵩,“相”就是严世蕃。

在税恩严公祠的墙壁上挂着一块黑板,黑板上用繁体写着:“山不老,天水远流长——沥贝村税恩严公记事:明朝中为一,江西省人严嵩,官至丞相,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权倾朝野,后被政敌海瑞诬奏十大罪状。皇上于震怒之余,仍感其有功于朝,赦免死罪,赐金瓯一只行乞,逮其子世藩入狱……”等字样,落笔日期为公元二千年仲夏敬立。严嵩晚景凄凉,走投无路,只得在祖坟旁搭一茅屋,寄食其中。嘉靖四十五年(1567)四月,严嵩在孤独和贫病交加中去世。他死时穷得买不起棺木,也没有吊唁者。临死前,严嵩艰难地写下“平生报国惟忠赤,身死从人说是非”,掷笔而死。

姓严的名人_姓严的出名人物_严姓名人录

墙上壁画

由此,在江西省吉安县内居住的严氏子孙恐受严嵩的株连,惊慌失措,四散逃避。当时一批严氏子孙担心被官兵追捕,于是携家眷南下,曾居南雄县珠玑巷,因发现该处土地贫瘠,且邻近赣境,易为官兵追捕,遂南下广州番禺棠涌村定居繁衍。始祖泗上公是子交公之子。清康熙25年(1686),携子贵清、海清、得用一家从棠涌村迁徙到花县(花都区)元田村,后又迁至九湖村安居乐业。贵清生一子名善昌,善昌生三子,即法成、法德和三子税恩。税恩生六子,即允祈、允左、允右、允清、允政和六子文义。沥贝村只存留大房和六房,其他房属无法可究。后来,税恩公一家亦于清康熙年代从九湖村迁徙到沥溪旁沥贝村(水榕坑,即花山镇永明村沥贝自然村)的山岗定居。因此地有一条小溪,土地肥沃,山岗状如贝壳,而“贝壳”虽小,它却非常坚硬而精致,蜗里藏着的光亮珍珠,静默地固守着家园,由于对居住地状如“贝壳”的联想寓意好,于是严氏税恩公一家决定把这个建在小溪后面(小溪俗称沥)状如贝壳的村子取名沥贝村,并决定在此安居乐业,辛勤劳作,嗣后子孙繁衍,开枝散叶。税恩公的大儿和小儿都曾在沥贝村生活。其女儿嫁给卢姓家族,因夫家白云区神山镇洪灾,夫妻一家后来逃难搬到岳父家沥贝村暂住,一直居住到去世。后人为了纪念税恩太公,每年清明节都组织严氏家族到福源水库边税恩太公的坟上去祭祖追思。

严姓名人录_姓严的名人_姓严的出名人物

具有民居特色

税恩严公祠这个带有神秘色彩且具有民居特点的建筑,是严姓家族兴衰沿袭的传承,浓缩了祖先在这块土地上自强不息、守护家园、爱国爱家的经历和精神。祠堂历史悠久,集中了族人最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智慧,倡导敬祖、孝悌、助学、规仪、扶贫、美德、操行,如今这座祠堂成了族人商议大事、庆贺喜事、关爱老人的圣地。同时也表达了严氏后裔追慕前贤,坚守情操的理想和品格。

----------------

(文/侯丽佳图 关振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