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姓名人生 > 正文

描写姓纪的

纪姓的由来

其一,是说其出自姜姓。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上面的记载,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得天下之后,曾经广封诸侯,纪姓的始祖,由于是炎帝后裔的缘故,曾被封到纪这个地方(大概的地理位置在山东寿光县东南方),并建立了纪国。直到春秋时期,纪国被齐国所灭,纪国的王族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纪念之,并世代相传,于是,中国出现了纪姓。而在中国的南方各地,纪姓人家也不少,比如纪清远先生的这一支纪姓,原来就生活在南方。

纪晓岚六世孙纪清远现就住在纪晓岚的故居遗址处(北京珠市口西大街路北虎坊桥,现在该处为一家著名老字号餐馆——晋阳饭庄,它所烹制的山西风味菜肴和香酥鸭乃是京城有名的吃食),纪老对笔者讲述的纪姓起源似乎更有深味:“我姓纪,纪字在姓氏发音是己,但现在念惯了呢,一般都念纪,因为一般比较顺口。纪氏来历,我查了有关资料,我们的始祖是比干公的儿子,文坚公,比干公死了以后,他的儿子被周文王赐了一个姓,当时见面以后,见到他左手有一个“纟”字,右手有一个“己”字,掌纹像一个“己”字,合在一起是个纪字,后来以这个为由,就赐他纪姓,那么以后祖祖代代就以纪氏为姓。”纪清远先生这种关于纪氏得姓的解释带有一些传奇性的色彩,他手上的这本《九龙纪氏总谱》,是纪清远先生在台湾的一位本家纪兆连先生多年来整理有关史料后写出的,其中记载了有关纪氏先祖的起源、播迁,纪氏贤人等等,前年,专程从台湾托人来大陆转送给纪清远先生,这么看来,还是有点说头。

第三个说法则是根据“伏羲氏之臣有纪侗”这段古文所示,在上古,曾有一个纪族,其发展的源头是最早的先辈曾是伏羲的一位臣子,姓氏为纪,族人就随先祖延续而来,但让笔者来看,其真实度与可信度还有待检验。

刚说到在齐国灭了纪国之后,因为纪国的皇族公卿都流落到山东北部和河北南部一带,并随着族群逐渐西迁至甘肃,最远的曾达青海一带,后来出现的天水、高阳、平阳都曾是显赫一时的望族。天水古时称秦州,其“天水”之名据说当地有大湖,因其水面无论是冬或夏都没见增减,当地人就改称天水,“无根无流,非人间之水,只因天上而来”之意。在《秦州志》中就有“城前有湖,冬夏无增减,天水取名由此湖也”。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时,在天水设置陇西郡、北地郡,后人称此望族即为天水望。今天的天水仍旧是名胜要地,麦积山上的石像仍然吸引着众多游人前往。

东汉桓帝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东)设立首府,并首称高阳国,旧时称作博陆,从而带动了当地的经济,纪氏族群在当地分布众多,也曾名望一时。《列子-汤问》中写到“纪昌者,又学箭于飞卫”,说当时出现了一位以善射而闻名的纪昌。

纪姓的堂号有高阳、思、谷治、萃涣,此处的高阳原是黄帝孙子颛顼的名字(顺序是黄帝→昌意→高阳),汉朝时设有两个高阳县,一属幽州涿郡,二属徐州琅邪郡。晋武帝泰始元(265年)立高阳为郡国,管辖地区在河北省高阳县一带。后三个堂号现在已经无据可查。

名人纵览

“袖里藏春”纪晓岚

作为纪纪晓岚自幼聪明伶俐,有好事者称其为“神童”,在他九岁那年到县里参加童子试(有点像现在的奥数竞赛),入考场前,他正拿着一截树枝和几个相识的考生玩耍。看到担任主考的教谕(就是如今的教学先生)来了,纪晓岚急忙把树枝藏在袖筒里,恭恭敬敬地向教谕大人问好。教谕看着这个小顽童如此有礼貌,便想考考他。于是把纪晓岚叫到身边,出了一联“小童子暗藏春色”,让他来对下联,纪晓岚略加思索,摇头念到:“老宗师明察秋毫”。教谕听了含笑点头,没想到他对得如此工整巧妙,不禁连连称赞。

从其后来在乾隆六下江南多次在其身旁陪伴的情况来看,纪晓岚可谓官运亨通。但由于是汉官与身为满族的和绅同朝为政,不免就对和绅当时一手遮天的现状有所抵对,并且不时借机讽刺和绅。有一回,乾隆临幸和家,见和家的亭额是纪晓岚写得两个大字“竹苞”,乾隆禁不住笑道:“这是纪晓岚嘲弄你,说你家个个是草包。”原来,“竹”字拆开是“个个”,“苞”字拆开是“草包”。和绅如梦初醒,挂了这么久的亭额,自己竟未觉察。

据笔者所考,纪昀先生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当考官,二就是和笔者一样,当编辑。乾清时期的科举一度鼎盛非常,这和他本人严谨的治学之道密不可分。说他是编辑,则是因为《四库全书》的出现,虽然这本博大的书籍之效用是利弊皆在,但他编辑的功底确实值得我们这些后辈好好学习的。

在乾隆南巡的途中,君臣二人游到杭州西湖,见湖水碧绿如玉,波澜不惊,湖中荷花亭亭玉立,煞是好看。乾隆见此美景,不由得老毛病又犯(乾隆酷爱题字,留诗),便对纪晓岚说道:“朕有一句上联,不知纪爱卿能否对上来?湖里荷花攥红拳打谁?”纪晓岚听了,看见湖岸上的蓖麻,不由脱口对出下联:“岸边麻叶伸绿掌要甚?”乾隆一听,立刻沉下脸来,他本来想借此联难为一下纪大才子,没想到纪晓岚对答得如此之快,心中甚是不悦。纪晓岚见乾隆变脸,马上明了,但为时已晚,只好伺机补过。不一会,二人到了八方亭,这时乾隆又想出一绝妙之联:“八方亭,亭八方,孤立于亭上观八方八方八八方。”纪晓岚正愁没有机会弥补前罪,闻听此联,扑通跪倒在地,高呼道:“万岁爷,爷万岁,臣跪在爷下呼万岁万岁万万岁。”乾隆一听大喜:“爱卿平身,朕赏你黄金百两。”纪晓岚站起身来,心中松了一口气。由此一端,可见纪晓岚的机敏圆滑和应对之捷,亦可见其极善体察圣心。

“孤儿之父”纪君祥

纪姓中除了生性幽默诙谐,处世圆达的纪晓岚,还笑扑诗词网有一位元朝时期的戏曲名家纪君祥,传说著名的《赵氏孤儿》等剧作,就出自于他之手。《赵氏孤儿》被称为中国版的哈姆雷特,其内容主要采自《左传》、《史记-赵世家》和刘向《新序-节士》、《说苑?复思》等书,作者作了提炼、改造vcRdcKSgS和虚构。《赵氏孤儿》在戏剧发展史上影响很大,历来有不少剧种改编上演。到了18、19世纪,更有英、法等多种译本,登上欧洲戏剧舞台,受到世界注目。

“梦笔生花”纪少瑜

纪姓的文人还有许多,在《南史—纪少瑜传》中有一个典故,叫“梦笔生花”。主人公纪少瑜是南朝有名的文士,比现在韩寒不差,他自幼就专攻《六经》,善于谈吐,估计能和李敖对上一对,深受当时读书人的钦佩,后来官至东京学士。相传他年幼时,才华并不出众,但是非常刻苦用功,他的诚心感动了文神,有一天晚上,他看书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梦见著名的文人把一支笔送给了他,并告诉他用这支笔能够写出最漂亮的文章。纪少瑜梦醒后,在枕边果然发现一支非同寻常的毛笔。从此,纪少瑜的文才大有长进,终成大家。虽然这个典故编的很离谱,但这也说明他的用功程度,连做梦都在想着文章。“梦笔生花”也写作“梦笔”,用作表示才思日进。张孝祥的《鹧鸪天》就用到:“忆昔彤庭望日华,匆匆枯笔梦生花。”

忠义武将—纪信

纪姓文人虽不少,但也有不少猛烈的将士。在秦末汉初,纪姓人中出现了为汉高祖夺取天下而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纪信、纪成,公卿纪逡。这应该是最早的纪姓部将。其中,以纪信的功绩最为彪炳,在汉王三年(公元前204年)夏四月,项羽率兵围攻河南荥阳,刘邦一伙在将近一个月的围困之后,弹尽粮绝,朝不保夕,将士们也是筋疲力竭,大伙都是火烧眉毛。

到了五月,身为部将的纪信见情况危急,便对汉王说:“事急矣,臣请诳楚。”在征得汉王同意后,由陈平写了一封诈降书,送与项羽,说汉王今夜便出东门投降。到了半夜,是三更半夜,城中两三千妇女从东门鱼贯而出,来为刘邦一伙打掩护,楚兵都拥至东门看热闹,刘邦乘机与张良、陈平、樊哙、夏侯婴等数十骑敢死队从西门仓皇逃出。天明之时,由纪信假扮的伪刘邦乘着龙车出城受降。项羽此时才发现被骗,于是下令将士齐集火炬,烧毁龙车,然而纪信全然不惧,在烈火中仍对项羽破口大骂。纪信死后,被葬在荥阳城西的孝义堡。刘邦建立汉朝后,特在他的家乡设置安汉县(今四川省西充县,他是关文镇扶龙村人),以资纪念。后人被其英勇忠义所感动,把纪信诓楚的史实编成戏剧《纪信替死》,搬上舞台演出,使之名昭千古,同时,亦把纪信的家乡安汉,称之为“忠义之邦”。

“东方羚羊”—纪政

纪姓族群的分布开始逐渐向沿海迁移是从封建鼎盛时期的唐朝开始的,纪姓在大陆虽未列入前一百位,但是在宝岛台湾却排位至第七十一。在明清时候,纪姓已经进一步向台湾迁移,并逐渐发展成为大姓。

代表人物就是至尽仍活跃在台湾政治舞台的纪政,她曾被誉为“东方羚羊”,从小生活在一个并不大的城市新竹,虽然曾是台湾立法委员中为数不多的女性,但是就其对台湾体育事业而言,其贡献远比她做立法委员来的更大、更多、更积极。她从小就显露出非凡的体育天赋,还因此获得走出台湾的机会,相对与在哪个年代的台湾,对身世并不显赫的纪政来说,能出国就是要改变自己的一生。东方人在田径领域一直是尾随人后,但在1970,纪政改变了世人的看法,东方人一样能飞速的领跑于世界的田径赛场上。那年的夏天,她在美国的校运动会上,先后6次破、1次平短跑世界纪录,从而被人们赞誉为“东方羚羊”。

“京戏名伶”纪玉良

于不久前仙世的著名京剧演员纪玉良,其精彩的一生与国戏—京剧紧密相连,祖籍北京的他是上海京剧院老生演员,中学时代向魏公陶学习《四郎探母》,拜马四立为师学老生,1937年下海,边习艺边演出,期间曾向陈秀华、瑞德宝、张少甫等学艺。1940年与李玉茹、王金璐等中华戏校毕业生搭班赴上海,改名纪玉良。后又与李世芳、毛世来、张君秋、宋德珠、言慧珠、童芷苓等先后同台。纪玉良宗谭学马,嗓音宽亮,擅演剧目有许多,像《将相和》、《武家坡》、《辕门斩子》、《大?探?二》等,口碑都是相当不错的。现在去长安大戏院看现代戏《智取威虎山》,少剑波的首演就是他。或许在现在的演员身上还能看到他老人家的影子。

潮汕纪姓今犹在

时光荏苒,纪氏祖先的影子早已飞去,现在较为大家所熟知的应该是潮汕纪姓。潮汕纪姓在正史上不见经传,各县志、府志也少有留名。但留下族人自编的五本老族谱:(1)现存最早的族谱有嘉靖14年(1536年),九世孙纪朝武修的《潮州纪姓源流录》,该族谱序云:“旧有谱志,遭厄运罹海寇,谱斯失矣,然幸存渔湖一谱不泯”。在1536年以前就已有旧谱存在,但修于何时不明。(2)明万历辛亥年(1611年)4月,十一世孙纪毓初主修的《达濠纪氏族谱》,附有“万历辛亥岁贡进士知潮阳县丞事凌志尹赠”的“毓初公族谱序”。(3)“永历癸巳岁(1662年)4月,十四世孙纪魁黄主修的《重修族谱》,并写有序文。(4)清乾隆年间十七世孙纪文徵编的《贵政山纪氏族谱》。(5)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十七世孙纪振位于浮西写的《潮汕纪氏始祖宋元庞纪公族谱》。

由于历代常有续修族谱,至今从一世祖纪恩(字元庞,号归隐,出生于淮安州淮安县)开始,其世系宗支分明,辈序统一。现已传至28世。

沿着历史的河流,纪姓族人今天活跃在世界各处,兴兴而不衰,在台湾乃至欧美地区仍有纪姓家族为祖上事业奋斗,纪姓仍焕发着勃勃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