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重庆就因水而兴,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内陆码头城市。与码头相生相伴的,则是一种特色鲜明的码头文化。仔细分析一下不难看出,码头文化有两个最值得注意的地方,一个是吸纳意识,另一个则是过客心态。
吸纳意识,更多的体现为积极的层面。古今中外有很多这样的码头,因为得水利之便人来客往,各种信息、资源相互融汇,往往让它们有了吸收外来优势资源、优秀文化的先天条件,学习、吸纳也就成了码头城市惯有的风气。许多好的东西,能够很便利、很及时的为其所用。比如上海,一些国际上很时髦的东西、很优势的文化因素,能够比较快捷而便利地被她吸纳,从而形成特色鲜明的“海派文化”内核。
重庆火锅广纳各行精华因素的包容,或许同样来自码头文化中的吸纳意识。重庆火锅与餐饮策划专家刘可就认为,经历了上百年的历史,重庆火锅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目前正进入了大反思时代和大调整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大突破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重庆火锅也在不断与海洋文化、海港文化对话,在不断吸收对方所长的过程中,坚持自己根的东西。
事实上,每家重庆火锅店都是其老板性格的外在表现。很多重庆火锅老板都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受重庆文化的影响,其精髓还是码头文化,码头文化给人的感觉是好斗,那么火锅文化也要突出这种感觉。
刘可看到,现在重庆有个非常危险的倾向,就是有把重庆火锅档次拔高的内在冲动。“事实上,到哪个山头唱哪个山头的歌,火锅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就什么样,没有必须要拔高,也没有必要提高火锅的社会地位和话语权。这样可能适得其反。”比如,为了火锅高档化,重庆刘一手火锅在重庆南坪投资几百万元开设新店,最终却不得不降了4次价,在创新过程中付出了惨重代价,而目前的重庆德庄火锅,采用绿色锅底,非常大胆地变色,最终结果如何,恐怕要市场来做出回答。
在谢莉看来,火锅商帮身上其实更多的是纤夫文化,一种向上的力量。这种向上的力量让重庆火锅不断地提升,不断地变化。“要赢,不认输是他们的特征。”因为重庆两面环江,这也形成了重庆火锅商人外辣而内在包容的性格。
“但重庆以山生城,商人身上都有占山为王的概念,喜欢单打独斗,商帮的概念不是很重。”刘可如此点评。事实上,火锅新商帮以其纵横连合、深谙市场中的博弈而逐渐形成联盟,也愿意联合更多的重庆火锅商人,为“重庆火锅”正名,同时对抗“外敌”,攻城略地。去年8月份,面对成都火锅抬头的态势,在成都已占有70%江山的重庆火锅密谋抱团再发力,确保火锅老大的江湖地位。小天鹅、德庄、秦妈、刘一手、孔亮等重庆17家知名火锅企业连夜召回其成都负责人,谋划在成都成立重庆火锅协会成都分会,抱团再战成都。其中经典的一战是,有重庆火锅老板派“卧底”到成都火锅店学习成都清油火锅做法,“不管他们有什么新配方,我们誓不认输。”
   已有条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