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易经术数 > 正文

袁天罡奇门遁甲中,系数的应用,无与伦比,庞大非常,奥妙无穷!

友情提示:文章有点长,如果你耐心看完,也许会有巨大收获

一、系数的原理

奇门遁甲为数术的巅峰之作,数的存在使奇门遁甲形成了一套非常严密、非常严谨的以数来推演事物变化的数术体系。

我们用的是什么数呢?是为"天罡太玄数"。太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由西汉时期的杨雄创立的,是一个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他本身的结构是杨雄有意识的建立起来的。太玄数完全仿照易理,不过其复杂性往往高于易经。

所谓有意识,就是研究一个事物,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之后,特意的将这套理论体系以他能想到的架构,把他建立起来。杨雄以玄为中心,把他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系统的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数理结构,在内容上混合了儒、道、阴阳等哲学体系。

由玄分化出阴阳,阴阳判和而生万物,玄以一、二、三错方州部家,共八十一首,每首九赞,共729赞;易经每卦六爻,共384爻,加上用九和用六共386爻。太玄实际上把三维哲学发展十分完美的符合哲学体系,是按三进制的数学规律组成的结构。

所有这些数理哲学在天罡遁上进行量化之后,表现出来的就是系数。而且罡仙、客师把易经和杨雄的太玄在数理哲学上以更高的维度来把握。

二、天罡太玄数

天罡太玄数与杨雄的太玄数还是有所区别的,天罡遁有很多数,比如,天地求同数,太玄数,天地阴阳同玄数,衍生之后还有天干数、地支数,在系数当中又有九个系的系数,再加上数本数,共同构成了一个庞杂的数术体系。

对于这样的数术体系,我们要用九个系来进行拆解,如果说太玄数是系数的"用",那么天罡太玄系数以及河洛的体用之变,就是他的"体"。系数的体就是河洛的体用之变,河洛之间的争一。

歌诀数秘篇:"三生万物遁其形,事不过三人心惊。老君常说一之道,天地争其大奥妙。 河洛加减一之数,天地体用shen gui出。"这里说的就是一之道,天得一而清,地得一而宁,人得一而王。老君常说一之道,这个道在哪里,我们找到他,就知道事物产生的制约、发展、衰亡、生休等的种种变化,衍化之后即为十二长生,在运盘的时候,我们就能追到事物最后发展的情况。

河图之数相加等于55,55的众数等于10,太玄数当中用的河图这个10,最后就等于1。洛书之数相加等于45,45的众数等于9,所以河图到洛书就演变为一九体用之变了。我们讲究九九归一,根据太玄数理以及天罡遁对一的求索,在整个盘面所用到的,包括天盘与地盘的搏杀过程,无论在天上还是地上,都在追求这个"一"。我们讲阴阳平衡,就是要知道平衡的这个点在哪里,这个"一"在哪里。天罡遁共建立九个系,就是要看追到"一"之后,怎么对待这个"一"。

全国卷理科考数列么_转盘奇门和飞盘奇门_理数奇门

谁为体?谁为用?是河图为体,还是洛书为体?是河图在天上为体,还是洛书在地上为体,还是河图在地上为用?这里面差别非常大。我们之前讲过,河图为静为方体,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判断事物的发展,我们在建立体系的时候,凭得就是河洛的一九之变,这九个系都在同时研究这个"一"。

三、系数与天罡奇门的数术应用

袁天罡奇门遁甲分“九系”:本、借、争、得、用、生、合、遁、正

以争一系为例,"一"是个数字,元数表示一这个数字处在数当中的位置和作用。以此类推,元数、会数、运数、始数都是数字在各个数字当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

争数是一对应这个数的状态和作用当中,一对应天地的状态。元数、争数以及数字对于九个系来说都是完全相同的,不同的地方在随数这里。随数是天地在相应状态下,人的状态或者人对天地应对的状态。

争一系随数的产生,是在争一理念下,通过一在数字当中的状态和位置,结合一在天地相争状态,争一按照本系对于世界的理解与架构,所定义出来人在一为元数结合一对应天地的状态,人应该怎么做,就是"随"。

以此类推,争一、得一、本一、遁一、用一、借一、生一这些体系,都按此演化出来。

解释一下"卦为剧情",大易卦盘有60个卦,我们每个人开盘之后会出现一个本命卦,这个卦就是剧情。好比现在要拍个电视剧的话,这个卦就是剧本。

以姤卦为例,姤卦代表邂逅,是五阳求一阴的卦。五阳求一阴这里面大有文章,五阳的状态,一阴的状态,谁是五阳,谁是一阴,有很多可以探讨的内容。我们要对整个人生、对世界万物、世界本源进行判别,那这个卦就是整个事物发展的剧情,跑不出去的。整个易经的64卦,都可以按照这样的模式,进行爻变的推演,在具体推演的时候,卦有卦气,剧情里面还会掺杂情绪。

姤卦上面临甲子,假如现在甲子为月干,姤卦不亮的状态,甲子相加得18,18的众数为9,这个姤卦代表着邂逅,月干代表着婚姻,如果姤卦不亮,众数为9,落在开元位为6,六九为体用,在当下这种情况,应该断婚姻,这里面有因缘方面的事。这种情况下,甲子求得9之后,再看你是九个系当中的哪一个系,该系的9为什么数,据此判定这个婚姻能不能求得来。

比如,得一系里面9为极数,天地大成,至久弥坚,至坚且固,万物屹立,品类不同,各有大道,故地四之金赖九而成。于人而言,则为极数。极为极致尽头之意,人生巅峰状态之谓。甲子众数为9,姤卦不亮,得一系9为极数,在这种情况,当下所求这个婚姻,有成的可能性,因为极。如果姤卦也亮的话,作为得一系,就可以下死断了,则婚姻大有可为。

再比如,争一系里面9为升数,天体成,地劫破,大地不可留,四正终天去虚极!此时查天盘,如果天成,则做事可赢并会超出预期;遇地盘劫则恶果升级!得一系与争一系比较区别还是很大的,得一系是极数,争一系是升数,在争一系看来,这个婚姻有翻篇的意思。

转盘奇门和飞盘奇门_理数奇门_全国卷理科考数列么

以此类推,本一系9为人之归数,这个婚姻极有可能是兜了一个圈子又回来。而遁一系9为谋数,则说明此事可以谋划,可以追求。

我们现在知道了"卦为剧情",以后在抓卦爻时、抓爻变时,就会知道剧情会变。

了解了系数的原理,方能在盘上使用,使用过程中还有更多具体的应用方法,以至无法穷尽,就靠个人的悟性了,师父有些知识只能点到为止。

四、系数的重要性

系数在用的时候,我们要知道一点,不是说奇门遁甲就放在那儿等着你去用,不是说你去参加宴会带着筷子吃就行了,如果真是这样,那奇门遁甲不是人人都会了吗?奇门遁甲不是工具、公式的套用,他难就难在这个地方,不过这也正是他的魅力所在。奇门遁甲里面有各种菜,所有工具调味品都准备好了,要吃什么怎么吃,全靠自己去做。

在九个系当中,你是哪个系的,你是川菜师傅,还是鲁菜师傅,是川菜好吃还是鲁菜好吃?他们各有特色,都很准确。

不同的系数,在解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时,实际上没有一个地方告诉你,具体哪个是什么,师父也无法告诉你。即使奇门遁甲这本书写得再怎么详细,里面的内容也无法尽染,所以,我们奇门遁甲永远不要想着,有一套公式能解决问题,如果真是这样,那奇门遁甲在世面上早就普及了,根本轮不到我们在这儿学习。

真正要用的时候,要知道河洛不居,河图与洛书不会老老实实在那儿等着你去用,要学会自己去判断。谁是9+1?谁是10-1?当你能判断出这个了,你才能知道河图显现,洛书显现。具体在使用计算时,要通过数藏、数秘、数用去抓住他,包括整个哪吒的天经地议体系,就是在研究河洛的体用之变,系数的变化,如果河洛的体用之变没有搞清楚,哪吒的第二步是根本没法用的。在系数的变化没有掌握的情况下,你对盘面的变化也只能是一知半解。

对我们建立起来的系数一定要深入的研究,系数体系并不是我们建立的,而是已经写在那里了,客师早已排好了,你能提出来并且正好符合了,这就是缘份。我们去建立整个系数体系的时候,一切都没有逃出数的范畴。师父能做的,只能在大的层面去点明,训练大家把握系数所在的角度、维度。

随着运盘的公布,运盘在断盘之前,盘主是要选系的,就是作为盘主,要有一个选用、取用的角度。运盘程序化后,会让你选择你哪一个系,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这个很重要,你的看法,决定你的用法。比如,盘主选择了用一系,那么整个用一系体系在使用上就会发生变化。也就是我们与盘主之间的观念要达成一个共识,这样就会产生一种很微妙的联系,我们才能代替盘主坐在军中帐中替他排忧解难。就像盘主对世界的看法是积极的,而你的看法却是悲观的,那解盘时怎么能解得准呢?

系数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取得与盘主之间对世界的体悟进行同一化的处理,非常之重要。

五、系数应用之情的体用

系数的建立有非常深的奥妙,我们惊叹古人之智慧。系数有了,我们会立刻与盘主对世界的看法达成共识。

运盘在断盘前需要选系,运盘只可预测不可回溯,称之为来者可追,闻过是非。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经过,他唱道:'凤呀!凤呀!为什么你的德行竟如此衰败?已往的事情不可挽回,未来的事物还来得及。算了吧!算了吧!眼下从政的人物都很危险!孔子下车,想和他谈谈,他却赶快避开,使孔子没有能够和他谈。

三问歌诀中"天地之事唯之用,用之道也只在取。取之道也只在意,意之道也唯其情。"系数不同的量化表现于不同的取用之道,取用之道的核心在于"情",情不只是情感、情绪心情还有更大层面的情,是对世界的态度,对人生价值观的体悟,其取用之不同在天罡遁是就是系数的变化。

三问中:"天地之心吾有疑,何必生我一朝夕。芸芸吾取一朝夕,代代只传一朝夕。朝夕之内大玄机,一物一换有分离。皆道天地一盈虚,吾道虚虚一朝夕。人需明得天地理,一目识得一朝夕。天地不过一狎子,只布朝夕困人兹。天地之事唯之用,用之道也只在取。取之道也只在意,意之道也唯其情。即来之下已得情,何必满得年年岁。年年岁岁无得其,回首便来争朝夕。"其中的一段话,我们要将其倒置,即为"意之道也唯其情,取之道也只在意,用之道也只在取,天地之事唯之用。"这段话说明一个问题,你的情决定你的意,你的意决定了你的取,取决定你怎么做事,怎么待人接物。

举例1:

西汉名士晁错,晁错出生于颍川(今河南禹州),年少时师从张恢学习法家思想。汉文帝时期,因能文任太常掌故。太子刘启对他感觉也很深,晁错对太子上位也起到关键的作用,进行过一番运筹,太子刘启对晁错也是用人不疑,晁错在这个时候具有中国传统儒家士大夫的情,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晁错的情就系在平天下上。

有了平天下的情,其意就系在了汉朝王室中,在这种情况,他就要取,要作决策,作出的决策都是要维护汉王朝的统治,他的种种决策得罪了朝中的所有人。晁错为什么能这样不顾他人反对,一味地按他的想法来决策呢?就是因为他的情,他对世界的看法;然后决定他的意,即对刘启的知遇之恩,对汉王朝尽忠;以此决定了他的取,就是一切围绕着尽忠;再看他的用,即孤注一掷,不考虑自身的后果,最终的结局也相当惨,被腰斩于市。

再举例2:

范蠡和文种都很有才华,一起辅助了越王勾践复国灭吴立下显赫功劳,但两个人的下场却天差万别,就是因为两人的人生态度截然不同。文种比范蠡更懂得君王之道,深明功高盖主之理,能毅然地在事业巅峰时急流勇退,并终身不谈政事,转而为商,大获成功,达到人生的另一个巅峰,被后人尊问"商圣"。

反观文种却放不下身上的功名,抱着赌徒般的心理执意为相,最终落得个被逼自杀的下场。这就是典型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范蠡的人生态度是低调务实,阔达大度,视功名利禄为浮云,既可以急流勇退识真臞,也可以三散家财;文种不善变通,固执死忠,居功自傲,放不下到手的功名利禄,摆脱不了尘世之人的世俗想法,故下场也很世俗。可以说范蠡已经是出世的境界了,而文种却还停留在入世的地步。

情可变化,情一旦发生变化,意就发生变化,取用就发生变化,结局就发生变化。

举例3:

秦朝时,燕太子丹找到秦舞阳要他刺杀秦王,秦舞阳当时才14岁,此时他的情是想取万世功名,就答应了,并且非常绝决。从幽州到咸阳的路途遥远,路上走了20多天,这段时间对于一个10多岁的孩子来说,内心折磨是非常厉害的。

尤其到秦国以后,看到秦国非常强盛,秦庭威严的刀兵后,求生欲望就来了,此时他的情就发生变化了,想活。情变化,意就变化,取用就会发生变化,他就害怕了,剌杀秦王这个事就做不了了。取用一旦发生变化,结局就会发生变化。秦舞阳不但没有得到万世功名,反而白白送了性命。

因此,通过情意的取用,就可以判断出来一件事物,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小到一个团体一个组织一个人,只要观察出他的情、他的意,就可以知道他的取、他的用,就知道事物发展规律结局,发展的时段,在天罡遁演化之后一个都跑不了,所以,系数很重要。情意取用决定了整个系数的发展,情意决定取用,就决定了系数取用。天罡遁通过情意变化,预知取用变化,得知结局,他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哲学思维的工具。

那么一个人的情,是始终矢志不渝好,还是随机应变好?

举例4:

方孝孺,据野史记载被朱棣诛了十族,朱棣想要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被召到朝廷,悲切哀恸的声息响遍大殿的台上台下。

朱棣走下卧榻慰问他说:"先生不要自取忧苦,我的打算只是想要仿效周公辅佐成王的方式。"方孝孺问:"周成王在哪里?"朱棣答:"他自焚而死。

"方孝孺又问:"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儿子?"朱棣说:"国家有赖于成年的君王。"方孝孺说:"为什么不立成王的弟弟?"朱棣答道:"这是我们朱家的事。"回头示意左右侍者授予方孝孺纸笔,说道:"诏示天下,非得由先生您来起草不可。"

方孝孺把笔掷到地上,边哭边骂道:"死就死了吧,诏书我绝不能起草。"朱棣发怒,我要诛你的九族,方孝孺说,你就是诛十族又奈我何?最后,朱棣真的就诛了十族。这里的情,就是一种始终如一的情。

举例5:

崔日用是进士出身,因得到宰相宗楚客举荐被任命为新丰县尉,崔日用遂成为宗楚客的亲信,在太子李显复位为唐中宗后被骤然擢升为兵部侍郎,中宗李显暴崩后,遂投靠临淄王李隆基一党,并在相王李旦即位为睿宗后升任宰相。

入相月余便因与中书侍郎薛稷不和被免去宰相职务,外放为雍州长史。睿宗李旦禅让之后,即位的玄宗李隆基欲除掉势大的太平公主一党,遂召崔日用商议。崔日用便为玄宗制定了完整的政变计划,太平公主一党倒台后因功入朝任吏部尚书,之后又因事被外放为常州刺史。开元十年卒于并州大都督府长史任上,时年五十岁。崔日用就是一个见风使舵,随机应变的例子。

再举例6:

吕布,五原郡九原县(今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西北)人。原为丁原部将,被唆使杀害丁原归附董卓,与董卓誓为父子,后又被司徒王允唆使诛杀董卓。旋即被董卓旧部李傕等击败,依附袁绍,又被袁绍猜忌,依附张杨。

兴平元年,吕布趁曹操攻打陶谦时与陈宫等叛乱,占据濮阳,但是两年间被曹操击败转而去依附徐州刘备,又趁刘备与袁术作战时袭取了徐州,与刘备和好一阵又相互攻伐一阵。期间,以辕门射戟化解刘备与纪灵的争斗。建安三年,吕布先后击败刘备与夏侯惇后,曹操亲自出马征讨吕布,水淹下邳,吕布被部下叛变,城破被俘,被处死。

贾诩,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

官渡之战时,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赤壁之战前,认为应安抚百姓而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曹操不听,结果受到严重的挫败。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

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从而暗助了曹丕成为世子。黄初元年,曹丕称帝,拜其为太尉,封魏寿乡侯。曹丕曾问贾诩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返。

方孝孺和崔日用两个人,哪一个在情的取用上更高明呢?吕布和贾诩都是属于随机应变的情意,但是二者的结局却完全不同,具体哪个情意更好一些呢?

再再举例7:

日本当年侵略中国,极端情况,如果你不当汉奸,就杀了你,没有其他选择,这里有一个存身与之的取舍问题。奇门遁甲讲究存身为第一要务,可是现实情况不当汉奸就无法存身,那如果当了汉奸会怎样呢?其实,存身分出很多境界,天罡四正有正言、正身、正心、正人,既要正身又要正心,假如作了汉奸就心不正,从精神层面上说,人心已死。

情意取用在奇门遁甲上是应用方面的一个精髓,要想把奇门遁甲研究到一个高度,必须对情有很深的体悟。客师三问里面"将军知箭亦知弓,偏好箭来偏好弓。弓随将军百战走,箭鸣一声不回头。将军可有弃箭囊,不携箭来只背弓。"这里的弓箭,是不是指的就是情和意,取和用呢?这个情跟随征战不断往前,不丢失这个弓,这个箭才能不回头,有的放矢。

回到前面的问题,一个人的情,是始终矢志不渝好,还是随机应变好?其实,没有高下之分,他取决于个人的水平以及把握的度,还跟你选的系数有很大关系。作为本一系,可能更倾向于以一贯之,矢志不渝;用一系,可能更倾向于变化。

那怎么去把握和使用情意呢?四正真言:"格物以正言,悉变以身随,至理以正心,知shen以正人",我们对情越加趋于四正,越能接近事物真相。

为什么要反复提到"四正"?是因为对四正的体悟越深刻,对情的把握越正,越能把握事物的真相。

格物以正言,为什么要正言,因为要保证我们所说的话是正确的,而要做到正言就要对事物有所把握。

比如,盘主选了用一系,他对这个世界的体悟,包括对人生的看法就是用一系的观点,假如你用了本一系的理论给盘主解盘,说出的话那就是错的,你做不到格物,这里要格言的物,格情的物。你没有理解盘主对世界的体悟,你们二者没有在一个频道上,在天罡遁上是断不准盘面的。

为什么要悉变以身随?为什么要强调律动?如果你对整个系的把握力度不够,含糊不清,如何才能知道里面的变化呢?如何才能理解情意的变化,以及取用之变呢?不知道怎么变化,身形怎么去随呢?

至理以正心,目前已确立的这几个系当中,他们所贯穿的理是不同的。本一系,如如不动本如我心;得一系,天地已得;争一系,天地争战不休;用一系,天也用,地也用,我也用;所以,在这样相应的理之下去正心,才有意义。所谓至理,就是指的这九个系的理。

真正的奇门遁甲就应该是这样,与盘主在一个频道上考虑问题。假如,不考虑人对事物的体悟,不考虑人的取用,不考虑人的情意,怎么能去断事物的发展?怎么能断得准呢?这是不可能的事。

天地之间,各讲各的理,永远不可能一理通天下,中国的理拿到国外去能好用吗?用一系的理,拿本一系去讲好使吗?所以,指的就是系中之理。

格了数的物,悉了数的变,知了数的理,正言、身随、正心才能知shen,shen即为人,做到正人,就能正确处理人在人世间的一切事物。

在四正的基础上,谈情意取用才有意义,如果脱离四正谈这些,都是骗人的。脱离了系数去研究袁天罡奇门遁甲,去传承奇门遁甲,结果也是在推一个没有轮子的车而已,又累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