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353年的春天,会稽郡在举办一场流传千古的聚会。
参加这场聚会的,基本都是当朝显贵:右将军王羲之、贵族青年谢安、司法部长孙绰......
这么一群有文化、有地位的大咖聚集在一起,总不能听着“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跳广场舞吧,他们在玩一种高雅的游戏——曲水流觞。
怎么玩呢?
就是大家围着小溪两边坐下,每个人的面前都摆好果盘、瓜子,侍女就在小溪的上游,把斟满美酒的小杯放入小盘中,然后顺流而下。酒杯流到谁的面前,他就必须喝掉。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五粮液,喝酒之后,得趁着微醺的状态即兴赋诗一首,这才算过关。
“来来来,喝了这杯,还有一杯。”
这群脱离工作岗位的高级干部,非但没有受到内心的严厉谴责,反而越喝越High。直到夕阳西下,东晋的人民公仆们终于玩开心了:酒喝了无数杯,诗写了无数首诗。
他们决定把写的诗整理出来,交给出版社发行,正好把今天的酒钱赚回来。
可诗集总得有序啊,大家一致看向王羲之:“隔壁老王,你的字好看,就你来吧。”
写字这种事情,王羲之当仁不让,提笔就来:
永和九年,暮春之初,
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必至,少长咸集。
王羲之瞪着微醺的双眼,仰头45度角看着天空:“宝宝的理想是做个治国平天下的宰相,可怎么就混成了写字的呢?”
今天我们在兰亭聚会,喝着美酒、看着美女、唱着小曲、写着小诗,可外有五胡肆虐中原,内有流寇、门阀侵蚀国家,我们的好日子还能过多久?
明天,谁知道太阳从哪边升起?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我们这么虚度时光,是会遭到后人的耻笑的呀!!!
王羲之在酒后抒发的一番感慨,被他用“宛若惊鸿”的高超技巧书写下来,就成为“中国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何止王羲之、谢安等人,在这个时代,所有人都这么“不正经”的活着,他们被时代制约着,又引导着时代,在这种矛盾的环境下,形成了影响后世的“魏晋风度。”
二、
184年,东汉王朝爆发震惊天下的“黄巾起义。”
从此大一统的帝国开始逐步瓦解,迎来了长达一百年的抢地盘大战。最终曹操成为北方的带头大哥,孙权自告奋勇的在长江划了一个圈,刘备默默的在成都吃着火锅。
四百年的大汉王朝啊,就这么说没就没了,那些忠于汉室的读书人,一摸自己的心,忍不住的唱了一首《凉凉》。
217年左右,中国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瘟疫,夺走了无数人的性命,史称“建安大瘟疫。”很多人今天还在喝酒聊天,明天就得去参加追悼会,心凉也就算了,身体也凉凉。
毕竟还是有人活下来嘛,那就好好活着吧,可偏偏有人说:“不允许。”
把曹魏轰下台的司马家族,华丽丽的当了二五仔,所以他们特别害怕别人谈论“忠诚”这个词,更加害怕人民群众谈论国事,总觉得别人都在背后戳他们家的脊梁骨。
这就是心虚嘛。
天灾不断,所有人都过的朝不保夕;
人祸横行,说不定哪天就被打了小报告;
为国接盘,朝廷还不愿意让你参加,
这日子怎么过嘛?过嘛?嘛?
既然理想已死、生命短暂,那就好好享受人生吧。让中国人向往的“魏晋风度”,就此拉开大幕。
三、
魏晋风度第一弹——帅。
从那时开始,美男子开始刮胡子、敷粉。一定要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才敢出门,这哪里是糙汉子,分明就是娘炮嘛。
曹操的养子何晏天生白里透红,像个熟透的水蜜桃。大家纷纷议论:“这家伙也不知道摸了几层粉底。”魏明帝曹睿也是个好奇宝宝,就在一个酷暑的中午,请何晏吃汤面。
估计是加了两个荷包蛋,何晏吃的特别香,满头冒汗。
他边吃面、边用袖子擦汗,结果,曹睿看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何晏居然更白了......
他一脸傲娇:“天生丽质难自弃嘛,讨厌。”
何晏都这么帅了,50年后的潘安更绝:“潘岳秒有姿容,好神情。”
就是潘安五官精致、身材超棒,看上去就给人玉树临风的感觉。这么帅的美男子,在哪个年代都不会缺少粉丝。而潘安的经济头脑也特别好,创造性的发明了“粉丝经济”的概念。
每当他吃过午饭之后,就会开着敞篷宝马去城市CBD溜一圈。
他的车速绝对不会超过30码,一方面是为了让粉丝欣赏偶像,另一方面是为了——接水果。因为粉丝们实在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就会趁机拎着水果去跟潘安聊几句,毕竟空手不太好看,经济又实惠的当然是水果了。
所以潘安每次出门,都会带着满满一车的水果回家,水果店的老板纷纷把招牌改为:
“信潘安,得永生。”
四、
魏晋风度第二弹——真。
东晋太尉郗鉴听说琅琊王氏的子弟特别优秀,就希望能跟王氏联姻,一起改造下一代的基因。一天下班后,他找到丞相王导,表达了这层意思。
王导也乐意家族子弟渗透到对方家去,就说:“好啊好啊,只要你看上的,可以马上带走。”
周末,郗鉴带着管家去王家挑选女婿,只见王家的男孩子都穿上新衣服、梳着新发型,一排排的站在门口等待挑选。
啧啧啧,真壮观。
郗鉴看了一圈,咂咂嘴:“真不错。”这时管家说:“还有一个人,在卧室看书呢。”郗鉴紧走两步,看到一个青年敞着肚皮,躺在床上看书,一只手还在肚皮上画圈圈。
“他没有争锋吃醋的浮华,只流露真性情,我喜欢。”
这个青年就是王羲之,一不小心,他不仅娶了太尉的女儿,还创造出一个成语:“东床快婿。”
前秦丞相王猛年轻时是个穷光蛋,却大放厥词:“打工是不可能的,这辈子也不会打工。”
桓温北伐至关中时,听说了他的才能,就请王猛到军营喝茶。
这个落魄的穷书生,面对手握大军的桓温,根本没有一丝的拘谨、别扭,反而大摇大摆的坐下,跟桓温侃大山。从当前局势谈到金融危机,从南方气候聊到北方的自然灾害,
边聊天边把手伸到衣服里抓!虱!子!
好吧,牛人就是任性,在大官面前还能展现真性情,我辈只能望之兴叹了。
五、
魏晋风度第三弹——义。
荀巨伯十分想念好基友,就准备了干粮,千里跋涉去看望他。推开大门,荀巨伯一看:“当年的精壮汉子,现在病的就剩下一把骨头。”
哎,幸亏来的及时,就陪他走最后一程吧。就在荀巨伯准备照顾好基友的时候,胡人也缺衣少粮,南下来抢劫。
他朋友说:“我就要死了,你没必要陪着我,快撒丫子跑吧。”一听这话,荀巨伯彻底愤怒了:“我荀巨伯坚决不能偷生而忘义。”
好家伙,忠贞的基友情冲透云层,被城外的胡人都感知到了。就在城外隔空喊话:“你为什么不跑,不怕死吗?”荀巨伯说:“朋友重病,你们要杀就杀我吧!”
听了他的话,胡人们万分惭愧,主动的撤兵而去。
荀巨伯的义气,拯救了全城的百姓。
嵇康在西晋时,是天王巨星级人物:不但长得帅,还会弹琴、能写作、懂打铁......
钟会特别崇拜嵇康,怀揣着自己写的《四本论》想请偶像指导一下,却怎么都不敢进嵇康的大门。于是,他干了一件特别逗比的事:把书扔进院子里,把腿就跑。
可嵇康根本看不上这个人,他的书也没看一眼。
等到钟会发达以后,就给嵇康造谣:“此人不忠啊,此人妄议朝政啊,巴拉巴拉。”结果,嵇康被抓进大牢里。
其实,他是有机会出仕做官的。
当初山涛邀请他出来为人民服务,嵇康说:“根本不可能为人民服务,只是为司马家服务,我不干。”并且写下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山涛彻底绝交。
此时嵇康被陷害,告诉自己的儿子嵇绍:“我死之后,你就去找山涛,有他在,你就不是孤儿。”
嵇康在刑场上,弹奏了一曲《广陵散》后,慷慨就义。早已绝交的山涛,主动的抚养了嵇康的儿子嵇绍,让他长大成人。
真兄弟,必到患难时才见真情。
六、
魏晋风度第四弹——情。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也是东晋大书法家。他不仅长得帅,而且风流倜傥,被当时人成为“一时之冠。”
有颜、有才、有钱,王献之从小到大都是“少女之友”,不仅邻家女孩、学生妹、御姐喜欢他,连新安公主都央求孝武帝为她赐婚。
恩,你有权你最大。
可人家王献之是有老婆的呀,皇帝说:“好办,休了吧。”
我了个去,王献之可是个恩爱Boy,怎么能舍得下结发妻子郗道茂?
他回家后就开始自残:用艾草把双脚烧伤。然后对公主说:“我是个残疾人,要不,还是算了吧。”公主对王献之也是真爱啊:“我要的是你的人,不是你的脚。”
胳膊拧不过大腿,王献之虽然娶了新安公主,但心里想的还是郗道茂。
每天没事就窝在书房里,偷偷的给前妻写情书:《思恋帖》《奉对帖》都是他们爱情的见证。
值到临终前,他都绝口不提新安公主,念念不忘的还是郗道茂:
不觉有馀事,唯忆与郗家婚事。
七、
魏晋风度第五弹——我。
不好意思,又要说到王羲之的儿子了。谁叫他们家的孩子有钱、有颜、有才呢?
那年,王徽之住在山阴县。
一天夜里,正准备老婆孩子热炕头,突然发现外面下雪了,他走到门外,看着天地之间白茫茫一片,突然想跟老朋友戴逵在这冰天雪地里,吃火锅、喝烧酒、吟风月。
而戴逵住在几十里外的剡县,王徽之等不及天亮了,带着仆人划着船就沿河而上。天亮的时候,王徽之来到戴家。
仆人正准备敲门,他却说:“算了,我们回去吧。”
仆人懵了:“大半夜的陪您划船,到地方却连口热汤都喝不上......”
王徽之教育仆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回,何必见戴?”
王徽之我行我素的作风,正是魏晋时期的典型性特征,但与阮籍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
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为人很狂放。
在当时,叔嫂之间是不能走得太近的,因为怕他们在私下勾搭。可阮籍根本不在乎。
有一次他嫂嫂要回娘家,阮籍不仅设宴为嫂嫂践行,还在大吃大喝之后给嫂子怀里塞了俩鸡腿,更过分的是:他还来了个十里相送。
社区大妈一看,这不行啊,就赶紧教育他:“作为西晋的五好青年,你得洁身自爱啊。”阮籍袖子一挥:“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他不仅跟嫂子走得近,跟邻居的美少妇也好的不要不要的。
人家在隔壁开了家酒店,阮籍就经常去蹭酒喝。喝醉就喝醉吧,还经常在喝醉以后直接躺在美少妇边上,呼呼大睡、说胡话。
面对舆论的职责、众人的批评,阮籍只有一句话:“孔孟之道,能管得了我这样的人吗?”
不在乎世俗舆论,只要活得开心。阮籍的真,实在让现代人汗颜。
八、
魏晋风度第六弹——骨
405年,陶渊明在42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当了一方父母官——彭泽县令。就在他打算在这片土地上发光发热的时候,督邮来检(吃)查(拿)公(卡)务(要)了。
没错,督邮就是刘备宁愿丢官也要打的那种人,看到这种职业自古以来就不出好人。
县里的属下提醒陶渊明:“我们应该备厚礼、穿正装、恭敬的迎接上级检查。”
陶渊明一听就怒了:“贪污还这么猖狂,可见世道是多么黑暗。”说完就把官印挂在房梁上,转身离开这个黑暗的官场。
既然不能改变黑暗的世道,就只能做到洁身自好。
西晋文学家张季鹰,人称“江东步兵。”
八王之乱初期,齐王司马冏执掌朝政时特别欣赏他的才华,让他担任大司马的副秘书长。可张季鹰看到皇帝暗弱、权臣迭起,发出一声长叹:“这恐怕不是正常国家的秩序啊。”
就跑到司马冏的办公室,提出辞职:“我特别想吃老家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可是洛阳又没有冰箱,我只能回江南老家去吃了,请您批准。”
不管你同意不同意,我都不伺候了。
他回到家后,拿起存折就跑回苏州老家。家乡的小伙伴不理解他的做为:“你放着大官不做,跑回家当渔花子,脑子有病吧。”
张季鹰张口就怼:
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千里以要名爵。
人嘛,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啦。什么当官、封爵,有多远滚多远吧。
九、
有人说:魏晋的风流人物就是懂生活,他们吃喝玩乐、蔑视礼法,真正活出了真正的自己。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王羲之主张“清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可是绝对正确的建议,可是谁听呢?
他劝殷浩:“人民穷困,国家实力不足,不如养精蓄锐再北伐,才能占领北方。”可是殷浩一意孤行,终于遭到惨败。
王羲之的理想、才华在崇尚清谈、外戚士族秉政的时代,根本不可能得到施展。
岁月流转,王羲之也不免心灰意冷,寄情于山水,在会稽留下了《兰亭集序》。这篇序不仅仅是“中华第一行书”,更是对时代的愤怒、周围同僚的鄙夷、以及自身命运的哀叹。
嵇康也有政治理想:崇尚简朴、天下为公。可门阀圈地、国舅斗富的官场,怎能容下嵇康的老庄思想。
惹不起还躲不起吗?真的躲不起。精神领袖一旦不能被统治者利用,那就离死不远了。
嵇康死,《广陵散》绝。
20岁时,陶渊明就开始了仕宦生涯。
为了吃饭,他做过小吏;为了出头,他加入桓玄的造反幕府。
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打击,他只能隐身在乡土田园之中,在精神世界中构建自己的“桃花源”,在这里,他能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张季鹰做为吴国后人,在西晋朝廷本来就低人一等。
“八王之乱”时的洛阳,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要不是有先见之明跑回老家,齐王司马冏失败后,最先被砍头的就是张季鹰。
1000年后,宋朝词人辛弃疾也不可能留下千古名句: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说到底,魏晋名士的风流、张狂、不羁,
不过是有志难伸的发泄,
不过是国破家亡而束手无策的放纵,
不过是黑暗时代里,用鲜血浇灌出的罂粟花。
有人希望能够回到那个年代,与他们共舞,
有人希望这样的名士再来一大波,
我却希望:
这个世界再也不要出现这样的人、这样的时代,就让他们留在故纸堆里,供后人凭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