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今天的故事之前,让我们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如来佛祖”梵文翻译过来就是“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出生在古代印度的迦毗罗卫国,这个古国大概在今天的尼泊尔境内。那是遥远的公元前565年,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春秋时代,我们的古代大贤孔子也诞生于这个时期。
严格意义上讲,释迦牟尼是富二代,也是官二代。
他的父亲是迦毗罗卫国的国王,叫做净饭王。母亲是附近一个小城,天臂城的城主善觉王的女儿摩诃摩耶。
母亲是名门闺秀,父亲是一国之主。释迦牟尼的起点不可谓不高。
俩人结婚之后,很快摩诃摩耶就怀孕了。但是按照当时当地的风俗,妇女结婚,是需要回娘家生的。
摩诃摩耶怀胎出发,从迦毗罗卫国到天臂城去。这段路程其实不远,就是小城到乡下的距离,如果那时候有公共汽车的话,可能三十分钟就到了。
但生孩子这事谁都没谱,摩诃摩耶错估了自己的预产期,还没等回到娘家,一阵胎动,直接在路途中一个叫做蓝毗尼花园(今尼泊尔南部波陀利耶村)的地方就把孩子给生下来了。
这个孩子就是释迦牟尼。
孩子是怎么生下来的呢?未必真实,但很有戏剧性。
摩诃摩耶在花园漫步,四周树木茂盛,鸟语花香。她抬眼望去,看到一颗参天古树,摩诃摩耶用手抚摸了一根垂下来的枝条,释迦牟尼就诞生了。
释迦牟尼成了迦毗罗卫国的太子。
年幼的婴儿降生的与众不同,这让大家都非常诧异。一位叫做阿私陀的星相学家来到王宫,看到熟睡中的释迦牟尼,做出了如下的预言:
此子非凡,可拯救世间。
净饭王喜得爱子,宠爱有加。给儿子建了一座神奇的宫殿,宫殿的名字叫做:四时宫。
这个“四时宫”可太牛了,只要进入宫殿,一年四季都会变成春天。人在宫殿之内,不知窗外几何,分不清春夏秋冬春去秋来的变化,也感受不到生老病死的疾苦。
这是抽象的说法,四季不可能一直如春。这只是一座繁华宏伟的宫殿,虽然平平无奇,但却阻断了释迦牟尼和外界的联系。
这位含着金汤匙的太子爷被保护了起来。
从此,释迦牟尼过上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快乐生活。
他天资聪颖,学啥会啥。长到十二岁,已经成了古代印度最有学问的人,堪称“印度小神童”。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释迦牟尼很快长到了十六岁,已经到了该结婚的年纪。释迦牟尼娶了自己的表妹耶输陀罗为妻,近亲繁殖没有让他们生下畸形儿,多年之后,他们生下了一个又白又胖的小男孩,名字叫做罗睺罗。
如果一切没有发生变化,释迦牟尼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继承父亲王位,做一个遥远古国的国王,最后消散在历史的尘埃里。
但有一件事改变了释迦牟尼的命运。
由于这位古国太子从小到大都待在“四时宫”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他虽然聪慧,但长期和社会外界隔离——这是一个只知世间幸福安乐,不知世间疾苦的人。
缘起于一次释迦牟尼驾车出城游玩,他才知道这个世界不仅只有“四时宫”那么大。他亲眼目睹了黎民百姓的生活疾苦和生老病死。
有人因为生病无药可医而死去。有人因为妒忌怨恨而伤害别人。
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各式各样的人间态,各种各样的生活。
新世界的冲击让这个年轻人突然意识到自己以前只不过是生活在父王精心编织的“楚门的世界”里。
释迦牟尼在这一刻做了一个决定,并且很快的付诸了行动——他在29岁的一天丢下了自己王子的位子、妻子、儿子之后,离家出走了。
这位迷茫的年轻人抛弃了所有,准备去寻找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我想释迦牟尼应该是个感性的人,他眼里或许是个见不得这些悲伤痛苦的人,所以他决定上路出发,找到破解人间疾苦的方法。
但正如当代的文艺青年去西藏洗涤心灵一样,这个过程异常痛苦,异常无聊。
离开迦毗罗卫国后,释迦牟尼选择了一边流浪一边要饭。
是的,你没看错,后世僧人爱化缘,这是有传统的,因为当年的佛教始祖就是这么干的。
这并不稀奇,释迦牟尼要饭是无奈之举,因为在此之前,他一直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王公贵族,他没有生活经验,也没有生活技能。如果不要饭,就活不下去。
善良的印度人民没有让释迦牟尼饿肚子,靠着一路行乞要饭,释迦牟尼拜访了两个人。
他明白研究这种人生意义级别的东西,自己摸索是不够的,他需要去找一些前辈。
第一位前辈叫做卡拉玛,释迦牟尼同学在这位大师这里学习到了一项运动——瑜伽。
第二位前辈叫做马普特拉,释迦牟尼同学在这里学会了大量的哲学和宗教学知识。
这段跟着别人学习的经历让释迦牟尼的视野变的开阔,思想变的丰富,他终于成了一个积极入世的人。但这离他拯救世间苍生脱离苦海的梦想还相去甚远。
于是他告别良师,再次踏上寻找的旅程,我见识浅薄,无法了解释迦牟尼当时的心境。
我只知道,他一直想要找到一个答案。但在找到答案之前,他一直都不知道问题究竟是什么。
释迦牟尼穿过丛林,翻过小溪,爬上雪山,一路风尘仆仆。
但他不是孑然一人,在流浪的过程中,释迦牟尼收获了五名粉丝。他们和释迦牟尼一样,都是苦行者,都是想要参透世间真理的人。六位流浪汉在森林里飘零了整整六年。六年里,他们依然以要饭为生。
要一天两天还行,要一个月两个月还行,但是长此以往的要饭,导致释迦牟尼身体素质大幅度下降。
他从一个养尊处优的小国王子变成了一个蓬头垢面的流浪汉。
非但如此,此时的释迦牟尼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他放弃了王位,抛弃了自己的心爱的妻子,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一切的一切,他都放弃了。
但他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想要的。
释迦牟尼来到河边,看着河水中脏兮兮的自己。他突然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他这么做是否是对的。思来想去,释迦牟尼决定不再苦修。
因为如果再苦修的话,人间真理还没等找到,自己先把自己折腾死了。于是他跳入河中,洗净这六年来身上的尘土和污垢,决定不再过苦行僧的生活。
没吃饭就洗澡的释迦牟尼,身体虚弱,差点一头栽倒在河水之中。
五位粉丝因为释迦牟尼半途而废的苦修而脱粉取关,但释迦牟尼不是孤身一人,路过河边的牧羊女为释迦牟尼献上了一杯香醇的羊奶。
一杯羊奶给释迦牟尼续了命。他重新打起精神,告别善良的牧羊姑娘,独自一人来到菩提迦耶(今印度比哈尔邦伽耶城),坐在一棵毕波罗树(菩提树)下,盘膝而坐。
这一坐,就坐出个如来佛祖。
是的,释迦牟尼成佛了。
就是这么突然,就是这么猝不及防。没有什么离奇遭遇,也未必有什么千辛万苦。
就这么成了。
佛是什么?佛有超能力吗?佛会长生不死吗?
答案是否定的,佛和人一样,但佛和人又不完全一样。
他在树下想了些什么,参透了些什么,了解到了些什么。史书没有记载,我也不知道。因为如果我知道,我就不用在头条写文章了,直接也成佛了。
但是不难想象,释迦牟尼一定是一番顿悟,了解了世间万物的人生真谛。
佛法玄妙,不敢妄议妄测。但释迦牟尼多年追求无果,却在一念之间得道成佛。
我们能知道的,就是他在树下立下的誓言:我今若不证,无上大菩提,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
成佛后的释迦牟尼没有忘记当年追随自己的五位粉丝,他把这五个人收为弟子。这五个人,成了释迦牟尼最早的五位弟子,被人称作“五比丘”。
“比丘”的意思,就是出家的男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比丘”的数量越来越多,从十人,百人,千人,万人,到数以国计。
佛教开枝散叶,在古印度传播开来,自此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至今经久不衰。
释迦牟尼不是无情的人,他曾经回去看望自己的父母亲人,但更多的时间,他致力于传播佛法。
公元前五四三年二月十五日,释迦牟尼主持完最后一场演讲会,与世长辞,天外飞佛而去。
这就是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故事。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被人们众星捧月般的宗教领袖的一生故事,居然就这样单调无聊?
历史并不一定要传奇,因为真实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释迦牟尼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影响是空前绝后,无人企及的,但他的故事短暂而平凡,远远没有古今中外帝王将相那样传奇有趣。
这很正常,因为佛祖也有生老病死和爱恨别离,他虽成佛,但却从未离开过人们。
从这个角度上讲,佛祖是人,而人人都是佛。
这里是历史本来挺有趣,看完记得点点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