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传统 > 正文

郭璞与他的游仙诗

郭璞是文学史上第一个全力创作游仙诗的诗人,其游仙诗在情感方面以抒发个人的“坎坷之怀”为主,以道家的“经术”之行为背景,在创作风格上则继承了阮籍、嵇康的特点。郭璞(276-324年),字景纯,河东闻喜(山西)人,西晋学者、文学家,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全力创作游仙诗的诗人,《游仙诗》十四首是他的代表作。

清人朱乾《乐府正义》卷十二将我国早期的游仙诗,分为两类,前一类游仙诗出于屈原之《远游》,后一类起于秦代。继承前一类的有曹植的《五游诗》和《远游篇》等,写游仙抒其愤世之情;继承后一类的有汉乐府《吟叹曲·王子乔》和《长歌行》等都以求仙为主旨。郭璞对游仙诗却情有独钟,以“游仙诗”来命题自己的大多数诗作,借“游仙”来倾吐自己的情怀,其创作的《游仙诗》,数量之多,质量之上乘,为他之前的文人所无法企及。王隐《晋书》称郭璞“文藻粲丽”;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曰:“景纯艳逸,……仙诗亦飘飘而凌云矣。”钟嵘《诗品》评郭璞:“始变永嘉平淡之体。其作品特点如下:

借游仙写其坎坷之怀

朱自清说:“游仙之作以仙比俗,郭璞是创始的人。” 的确,郭璞继承了《诗》、《骚》的比兴寄托传统,以游仙写失意之悲。钟嵘谓郭璞《游仙诗》“乃是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也”。郭璞身处西晋末年的战乱, 虽屈沉下僚, 却始终留意仕途。他因“才高位卑,乃著《客傲》”。所以他的《游仙诗》写隐居高蹈,乃是仕宦失意的反映。

以游仙写其“经术”之行

晋代道家思想成为时尚,文人都爱好阅读道家书籍,修心养性,炼丹服药,希望延年益寿,甚至飞升成仙。郭璞在《游仙诗》其六中精心描绘了一幅群仙嬉游图。此外,郭璞还是一个清醒的道教信仰者。他知道神仙世界可望不可及,要想长生久世,只有立足人间,隐遁山林,通过守静、服饵、养气、炼形等修道手段。故在《游仙诗》中着力描绘了一系列隐居胜地的道隐士的形象,展示出一幅幅道术各异、情态迥别的修炼图。

继承了阮籍、嵇康的创作风格特点

阮籍、嵇康生于忧患之中,深于哀乐之情,所以他们的游仙诗浸透着深沉的“悲情”与“悲思”。特别是阮籍的作品,其“意度”较嵇康更深,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郭璞《游仙诗》,本屈子《远游》之旨而拟其辞,遂成佳制”。郭璞受到了屈原的影响,但阮籍、嵇康的游仙诗对于郭氏接受屈原的影响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郭璞的游仙诗除了其特定的社会处境、个人的坎坷际遇之外,更有其特殊的思想文化修养、爱好及其信仰的根源。无论是写隐逸还是写神仙都无枯燥的说理,而是以华美的文字将隐士境界、神仙境界及山川风物都写得十分美好,具有形象性。这在当时是高出侪辈、独领风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