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刚曾说:“春秋时的孔子是君子,战国时的孔子是圣人,西汉时的孔子是教主,东汉后的孔子又成了圣人……”在经历了秦“焚书坑儒”的低谷后,儒家思想在汉代迎来了春天。
秦亡的教训让汉初的统治者刻骨铭心,推行黄老“无为而治”,用近百年的时间恢复了元气。到了汉武帝执政时期,儒学的内核也终于对上了统治者追求“大一统”的心思,找到了用武之地。孔子以礼治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亲亲尊尊”的理论给君王统治提供了很好的说辞。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世人对儒学的认可在汉武帝时迎来了巅峰,孔子入世的政治理想也在加工改造之下得以实现。儒家学说在西汉后的思想界独领风骚,孔子也顺理成章地被推上文化界“一哥”地位,堪称完美。
为奠定孔子地位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笔,便是司马迁作《史记》。司马迁本人对孔子具有极高的好感度和关注度。《史记》中有200多处提及孔子,引用孔子言论近100处,还将他一介布衣与王侯将相置于同等地位,作《孔子世家》,孔子一生的丰功伟绩跃然纸上。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更是以孔子继承人而自居,对他的推崇,毫不掩饰。孔子“至圣”称号便来自《孔子世家》中“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的评价。
除却官方记载的封谥与褒赞,江湖上还流传着孔子身为“素王”的传说。“素王”本为道家术语,出自《庄子·天道》,称孔子为“素王”,首见于《淮南子·主术训》:“然而勇力不闻,伎巧不知,专行教道,以成素王,事亦鲜矣。”称赞孔子虽不居帝位,却具备帝王之德,肯定其“圣人”之智与“刑德兼治”的政治主张,是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天津日报》)
上一篇
中国算命大师排名第一
下一篇
中国民族乐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