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学是华夏智慧的传承,是在遵循大自然规律下对环境优劣判断的学问!
风水学本为相地之术,即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叫地相、中国古代称堪舆术,目的是用来选择宫殿、村落选址、墓地建设等方法及原则。
风水的历史相当久远,在古代,风水盛行于中华文化圈,是衣食住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人类愈发深刻地认识到了环境对人体的作用。
到了先秦时期,风水学才作为一种学说问世。
秦朝朱仙桃所著的《搜山记》,是至今流传下来的最早的风水学著作。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风水学理论逐渐得以完善,并且涌现了管辂、郭璞这样的风水名家。
郭璞本人被后人视为风水学的祖师,而他著的《葬书》,也被后人推崇为风水理论的经典之作。
在隋唐时期,风水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两大派系――江西形势派和福建理气派。
杨筠松是形势派的创始人,其作品《疑龙经》、《撼龙经》、《葬法倒杖》、《青囊序》等,为风水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这些著作一直被风水研究者视为至宝。
到了明清时期,风水学已经达到鼎盛时期,各种风水著作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甚至到了泛滥的程度。
其中以吴鼐的《阳宅撮要》、蒋大鸿的《地理辨证》、赵玉材的《地理五诀》较为有名。
在形势与理气两派的基础上又分为四个派系――八宅派、玄空派、杨公派、过路阴阳派。
其实历史上也有多次风水被时代打压的例子,但作为华夏文化瑰宝,风水屹立不倒,依然代代传承下来。
最近的一次是解放初期,风水学被视为“封建迷信”而打入冷宫,勘探风水的活动在中国大陆销声匿迹了一段时期。
但改革开放以后,风水活动逐渐抬头,并再次出现愈演愈烈之势。
直到如今,甚至有很多人租房都要先观其风水优劣再作考虑。
回到最前面所说,从现代科学知识以及理论来看风水学,风水其实就是在研究大自然环境中各项事物的磁场联系,研究事物之间的好坏关系。
人体是一个小磁场,而天地万物是一个大磁场,我们周围的万物,时刻不停地发出一种微波与我们的小磁场产生物理感应,从而使磁场发生变化,变好或可变坏,这就是环境造人。
传统风水学有它的科学性,但也有迷信、糟粕的成分。
每一个爱好探究此道的人,都应该以现代科学知识与理论为基础,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使风水学更加完美,更加科学,从而为我们带来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