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易经术数 > 正文

玄学是个什么学?

玄学成为当代青年解释生活的一个叙事框架和表达方式,这是对所有不可归类、不可理解、不可描述或特别迷恋的事物的终极归类、终极理解和终极描述——“这很玄学”。

讨论玄学是个什么学这件事情本身就很玄学。

当代生活充满玄学。例子很多,譬如手游抽卡——但凡接受过9年义务教育的朋友都明白,抽卡的本质就是概率论在起作用。但不认输的玩家却发展了一套神奇的仪式,包括且不限于洗手沐浴更衣(脸黑还想出好货吗!)、凌晨12点蹲点抽卡(都市传说此时抽卡几率高)、打开手机上的音乐App播放《好运来》(这个还需要解释吗?),等等。

又譬如“高考必中神器”,包括且不限于糕粽(高中)、旺仔、定胜糕、Champion(冠军)T恤等。而神器种类有地域特色,吴昕前不久就在《脱口秀大会》上隆重介绍了东北特色的紫色秋裤——“紫腚(指定)能行!”

好吧,我命由我不由天。

再譬如抢票。抢票最让人沮丧,你永远不知道为什么偏偏是“其他人”而不是自己抢到了票。网站总是在开票的那一刻就崩溃,盯着手机发呆的你情绪也很崩溃。科技自媒体总是鼓吹5G网络速度惊人,但是骡是马还请遛到“铁路12306”App上看看。

手气,只能是手气问题了。

提到手气,“手感”也是个特别玄的词,常见于科技媒体对数码产品的测评文章。类似形容词还有耳机界的“CD级音质”和相机界的“奶油顺滑”——捣鼓数码产品的直男们好像特别容易陷进去?

“好奇心辞典”编撰过好几条当代玄学的学科词条:【微辣】一种中式餐饮界的玄学。通常介于完全不辣(可能还有点甜)和辣穿地狱之间。【device玄学】表现为“拍立得拍完甩一甩、把手举高找信号、airdrop传图把手机贴一起加快速度”的一种宁可信其有式科技迷信。【其他】一个具有玄学属性的科技领域名词,你永远不知道占据你电脑一大坨存储空间的“其他”到底是什么。

可以说,玄学已然成为当代青年解释生活的一个叙事框架和表达方式,这是对所有不可归类、不可理解、不可描述或特别迷恋的事物的终极归类、终极理解和终极描述——“这很玄学”。

当代玄学就是我们的生活救赎

一命二运三风水,星座手相塔罗牌。

人性在面对生命的不确定感时,解决思路总是相似的,要不寻找一个实体消灾解难(比如水晶手串),要不寻找一种因果关系解释来龙去脉。“上火”就是典型的古典玄学,长痘、喉干痛、嘴角肿泡、流鼻血、牙龈肿、两眼红赤、鼻腔热烘等,都可以归因为这种神秘的东方力量。

“浪潮工作室”引述学者詹妮弗·惠特森和亚当·加林斯基的研究指出,当人们不知道某件事情为何发生因而对事态也无法控制时,他们倾向于为事件虚构因果关系,以获得一种控制感的满足,消除由未知或不确定带来的紧张和恐惧。

当代玄学则更像一种网络迷因,是古早时期的“信春哥,得永生”“挂柯南,挂科难”“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是转发这条锦鲤就能带来好运,升职、加薪、减肥、暴富、嫁入豪门、名利双收。这是薛定谔的理论变体——我们是困在名为“世界”的匣子里的猫,寄望于运气来临时将一切搭建成理想的生活状态。

房价在攀升,理财产品年化率在下跌;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失眠次数越来越多;什么都在涨,只有工资不涨;大学同学实现了车厘子自由,而你只有看剧集2倍速的自由……太难了。生活中没有规律、无法控制、效果不明显的东西变得随处可见。当代玄学就是我们的生活救赎。

当代玄学是科学的平行面。科学提供的是一套清晰、明确的指引和可预期的结果,当代玄学提供的则是在科学指引之外让自己感到舒服的安慰。它为我们提供了一套解决当代不可知论的叙事框架。在这个框架内,凡是能够说的,都能够说清楚;凡是不能讨论的,就应该归于玄学。

古典玄学强调有一种虚构的因果关系在发挥作用,而在当代玄学中,因果关系反而是断裂的、脱节的甚至是空置的——你的努力没有效果,你应该如何努力也没有方向,恼火、憋气、委屈。不过,假如这是一种玄学,你便能宽勉自己:“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当我们从这个思路出发,试图理解在健身、减肥、炒股、护肤品、保健品、知识付费、时间管理等事物上投资却不见功效时,一切将豁然开朗——这是玄学,我的朋友。从二维图像的锦鲤,到唱、跳、演技能都不在线的杨超越,再到普通人@信小呆,我们相信,幸运距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在自我驯化。

这是喜剧,是幽默,是戏谑,是荒诞,是冷笑话。

复魅是对祛魅的消解,玄学是对现代的消费

当代玄学是传统思维和现代境遇扭合的结果。

传播学学者杨国斌认为,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网络文化和当时社会正在经历的“祛魅”过程息息相关。商业文化的发展带动个体化的道德观念转型,中国社会由此滋生了深刻的认同危机。

古典玄学开始复兴——算命、风水、术数、择日、取名、开坛、作法,不论在线上还是在线下都非常有市场。哪怕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互联网企业也不能免俗。在办公地选址上钻研风水只是小儿科,B站于2017年在上海搬迁新办公室时甚至请来“道士作法”,阵仗巨大。

杨国斌提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的兴起具备了特殊的社会和文化意义。它带给人们一种超凡的、脱俗的想象。网络文化提供赋魅(enchantment) 的空间。网络空间的开辟、BBS 网络社区人气的快速凝聚,陌生人之间对网络互动的向往,是发生在一个祛魅时代的复魅(re-enchantment) 过程。”

如果说“五四”运动以降中国人讲文明、讲科学,跑步进入现代世界的历史进程可以称为“祛魅”,那么当代青年在网络世界里用玄学来描述、归类、理解万物的行为则可以被视为一种奇异的“复魅”。复魅是对祛魅的消解,玄学是对现代的消费。

“祛魅”,那么当代青年在网络世界里用玄学来描述、归类、理解万物的行为则可以被视为一种奇异的“复魅”。复魅是对祛魅的消解,玄学则是对现代的消费。

在万物皆可买买买的时代,我们用消费建构自我。现代商业世界用铺天盖地的广告营造高级、营造深刻、营造景观、营造玄学。不同品牌表明不同阵营,苹果和安卓、耐克和阿迪、迪奥和香奈儿、星巴克和瑞幸、饿了么和美团……品牌建构了我们的主张、个性、品位、魅力,我们从消费者演化成用户,又从用户演化成品牌的粉丝、教徒、传教士。抢联名T恤,炒限量波鞋。人人都是KOC(关键消费者),事事都是新玄学。

科技媒体“品玩PingWest”刊发过一篇关于基因检测的报道,其中有一处细节提到了基因检测和玄学的类比:“一次占星师的咨询费和一次基因检测的价格几乎相差无几。接纳、拥抱、和解,几乎是各路人格解读开出的统一药方。宿命论者看到矛盾的结论可能会纠结科学和玄学哪个更可信,但对于很多坚信自己能掌控命运胜天半子的人来说,这些信息都是仅供参考。”

19世纪的美国传教士阿瑟·史密斯认为,中国人的信仰带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中国人认为,人的周围生活着一群魔法无边的鬼神,这些鬼神可以被收买、奉承、引诱,也容易哄骗。中国人做买卖时很喜欢讨价还价,希望能得到好处。同样地,对于所祈求的神灵,他们也想得到好处。”

与此相似,中国人对科学的态度也充满实用主义精神。我们希望在日常生活中直观、清晰明了地了解每一项事物的运作规则,然后让它们为自己所用。显然,从To C的角度来看,了解遗传疾病、药物使用是一门更高阶的知识,用基因检测来探知自我的趣味内容更合乎逻辑。

科学论证太复杂,我要一步到位的判断。天机不可泄露,再问就是玄学:在复杂的世界里,相信这一个就够了。

我信星座、转锦鲤,但我还是好女孩。科学纵然有千般好,但只接受科学作为唯一让世界合理化的图景却是无聊的。哲学家克尔凯郭尔说:“人生只有在事后凭经验才能领悟,却只能在事前先验地过活。”我们缺乏指引,所以我们拥抱玄学。现实是hard模式,我们想寻找金手指。

不过,俗语有云:“玄不救非,氪不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