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神话,大多源自于原始社会人类的现实生活。
对于原始社会的人类来说,在物资极不丰富的生活环境下,实现族群的繁衍、壮大和传承,是个不小的难题。
在东西方神话体系中,为了繁衍生息,生活在不同土地上的神和原始人类,都不约而同地给出了相同的答案:近亲结婚。
01 原始社会盛行的兄妹婚是什么?
古希腊神话中,泰坦神族的第二代神王克洛诺斯,娶了自己的姐姐瑞亚为妻子,生下了第三代神王宙斯。
宙斯一辈子风流成性,妻子、情人无数,但唯一获得“天后”殊荣的,是他的第7位妻子——三姐赫拉。
除了赫拉之外,其他六位妻子与宙斯都有着或亲或远的亲缘关系。
比如,农业、谷物、丰收女神德墨忒耳,是宙斯的二姐,和他在一起之后,生下了冥后珀耳塞福涅。
而智慧与战争女神雅典娜的生母——墨提斯、光明神阿波罗的生母——勒托,都和宙斯有着三代以内的亲缘关系。
为什么古希腊神话中,近亲结婚如此普遍?
众所周知,神话的本源是现实。古希腊神话体系中近亲结婚的现象,其实要追溯到原始社会的血缘婚风俗。
在原始部落族群里,近亲结婚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这种婚姻关系被称为“血缘婚”。
血缘婚广泛流行于同一个部落里,主要存在于同一辈分、具有亲缘关系的异性之间,最典型的就是兄妹、姐弟结婚。
作为人类社会第一种婚姻形态,血缘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氏族还没有产生的时候,血缘婚的流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落的人口问题,为原始族群源源不断地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虽然现代科学证明,近亲结婚容易生育出有问题、寿命短、发育落后于常人的孩子,但是对原始人类来说,近亲结婚是他们解决生存和繁衍问题的重要方式。
02 相同的兄妹婚俗,迥然不同的观念
虽然不同神话体系中都有反映出原始人类兄妹成婚的风俗习惯,但是在这一婚俗的背后,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念。
根据《古事记》等日本典籍记载,世界诞生之初一片混沌,直到高天原孕育出了别天神。
有意思的是,别天神既是隐身之神,又是独神。而随后诞生的神世七代却不同,每一代神都成对出现的,先诞生的是男神,后出现的是与之相配的女神。每一代成对的两位神之间,既是兄妹关系,又是夫妻关系。
神世七代的最后一代,就是众多天神的父母——伊邪那岐与伊邪那美。
虽然在《古事记》等典籍中,伊邪那岐与伊邪那美的外貌长相没有十分具体的描述,但是在多数日本神话题材的艺术作品中,这两位神大多被描绘成正常人的外形。
根据别天神的指引,伊邪那岐与伊邪那美承担的,就是繁衍生息的使命。
他们利用天沼矛创造了国土,建立了天之御柱,并且在天之御柱下完成夫妻仪式,孕育诸神。
在结合时,伊邪那岐与伊邪那美相互拥抱,由衷地夸赞着对方的美好。
这足以看出,对这两位神来说,兄妹亲缘关系并没有造成太大的阻碍,他们对于结合、繁育后代并不反对。甚至可以说,他们之所以结合不完全是因为命令,而是因为对彼此的欣赏和爱慕。
伊邪那美第一次在天之御柱下遇到伊邪那岐时,脱口而出:“好一个美男子!”而伊邪那岐也深情感慨,“好一个美女子!”
虽然别天神的命令在前,但是伊邪那美和伊邪那岐的结合,是建立在情感和爱的基础上的。
所以,在伊邪那美因生育火神而死后,伊邪那岐才会不顾一切赶赴黄泉之国,只为带回早已殒命的妻子。
虽然他们最后以悲剧收场,但是这依然掩盖不了他们曾经爱慕过彼此的事实。
值得细品的是,在日本语言中,“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这两个名字,本身就有“男女相互引诱”的意思。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的结合,凸显的是对爱的追求。这种追求和结合并不受亲缘关系的制约,而仅仅是出于纯粹爱情、对美好之人的向往。
但是,放在中国文化环境中,这种建立在亲缘关系的结合,显然违背了社会公序良俗,往往不为世俗所容。即便是在光怪陆离的中国神话中,这一点依然成立。
女娲攒土造人的神话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部分地区广泛流传着关于女娲造人的另一个版本。
相传,天降灾祸,洪水肆虐,几乎夺去了所有人的生命,唯独伏羲和女娲这对兄妹在灾害中幸存。
难道人类注定就此灭绝吗?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两人结婚,繁育后代。
但这对兄妹并不愿意。
于是,伏羲和女娲一起爬上昆仑山,面对苍天下跪,指着山顶缭绕的烟云说道:“如果老天爷认为我们兄妹应当结婚,那就让眼前这些烟云聚拢在一起,如果认为我们不应该在一起,那就让烟云都散开吧。”
话音刚落,天上的烟云纷纷聚拢成团,伏羲和女娲也就此拜天地、缔结誓约,结为夫妻。
很快,他们生下了一颗血红色的肉球,将肉球切成了无数细碎的小块。大风将这些细碎的小块吹散,落地时便化作了无数的人。
其实,伏羲和女娲本来就很排斥兄妹婚这种婚姻关系,但为了延续人类,在采用占卜、取得上天同意的情况下,才不得已而为之。
由此,中国神话传说对兄妹成婚的态度可见一斑。只有在人类将近灭绝、有且仅有这对兄妹存在的情况下,才允许这种建立在亲缘关系基础上的婚姻。
03 在历史发展中逐渐消失的兄妹婚
对生活在原始社会中的人类来说,在只能依靠手工采集、狩猎食物的情况下,物资条件不够丰富,大家只有聚集在一起生活,共同劳作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几率。
这也意味着,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区族群里,缺乏相对鲜明的道德观念束缚,很容易出现不分亲缘关系、辈分的婚姻关系。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文明的发展进步,道德观念也在逐渐完善,兄妹婚这种建立在亲缘关系上的婚姻形式,越来越不受认可。
尤其是在古代中国,虽然部分地区存在为确保统治血统纯正而坚持近亲结婚的现象,但是大多数的地区还是摒弃这种违背主流道德观念的婚恋关系。
一说起兄妹恋,就不能不提齐襄公和妹妹齐姜之间的荒唐恋情。
春秋战国时期,齐姜不仅是齐国君主的女儿,还是名动一时的绝世美女。齐襄公和齐姜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无话不谈。
齐国君主为齐姜挑选了郑国世子作为夫婿,然而世子觉得自己配不上齐姜,居然主动退婚了。
这给齐姜带来很大的打击,哥哥齐襄公守在妹妹身边安慰,久而久之,两人之间的感情发生了变化。
纸包不住火,这段违背道德的感情还是被发现了。为了阻止这桩丑闻传出去,齐姜很快被嫁给鲁恒公,而齐襄公在父亲去世后登上了王位。
然而,没有什么能够阻止齐襄公对齐姜的感情。继位第三年,齐襄公求娶周天子的妹妹,不仅仅是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更是为了见齐姜一面。因为他邀请了鲁桓公来主持婚礼。
不出所料,鲁桓公果然将齐姜带到齐国,刚一见面,这对兄妹就旧情复燃。
齐襄公直接将齐姜接进后宫留宿,没想到,却不小心被鲁桓公撞见了他们的丑事。鲁桓公责备齐姜,扬言回国后要好好收拾她。
再见齐襄公时,齐姜就向他哭诉。看着哭得梨花带雨的妹妹,齐襄公那叫一个心疼,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设局要了鲁桓公的性命。
没了鲁桓公这个眼中钉,齐襄公和齐姜更加肆无忌惮。
即便亲生儿子在鲁国继位,当上君王,齐姜也没有回到鲁国,而是直接住在了齐国和鲁国交界的地方。
在那之后,齐襄公再也没有立过妃子,一心只想和齐姜厮守。
要不是后来齐襄公被侧妃和堂兄弟公孙无知暗杀,齐姜也不会再回到鲁国。
这段轰动一时的兄妹恋,至此才算是落下了帷幕。
从春秋战国时期来看,像齐襄公和齐姜这种关系的恋人始终是不被认可的。
即便他们之间或许可能真的有爱情的成分存在,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乃至今天,这种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兄妹之间,是绝不应该有超越亲情的关系存在的。
不管是道德层面也好,法律层面也罢,这种兄妹婚都是不被容许的禁忌。
在那个生产力落后的年代,以兄妹婚为代表的杂婚阶段,仅仅是一种出于生存考虑、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这就注定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这些早期的血缘婚姻关系必然逐渐在社会和历史的舞台上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