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姓的第一个来源,出自姫姓,是周武王的堂弟姬渠之后,因为他分封的地方叫岑,在今天陕西的韩城,所以他的后代就姓岑,已经有3000多
年的历史了。这个记载在《吕氏春秋》里有,很明确。
岑怎么读写
第二个来源,属于古代兄弟民族汉化后的改姓,而且还是很重要的源流,比上个来源“姫姓岑”还要兴旺。秦汉之际,粤西雷州半岛一带生活着一个民族,史籍里管他们叫俚人,也有写作娌人的,他们当中就有很多姓岑的。俚人出过好多杰出人物,尤其是在南北朝、隋唐之际。比如,威震岭南的南越首领冼夫人及其孙子冯盎,在很长一段时期以内,力保了岭南的安定和国家的统一。到了唐朝后期,俚人开始逐渐消失,其中有一支到了海南岛,后来成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黎族。现在两广交界的地方,还有很多地名用“岑”这个字,比如在苍梧县有条河叫岑溪,贵州有个地名叫岑巩。现在当地也还有好多姓岑的,要追本溯源的话,他们本来都不是汉族,但是已经完全融入汉族了。这一支后来名人很多,而且跟中国近代史关系密切,后面会讲到。
还有一支岑氏,出自壮族,也很厉害。宋朝的时候有一个民族,叫作僮族。怎么念呢?很多人开口就会念错,想当然就念tong嘛。错啦,念 zhuang。“僮”
字有两个读音,一个念tong,一个念 zhuang。后来因为“僮”字的含义不够清楚,又容易读错,字形也有点小瞧人的嫌疑,1965年,周恩来总理倡议,
把“僮族”改为“壮族”。壮族的先民原来是无名无姓的。壮族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天,各大部落的首领聚在一起开会,讨论取姓的问题。取姓的方式倒是很简单:主
持人的部落最强大,就以黄为姓,因为在壮语当中,“黄”的意思就是大王;养黄牛的部落就姓莫,因为在壮语当中,黄牛就叫“莫”;还有一个专门
负责抓鸟的部落,就姓陆,“陆”就是大鸟的意思;牵着狗来的那个部落,就姓麻,因为在壮语当中,狗就叫“麻”。这些部落都很高兴,结果旁边还
有一个部落,是承办这次会议的,他们的首领心想:“你们在那儿争姓,我们给你们杀牛做饭。哦,你们都有姓了,高兴了,我们的姓呢?”他很不
高兴,就在那儿叫:“哇,我们的姓呢?”大家没理睬他,结果这位首领就火了,拿起刀就在板上面敲:“我的姓呢?我的姓呢?”开会的人一致决定:
你就姓岑吧。在壮语当中,砧板就叫“岑”,所以这支部落就姓了岑,壮族的岑姓就是这么个来历。这一支后来也出了很多名人。
得姓始祖
岑子。姬姓,名渠,周文王异母弟姬耀之子,古岭子国之后。武王克商灭纣后,大封天下,其中将其从弟渠封于岑,为子爵,故渠又称为岑子,岑子之后,以国为氏,称岑姓,并尊岑子为其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岑仲叔:北宋浙江人,随宋大将军狄青平定侬智高,以功封镇泗城,宋皇佑年间知永宁军(今广西百色),为始迁广西之壮族岑氏远祖之一。
岑仲密:一世祖,明朝袭上林峒长官司职,始迁居广西西林县西乡那劳寨。为广西西林岑氏始迁祖。
郡望
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区。战国时期魏国的南阳,一部分属韩国。公元前263年,秦国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取南阳,韩国本土与上党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秦朝时期南阳郡设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己丑(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并置南阳郡。两汉之际,南阳郡辖二十六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后逐渐缩小。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废,隋朝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唐朝初期废黜,唐朝天宝至德年间 (公元742~758年)又曾改邓州南阳郡改良穰县(今河南邓县)为治所。元、明、清诸朝的南阳府治在南阳,即汉朝的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
堂号
南阳堂:以望立堂。
宗族特征:
1)岑姓当今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姓氏,唐代及其以前,岑姓昌盛于南阳郡之棘阳,亦即今河南新野,其世代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可谓天下之名门望族,五代以后,岑姓渐次南移,变成了南方之著姓。
2)除汉人之岑姓外,壮族之岑姓也名人辈出,其称为岑姓时间理应不短,因如今广西苍梧的西南有一县份名岑溪,贵州有叫岑巩的地方,应与当地拥有众多岑姓有关系。
3)岑姓的来源比较纯正,其追根溯源没有太大难度。
4)岑姓在宋人编著的《百家姓》中位居第六十七位,反映出宋之前岑姓之显达。
在历史上,岑姓光辉灿烂,汉朝的时候就出过一个岑姓名人,他应该就是讲的第一支“姬姓岑”的后代,叫岑鹏,是汉光武帝的大将,是历
史上岑姓第一个名人。在这儿想讲的是两位在清朝 晚期鼎鼎大名的岑姓人物。一个是岑毓英。岑毓英(1829-1889),广西西林人,壮族(那时候叫“僮
人”),曾当过福建巡抚,后来官至云贵总督,死后被追赠为太子太傅。岑毓英在福建巡抚的任上,曾经提出了著名的“台防三策”,即保卫台湾的三项
对策。此外,他还在台湾大兴水利,比如大甲溪水利工程和台北城就是在他的规划下建成的。因此,岑毓英可谓是台湾近代化的前驱。中法战争的时候,
岑毓英作为中方的最高统帅,节制滇、粤、楚军,指挥了宣光战役等,多次击败了法军援军。在战争实践中,他还开创了一个战法,叫“地营战法”,
他的学生还根据他的实战经验,将这种战法整理成了一本书《地营图说》“地营”就是地道,因此,可以说地道战就是从岑毓英那儿传下来的。战事结束后,
岑毓英代表清政府进入越南,主持了勘定中越边界的大局。
岑毓英了不起,他的儿子岑春煊照样不差。岑春煊(1861--1933),是岑毓英的第三个儿子。起初他是个放荡不羁的纨绔子弟,当年晚清有京
城三恶少,岑春煊就是其一。但是后来改过自新,慢慢地变好了。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逃往陕西。
逃亡途中,第一支赶到慈禧面前“勤王”的队伍就是岑春煊率领的。这是大功一件,岑春煊立即赢得了慈禧太后的好感。当时的慈禧太后,要吃的
没吃的,要穿的没穿的,岑春煊的出现无疑是雪中送炭,所以他后来的仕途一路绿灯。在清末的新政中,岑春煊也做出了不少贡献。光绪二十八年
(1902年),出任山西巡抚期间,在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的帮助下,岑春煊创办了一所重要的大学一一山西大学堂,也就是今天山西大学的前身。此外,
岑春煊在署理四川总督期间,建立了警察制度,严肃吏治,曾一举弹劾了四十余名贪腐官员。因此,他和袁世凯、张之洞并称“清末三屠”。哪三屠呢?
袁世凯杀人多,所以叫“人屠”。张之洞有时候对读书人不客气,因此有一说叫“士屠”;另外张之洞花钱厉害,花钱如流水,因此还有一说叫“钱屠。”
还有一个“官屠”,说的就是岑春煊,指他肃贪惩腐比较严厉,连英国人都称他为“满洲虎”(英国人误以为他是满族人)。
清末有一个叫法,“南岑北袁”,北面是袁世凯,南面就是岑春煊。虽然二人并称,但岑春煊跟袁世凯的关系可没那么好。袁世凯想给岑春
煊下绊子,但是碍于慈禧太后非常欣赏他,所以一时半会儿很难挑拨成功。后来袁世凯跟庆亲王奕劻合计,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方法。这就是中国历
史上最有名的PS事件!他们P了一张照片,把岑春煊和梁启超P在了一起,就像一张合影,去拿给慈禧太后看。慈禧太后哪懂这高科技啊,她
坚决相信有图有真相啊,于是对岑春煊产生怀疑了,觉得他跟乱党搞在了一起,就冷落了他。受到冷落后,岑春煊暂时先蛰伏起来,暗中领导
反袁。他曾经说:“袁世凯生,我必死;袁世凯死,我则生。”跟袁世凯的仇,那是不共戴天的。
岑春焰还有一点不得不提,他曾为广东、广西的教育做出过重大贡献。特别是广西的教育,基本上就是岑毓英、岑春煊父子俩奠基的,现在当地
好多老学校都是岑春媗主持建立的。岑怎么读写此外,岑春煊还是桂系军阀的开山祖师,国民党的创始人李宗仁、白崇禧,都是他的晚辈。
岑姓在今天的中国姓氏中,只排在第235位,很靠后,人口57.8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