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和易经的区别
《易经》和《周易》是一回事吗?《易经》就是《周易》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古人是怎么说的。根据《周礼》的记载:“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从《周礼》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一共出现了三部不同的《易经》。除了《周易》之外,还有另外两部,一部是《连山易》,一部是《归藏易》,《周易》只是其中之一。
《周礼》中所记载这三部《易经》,分别为夏、商、周三个不同的朝代所使用。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易经
根据史书记载,大禹把自己的帝王之位传给了儿子启,从此开创中国历史“家天下”的先河。而在这之前,部落联盟内部采用的是“禅让”的方式来推举部落联盟的共主。伏羲画八卦的年代,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早期。而夏代,则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当时的人们所使用的《易经》,据说是由伏羲所演绎的。
当然也有人说,这部《易经》是由神农氏所演绎的。相比较而言,我个人认为,伏羲演绎六十四卦的说法应该更为可靠。因为,在画出八卦之后,再演绎成六十四卦,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不过伏羲所演绎的《易经》,它的六十四卦的卦序与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周易》不同,它以艮卦作为六十四卦的首卦。
艮卦为复卦,上卦为艮卦,下卦也为艮卦,艮卦象征山,山上山下,山山相连,所以伏羲演绎的这部《易经》,又称为《连山易》。
到了商代,人们所使用的《易经》又与《连山易》不一样了,据说这部《易经》是由黄帝所演绎的。不过黄帝所演绎的《易经》,它的卦序与《连山易》并不相同,它以坤卦作为六十四卦的首卦。
坤卦象征土,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农耕离不开土地,万物归藏于土地。所以,黄帝所演绎的这部《易经》,又称为《归藏易》。到了殷商末年,当周文王被殷纣王囚禁在羑里的时候,他就利用这个被囚禁的七年多时间,对《易经》重新进行了演绎。
周文王所演绎的这部《易经》,它的卦序既不同于伏羲所演绎的《连山易》,也不同于黄帝所演绎的《归藏易》,而是以乾、坤两卦作为六十四卦的首卦。周文王所演绎的这部《易经》,又称为《周易》
那么,这部《易经》为什么又称为《周易》呢?难道因为她是由周文王所演绎的,才称为《周易》的吗?关于这个问题,后面我们再回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活形态又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从母系社会一步迈入了父系社会,导致原有的《归藏易》不能适应新时代的社会需要。关于这一点,我们从《易经》六十四卦的卦名变化中也能管中窥豹:《归藏易》中本有“散家人”一卦的卦名,这说明在演绎《归藏易》的时候,当时的社会形态还处在母系社会,家庭生活以女性为主,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这实际上是中国古人采用走婚的婚姻形式而产生的必然结果。时至今日,在云南和四川交界处的少数民族摩(mó)梭(suō)人,依然实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这种婚姻形式。到周文王演绎周易的时候,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到了父系社会,以父亲为中心的家庭关系,已经建立并且趋于稳定,再沿用原来“散家人”卦的卦名,显然已经不合时宜,所以《周易》就在原有的“散家人”卦的卦名中,去掉了一个“散”字,称之为“家人”卦。
另外,在易经的发展史上,先后有三位重要人物对易经的创作、发展和传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汉书·艺文志》中说:“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这三位重要人物中,居于第一位的就是画八卦的伏羲。如果没有伏羲,就没有八卦,也就没有六十四卦,没有《易经》了。
居于第二位的重要人物,是系卦辞和爻辞的周文王。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说是周文王系的卦辞,他的儿子周公系的爻辞。但是不管是哪种说法,父子是一体的,至少儿子是深受父亲的影响和熏陶的。从《周易》开始,文字易产生了。
居于第三位的重要人物,就是作《易传》的孔子。关于《易传》的作者,也有人说,《易传》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孔子的弟子作的。但不管怎么说,学生是由老师教授出来的,学生的思想也是深受老师影响的,师生也可以视为一体。伏羲、周文王和孔子,他们三个是易经发展史上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伏羲被称为上古时期的圣人,周文王被称为中古时期的圣人,孔子被称为下古时期的圣人,历史上则称之为“三古三圣”。
前面我们讲过,《易经》一共有三部,包括《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那么,《易经》为什么又称为《周易》呢?这是因为,在《易经》的传承过程中,《连山易》和《归藏易》都已经失传了,我们现在已经见不到了,流传下来的只有《周易》,所以我们在提到《易经》时,往往就用《周易》来替代《易经》。
易经
那么,作为书名的“周”、“易”二字,又有什么丰富的文化内涵呢?对于“周易”的“周”字,历代易学先辈们至少总结、概括为三种不同含义的解释,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三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周表示周朝,是朝代的名称,表明这部《易经》是在周代演绎的,是由周文王所演绎的。
第二种解释是,周表示周遍,是无所不包的意思。由于《易经》所讲的“三才之道”的内容包罗万象,正如《系辞传下》中所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既包括了天地自然,也包括了人类社会,所以说是无所不包。
第三种解释是,周表示周转,是周而复始的意思。《周易》共有六十四卦,从乾、坤两卦开始,一直到第六十三卦既济卦,表示事物的发展经历了从开始(产生)、发展到结束等过程。济,表示渡河。既济,就是说已经渡过河了。既然已经渡过河了,说明事情已经完成了,为什么还有后面第六十四卦?第六十四卦的卦名,叫未济。未济的意思是说,还没有渡过河。换句话说,就是事情还没有完成。前面的第六十三卦,说事情已经完成了,后面的第六十四卦,却说事情没有完成。那么,既济卦与未济卦所表达的意义,是不是相互矛盾?一点儿也不矛盾。第六十三卦既济卦所表达的意义,是说事物的某一发展阶段已经完成了,结束了。第六十四卦未济卦所表达的意义,则是说事物新一轮的发展阶段又开始了。
既济卦与未济卦合起来所表达的,是周而复始意思,是螺旋上升、持续发展的意思,而不是原地踏步、停滞不前。譬如现在,很多公司都在建设网站,拉队伍,建平台,填内容……经过一番忙碌以后,网站终于建成了,这就是既济。那么,网站建成以后,就没有其他工作要做了吗?显然不是!网站建成,只是这一阶段的工作完成了,后面还有运营、推广等各项工作要做,网站新一阶段的发展又开始了。这一阶段的发展与前一阶段完全一样吗?肯定不一样,这一阶段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又向上提升了一步,这就是未济。
“周易”的“周”字,就有这么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周易”的“易”字,也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说明了事物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这种发展、变化,易学先辈们也作了归纳、总结,同样作出了三种不同含义的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易表示变易,即变化。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坏空,这就是事物的发展、变化所产生的结果。
第二种解释是,易表示简易,即简单。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种变化规律非常简单,无非是阴与阳的变化,动与静的变化,刚与柔的变化,损与益的变化,也就是减与增的变化而已。在哲学里面,讲到辩证法规律的时候,里面有一个量变质变规律,就是讲量变如何引起质变,那么,什么是量变?不就是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吗?易经六十四卦里面有两个卦,一个叫损卦,一个叫益,讲的是损与益的问题,也就是增与减的问题,所讲的不就是量变吗?
第三种解释是,易表示不易,即不变。无论事物怎么千变万化,它的变化规律是恒定不变的。也就是说,变化的只是现象,不变的才是规律。
譬如,每天我们都能看到地面上的影子。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地面上的影子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不断地移动的,而且影子的长度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这就是“变易”。但是,影子的这种移动和变化,又是有规律可循的,一天之中总是随着太阳的移动而不断变化的,这就是“简易”。我们身处北半球,早上起来后就可以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这时人的影子出现我们的西边;到了中午,人的影子就移动到了我们的北边,到了下午,人的影子又移动到了东边。人的影子的这种移动和变化,是随着太阳的移动而变化的。这种影子的移动和变化,昨天是这样,今天是这样,明天还将是这样,去年是这样,今年是这样,明年还将是这样。在北京是这样,在西藏也是这样。在中国是这样,到了国外也还是这样,这就是“不易”,即人的影子的移动和变化的规律不变。
再从字形上看,“易”字由“日”、“月”两个字会意而成。日,指太阳,表示阳的属性,月,指月亮,表示阴的属性。所以,“易”字所表达的是阴、阳两种属性的变化。《系辞传》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两种属性的变化之道,就称为易。
周朝、周遍、周转,变易、简易、不易,这就概括了《周易》这部书的基本内含。《周易》既然有这么丰富的文化内涵,那么,它又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呢?下一讲中,我们将和大家一起来讨论。
周易和易经的区别知识根据张成老师喜马拉雅FM易经应用智慧内容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