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冬至,要记得吃饺子,冬至是24节气中很重要的一个节气,但也有人认为冬至也是节日,是为了庆祝新一年的到来,那么,冬至是一个节日吗?冬至吃饺子的道理是什么?下面小编就来说说。
冬至是一个节日吗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冬节”、“贺冬”。也有说法认为,它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在周代就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在古籍中,似乎也可以找到冬至是一个节日的佐证。有文献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但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朝的正月等于现在的十一月,拜岁和贺冬其实区别不大。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严格来说,冬至还不算是一个节日。民俗专家王娟说,“这个节气出现得非常早,庆祝方式出现得也比较早,但它并不能简单等同于我们现在所说的节日。”
“古代有许多重要的活动都放在冬至举行,内容比较丰富,但地方不同庆祝方式也不一样,差异性较大。”她解释道,惯常的民俗活动,大概有为长辈送鞋子,“数九”、画消寒图之类。
王娟说,“有一种说法是冬至要祭孔子,会有很隆重的典礼,但这也不是普遍意义上的庆祝活动。所以冬至跟我们如今说的传统节日新年还是不一样的。”
抛开“它是不是节日”的讨论,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倒确实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它处在阴气高涨、阳气发生之时,也是传统计算二十四节气的起点。
冬至吃饺子的道理是什么
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张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