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传统 > 正文

民族乐器演奏为何阴盛阳衰?| 争鸣

乐器民族乐器有哪些_乐器民族乐器_民族乐器

文 |杨瑞庆

为了弘扬民族音乐、推出新人新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于今年3月启动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器乐电视大赛”。为营造相对平等的比赛环境,组委会按成年职业组、少年职业组、非职业组分别进行选拔。由于笔者爱好乐器演奏,经常观摩电视中精彩纷呈的比赛场面。只见每位选手都能十分投入地演奏乐曲,技巧娴熟,表演完整,即使少年组、业余组的选手,也很难找出演奏瑕疵,全靠在场30多位国内顶级评委“内行看门道”地做出权威判断,才分出高低。这些有目共睹的收获,基本反映出当今专业艺术院校的教育业绩和业余培训机构的辅导成果。

作为一场为广大器乐爱好者提供的丰富多彩的视听盛宴,比赛过程引人入胜,收视效果满足期待,但也留下了舞台上“阴盛阳衰”的遗憾。只要留意独奏中表演拉弦类乐器、弹拨类乐器、吹管类乐器的选手,就会发现其中十有七八为女性,有的场次甚至是清一色女性。

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主要原因可能是,女孩子踏进学习乐器之门的那一天起,就以早熟、听话、细心、执着的优势,超过了一同起步的男孩子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改革开放后,生活有了改善,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富裕的家庭为了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开发孩子的聪明智慧,往往在幼儿时期就送子女去学习各种乐器了。起初应该是男女并进的,随着学习不断艰难起来,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去练习,投入更多的毅力去攻关,这时候男孩子贪玩好动的天性逐渐显现出来,他们开始畏难、退缩,而女孩子常能坚持下来,在家长的督促下、老师的教诲下,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熟,逐渐成才。到了初中毕业可以向各种音院附中攀登时,很多男孩掉队甚至半途而废。阴盛阳衰的备选队伍已成,那么音乐院校只能在较多的女性报考者中择优录取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当代音乐院校录用乐器人才时,可能还存在着追求外形美观的附加条件。因为在舞台上演奏乐器,不但需要给人听觉享受,而且还需要给人视觉享受。这种要求,历史上早已有之。清《康熙昆山志稿》中载:“陶岘……有女乐一部,善奏清商之曲。”陶岘是晋陶渊明第九代嫡孙,在唐开元期间移居昆山,由于组建了女子乐队,而使音乐更加迷人,最终,陶岘成为“江南丝竹”的鼻祖。元末昆山名士顾阿瑛发家致富后,在绰墩山附近建造了风光秀丽的“玉山佳处”,还广揽人才组建了女子家班,拥有小琼瑛、小琼花、丁香秀、南枝秀等当时的曲坛名伶。每当聚会,丝竹和鸣,家班伴唱,一时间,玉山雅集中歌舞升平,赢来了“声伎之声,甲于天下”的美誉,为昆山腔的最后胜出做出了重大贡献。2001年,北京成立过“女子十二乐坊”,由12名美女组成,演奏时婀娜多姿,更使乐曲深入人心,因此乐队存在了好长一段时间。

这次比赛中的女乐手个个体型修长、面容娇美,表演时的一招一式常比男乐手入情。不可否认,女乐手的表现力更胜一筹。但是,男乐手后备不足的危机已客观存在,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今后的民族乐队可能会被女子占领,这不能不说是有些畸形的态势。笔者在这里没有丝毫贬低女性的用意,而是为男性的大面积缺席而感到忧虑。为使中国民族乐坛长盛不衰,在今后的日子里,应加强对男乐手的选拔和培养,争取男女之间能达到合乎科学的比例。

为了留住民乐队伍中的男性乐手,在初学阶段,家长和教师应更有耐心、更有方法地对待他们,多鼓励、多表扬,让他们多一点自信心,多一点原动力。如果能让他们熬过情绪不易稳定的青春期,以后就有可能突飞猛进了。等到音乐院校选拔时,就有比较充分的挑选余地。当然,水平面前应该人人平等,既不能苛求女性而拔高标准,也不能迁就男性而降低标准,只有让男性乐手的奏技真正超越女性了,才能名正言顺地达到男女平衡。这是未来乐坛所盼望的局面,需要大家一起来改变。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