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姓名人生 > 正文

性中本具三义,名之为”德”

德字五行属什么_德字_德字有几种写法

【性中本具三义,名之为德,谓现前一念灵知洞彻,而未尝有形,即般若德;现前一念虽非形象,而具诸妙用,举凡家国天下,皆是此心中所现物,举凡修齐治平,皆是此心中所具事,即解脱德;又复现前一念,莫知其乡而不无,位天育物而非有,不可以有无思,不可以凡圣异,平等不增不减,即法身德。】

这个就是蕅益大师从佛法的究竟义上来讲这个“德”字。这个德字就是指我们性德里面本具三德。这个三德就是指《大学》里面的明德,它本自具足。我们说般若德、解脱德、法身德,也就是心的相、用、体。要注意看的是他每讲一种德,都会有四个字:就是“现前一念“,我们当下现前这一个念头。现前一念灵明洞彻,这个就是心的相、心的光明、心的明性,这个就是般若德;现前一念,具诸妙用,这个就是心的用、心的觉性,就是解脱德。一切家国天下,都包含在其中了。

现前一念,莫知其乡而不无。就是我们这个诸法实相,我们这个佛性,你不可以说它在哪里,你不可以固定、指定它一个地方,所以莫知其乡;但是实相无相无不相,每一样都是它的显现,都是它的妙用,所以不无。

位天育物而非有。这个是心的本体,是空性,是法身德。

那么道和德是什么关系呢?道的实践需要德,德的履行需要遵循道的规律。我们行道而得之于心,就称为德。得之于心是得到的“得”,后面这个是道德的德。所以行道而得之于心,心里面有体会,心里面照亮,这个称为德。所以德行、道德的建立是由内向外的,不是外在强制的,不是由外建立的,而是由内向外透发出来的。

因此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要立志于行道,是志于道,立志于去实践圣贤之道。要立足于行德,据于德。要立身于行仁,要游学于六艺——就是礼、乐、射、御、书、数这个六艺,六种技能、六种技艺之中。

可见,人们在日常生活之中的一切思想行为,都要能够遵循道,遵循内在本具的明德,用德来履行实践就是明明德。所以明明德是人生第一大事,所以曾子一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道是本,德是末。道是根本,德是去实践道,所以道是本,德是末。德是本,仁是末。仁是本,艺是末。德行、内在的德是根本,外在显现的这种高尚的行为、忠恕之道,这个显现的这些是末。而仁是本,艺是末,技能、六艺、技巧、谋生的技艺这个是末。

本和末都是相对的。重艺而轻道的教育是本末倒置的。重视知识教育、技能教育而不重视生命觉醒教育,这个是本末倒置。你学再多,还是对于道德提升没有帮助,还是对于幸福的提升没有帮助。我们看原来云南大学那个马加爵就是这个样子,智商很高,但是他因为受不了那种同学的轻视,就会杀人。因为我们一直都是重视知识教育,没有重视心灵、生命觉醒的教育。

所以明明德,在禅门里面称之为入道。我们看达摩大师有《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就讲二入四行,二入就是理入和行入。儒家的明明德就类似于行入,行入就有四行。

第一是报冤行,逢苦不忧,体冤进道是报冤行。遇到不顺利的时候,遇到苦不忧愁,体冤进道。

第二是随缘行,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这个是随缘行。一切都很顺利,不会得意洋洋,不会认为说这个是自己的本事,要知道喜风不动,知道这是我们过去种的善因现在召感的善果,不是单单靠你今生的努力就可以得到的,随缘行,喜风不动。

第三是无所求行。世人长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智者悟真,无所愿乐,是无所求行。

第四是称法行,自性清净,信解此理,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无所行。修种种的菩萨行,六度万行,但是心里面没有一丝一毫的执著,称法行。

那么我们能够修报冤行的人,心中有光明的人,就能够转恶缘为善缘,为法缘,为佛缘。

----节选自大愿法师《大学直指学记》

德字有几种写法_德字_德字五行属什么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粤(2022)

德字有几种写法_德字五行属什么_德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