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除了满清文字狱和谐,与国姓爷有关的史料里除明遗民所修的私史很少有见到“朱成功”这个称呼,流传不广当然叫的少
一、本人自称
他在最初起兵时自称“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和荷兰人缔结和约时的署名是“大明招讨大将军国姓”不过他自称姓名的时候还是少,“本藩”这个自称见的多,但也有实物可见“朱成功”这个名字的使用
以及他视被赐国姓为远胜封王的恩荣(莫种程度上来说他对有着知遇之恩的绍宗所赐的都很喜欢,比如从起兵到死一直用的招讨大将军印)
二、他人对国姓爷的称呼
1.部下
按他的户都事杨英对他的称呼,基本上就是“藩”、“本藩”、“藩主”一类,在他死后又称“先王”或是“先藩”
2.寄寓金夏的遗老和友军
常见的是“赐姓”或“国姓”,并不会直接称他的名讳。如徐孚远走错道误入安南时写给安南国西定王郑祚的信“事未克集,乃入闽事隆武皇帝,又以屯运,同赐姓藩大集勋爵,结盟建义与闽岛,与赐姓藩为僚友,养精蓄锐四十万,待时而动,十三年于兹矣。”
王忠孝全集中收录有12封“与国姓书”,在自状中有“望后登舟,溯流而上,距行在所仅二程,清骑已趁虚而入,赐姓公交锋不利,率师南下,遇余于舟次”
岭海焚余中“臣昔事思文皇帝矣,郑芝龙欲以私憾杀臣,而臣独知其子赐姓成功朴忠勇敢,气志过人。顷闻血战三年,不视芝龙一字。"
除此之外卢若腾和沈光文的诗中的自注也可见“郑国姓”、“郑王”、“郑延平”这个称呼,比如卢若腾写给万礼结义兄弟的诗下自注称万礼在永历三年归郑国姓,沈光文的东吟社序中有一句“郑延平视同田岛”,把他原来的姓和后来的国姓混在一起或是称已被赐姓后的他原本的姓也不算是清廷特有的做法。
3.南明皇帝
赐他朱成功这个名字的绍宗,据思文大纪中的记录,对他的称呼就是“国姓成功”
而之后的昭宗对国姓爷的称呼,见于他给徐孚远的那些敕文
“漳国勋臣成功亦遣侯臣张名振等统帅舟师,扬帆北上,尔遥檄三吴忠义,俾乘时响应,共奋同仇”
“今朕既进封赐姓成功为延平王,命其出师恢复东粤,灵我臂指;且一面联合直浙义旅,以窥金陵心腹,以成朕分道北伐,扼吭拊背之势。”
4.清方称呼
除了他起兵最初时还曾被称为“逆贼郑森”,之后清档案里多是海贼郑成功、海寇郑成功、伪国姓这类的称呼了。
而他降了清的亲爹,是这么称呼他的,叛逆长男郑森(´▽`)(后来还恨不得亲手揪国姓爷头发给他剃头)
厢黄旗下固山额真刘之源、同旗正钦尼哈番郑芝龙谨揭为奏请奉旨搬家取家眷、理合据实陈明事:八月初五日,职阅邸报,奉内三院接出上传谕兵部:精奇尼哈番郑芝龙具奏,伊祖先坟墓俱在原籍,请留伊母,弟并长男看守。伊一妻、一妾、两男,搬取来京。尔部即行福建督抚,除伊母、弟及长男听留原籍外,其妻、妾、两男即填给勘合,遣人同芝龙所差家人护送来京。特谕,钦此。钦遵,职读之不胜感激。缘职同胞兄弟,见存三人。第四逆弟名鸿逵,在海未顺。只第五弟名芝豹,向受臣母教训,同在家料理家务事。又叛逆长男名森,亦在海上未顺。次男名世忠,第四男名世荫,见在京中。只第三男名世恩,年十六岁;及第五男名世袭,年十三岁;第六男名世默,年八岁:俱在家读书。今奉圣谕,职除逆弟鸿逵、逆男郑森灭亡外,合留第五弟芝豹、第三男世恩同母黄氏看守祖先坟墓,并料理家务。其职正妻颜氏、妾黄氏并五、六二子世袭、世默,即令入京。合再奏明。又职京中差回伯舅黄藩、家人倪忠等八人,一并开报,以凭填给马匹,便于驰往,紧来报命。
5.外国人的称呼
西方国家对他的称呼都是国姓或是国姓爷,基本上是当时按部下对他的称呼和他本人自称音译过来的(他自己在同荷兰人签约的时候也是让翻译人员翻译大明招讨大将军国姓,不过当时荷兰人是直接音译为 Coxin),现在就是从当时五花八门的译法固定化为了这一个词。
而虽然精萌的李氏朝鲜却称他为郑成功,虽然他们也知道他被赐姓的事。
6.私史中的称谓
如清代胡建人郑亦邹的《郑成功传》,投清后极力污蔑南明士人的原复社成员宋徴舆的《东村记事》等私史中的称呼都是郑成功,但也有清庭士大夫修的私史称朱成功的,如《小腆纪年》。
而明遗老的私史里像《行在阳秋》和《赐姓始末》中对他的称谓则都是朱成功。
最后,至于他的子孙,似乎并不以国姓自称。郑经西征时的檄文开头自称“招讨大将军、总统使世子、罪臣郑”,吴三桂的反清檄文中也称他“招讨大将军世子郑”,而清廷对他的称呼也就是“贼世子”、“海贼郑锦”、“海贼郑经”一类,并无对其父的“伪国姓”一类称呼。除此之外,国姓爷的四子郑睿、十子郑发入台后早亡,他们的合葬墓的墓碑也刻着“皇明圣之、省之二郑公子墓”显然与朱姓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