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诗三百年,王气在夜郎
——重拾沙滩文化
◎狂书流云
“沧桑岁月发苍茫,一代风骚火里荒。荒后田园留苦味,山路无语问岐黄。” 这是当代著名诗人黎焕颐离家五十年后第一次回沙滩的感慨。
——题记
沙滩文化的来源
贵州北临巴蜀、南接滇桂、东连荆楚,文明渊系炎黄,但贵州长期以来都被视为蛮荒之地,逐客流放之所。载有李太白流放夜郎,刘梦得左迁播州,王守仁贬谪龙场驿等故事。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诚如非人所居之域。然而,“沙滩文化”的出现,足以证明此种看法的偏颇。
沙滩位于遵义县新舟禹门,从遵义沿326国道向东38.5公里。这里气候温润,适于农耕。乐安江流灌全村,江中有长约半里的沙洲,名为“琴洲”,沙滩由此得名。就是这样一个小山村,却孕育了以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为代表的一大批晚清文化名人,他们崇尚“渔樵耕读”,其学术成就影响深远。
20世纪40年代,浙江大学教授、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提议撰修一部《遵义新志》,由著名学者张其昀教授担任主编。此书《历史地理》章中,将遵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分为夜郎期、杨保前期、杨保中期、杨保后期、老城期、沙滩期、新城期几个阶段。沙滩期以文化闪光为主要特征。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和文学院长梅光迪、史学所所长张其昀等人亲临沙滩考察后,将沙滩定为全国知名文化区,“沙滩文化”由此定名。“沙滩文化”的定位,从此获得文史学家的公认。
沙滩文化的代表人物
早在古代,贵州遵义的“汉三贤”舍人、盛览、尹珍的名字和成就就得到大家公认和熟知。舍人是把贵州文化等传出去与外界接壤的第一人。道真县是因尹珍(字道真)于民国三十年(1941)从正安县独立出来。到了近代,沙滩是清中叶至民国初一百多年间贵州最知名的文化区域。沙滩人才众多,名流学者包括黎、郑、莫三家祖孙五代,其中以郑珍、莫友芝、黎庶昌最为杰出。我们的研究也主要是以这三个人为主。
郑珍(1806-1864)字子尹,号柴翁。他9岁入书院,13岁涉猎史汉百家之书,17岁中秀才,食廪、拔贡,深受贵州学政程春海赏识,特赐号子尹。但郑珍的仕途并不顺利,30岁才考中举人,会试屡次落选,只能回乡从事著述,36岁时应遵义知府平翰的邀请,与莫友芝合篡《遵义府志》。1864年,郑珍以口疾逝世,终年59岁。
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比郑珍小5岁,生于贵州独山,后随父亲莫与俦来遵义,与沙滩黎、郑子弟交游;与郑珍交厚,切磋学术,最后成为金石、目录名家。他17岁中秀才,21岁成举人,三次赴京会试不第,蛰居遵义,与郑珍合纂《遵义府志》初露才华。1847年赴京会试时,在书肆与曾国藩相识,谈道论文之后,大惊“不意黔中有此宿学”。遂治酒订交,并引荐一时名流,莫友芝因而名满京华。他的书法,与何绍基齐名。1871年死于扬州途中,终年61岁。
黎庶昌(1837-1898)字莼斋,是郑珍的表弟,其事业成就在郑、莫之上。他受知于曾国藩,为清代散文名家,后任川东兵备道,公余兴学育才,保送人员赴英德留学。中日甲午战起,他率先捐俸助饷,闻战败,遂忧愤成疾,病重回乡逝世,享年61岁。
沙滩文化的鼎盛时期与主要贡献
晚清以后的一百多年间,这里走出了几十位文人学者、两位外交官和大批有作为的官吏。学者们的研究领域极其广泛,包括经学、文字学、声韵学、金石学、版本目录学、时学、地理学、农学、医学,以及诗词、文章、书法、绘画等等,可谓洋洋大观,浩如烟海,不仅是贵州文化发展史上的奇迹,也为全国文化发展史中所罕见;其中不少著述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逐渐流传全国,进而流向东西洋,至今已引起国际学者的关注。一些长期研究它的学者认为:沙滩文化的出现,在贵州文化史上是一个奇迹。
郑珍一生四次担任小县学官、多次主讲书院,为遵义府编篡府志所得薪俸都很微薄,学养深厚而一生贫困,学术著作上却光耀千秋,令人钦佩也令人感慨。他的著作有《遵义府志》《播雅》《巢经巢诗集》《仪礼私笺》《巢经巢经说》《说文逸字》等35种,仅刊行18种,已有250万字,从而赢得“西南巨儒”的美誉,在清史《儒林》及《文苑》中有传。
郑珍无疑是“沙滩文化”的首席代表,其诗作被其后在全国影响最大的“同光体”诗派推奉为“宗祖”;曾国藩的幕客吴敏树称“子尹诗笔横绝一代,似为本朝人所无”,曾国藩也首肯此说;梁启超盛赞“时流咸称子尹诗能自辟门户,有清作者举莫及”;著名教授钱仲联认为“子尹才气功力,俱不在东坡下”(《梦苕庵诗话》),“清诗三百年,王气在夜郎”(《论近代诗四十家》);柳亚子把郑珍的诗评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近代名家缪钺、钱穆、钱钟书、白敦仁等对沙滩诗人及其诗作评价颇高。《巢经巢诗集》备受诸家推崇,誉郑子尹为清代诗家冠冕,堪与李杜苏黄比肩。
莫友芝一生不名一官,而以学术著作蜚声士林,名垂青史,与郑珍并称“西部巨儒”,同入清史《文苑》《儒林》传。成为沙滩文化的重要代表。他曾为曾国藩的幕僚,精通版本目录学、声韵学,善书法,一生有各类著作23种,其中已刊行的有137卷。他先在日本出版的16卷学术巨著《郘亭知见传本书目》,是藏书家和图书工作者案头的必备之物,因此成为清代版本目录学的两位学科奠基人之一。
道光二十一年(1841)莫与郑珍撰成《遵义府志》48卷,33目,附目14,共80余万字。梁启超将其称之为“天下第一府志”。张之洞亦赞《遵义府志》是最优秀的志书之一。同治九年(1870)莫友芝任扬州书局主校刊,李鸿章、张之洞邀其为武昌书院主讲,他以衰老为由推辞不就。次年,至扬州、兴化寻找文宗、文汇两阁被焚后散失的图书,突感风寒,高烧不退,病逝船中,归葬于遵义新舟青田山。曾国藩率众僚前往莫愁湖畔祭奠,亲书挽联曰:京华一见便倾心,当年虎市桥头,书肆订交,早钦宿学;江表十年常聚首,今日莫愁湖上,酒樽和泪,来吊诗魂。
黎庶昌6岁丧父,21岁为廪贡生,北上顺天应秋闱考试,两度落选而困居京师。他任过知县、知州,管过河工,负责过税务,都展露才华而未见大用。光绪帝登极,开展外交工作;黎得随出使西欧各国,先后到过德、法、美、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留心考察,写成《西洋杂志》一书,介绍各国的内政、外交、社会及经济见闻,希望为所借鉴。后两次任出使日本大臣,以学术文章结交日本朝野名流,受到王室礼遇。归国时,日本天皇特赐一等旭日绶章,朝野盛宴饯别,多年仍为日人怀念。在日本收罗我国古籍26种,刻印《古逸丛书》200卷,也购买很多书籍回国。他被誉为“贵州走向世界第一人”。
黎庶昌有幸入曾国藩幕,与张裕钊、吴汝纶、薛福成以文字相交,并称“曾门四弟子”。沙滩是黎氏家族聚居的村落,与附近郑氏望山堂、莫氏青田山庐衡宇相望。黎、郑、莫三个家族互为师友,结为姻娅,彼此之间友谊深厚,一起研究学问,互相影响,这种家族之间的世代姻缘友好关系也促进了沙滩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黎郑莫三家几代人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文人学者。他们在教育,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等方面成果累累;其中黎氏专著69种,郑氏专著59种,莫氏专著30种,共计153种约1200万字,经史子集俱全,数多量高,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郑莫二先生于道光年间编纂的《遵义府志》最为突出,它引证书目380余种,体创严密,考证精赅,颇具文字功力。多篇被入选《清文观止》《近代文学大系·散文卷》《续古文观止》等文库。
综上所述,沙滩孕育了以郑珍、莫友芝和黎庶昌为代表的杰出人物,成了享誉海内外的文化名人,在中国文学史和学术史上都占有相当的地位。他们垂范后世,泽及千秋,这种穷且益坚、胸怀壮志的伟大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如何重拾沙滩文化
沙滩文化的丰富成果和高尚的人文精神,值得我们深入整理、研究。近十多年来,黔南成立了莫友芝研究会,遵义成立了郑莫黎研究会,省文史馆,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及贵州省古典文学学会等团体,先后举办过多次有关沙滩文化的学术研讨会。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遵义市政协结合沙滩文化古籍整理,于2009年提出了“关于加快沙滩文化旅游区开发建设”的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采纳等等。根据该规划,将在现有沙滩文化陈列馆的基础上建设红色文化、搜集沙滩文化三贤、红色文化知名人士、现代新舟名人;利用沙滩自然景观、名人诗集、名言印制书签、扑克、名片等旅游产品。另一方面,诚如当代著名诗人黎焕颐曾经疾呼的那样:政府义不容辞对硬环境进行修复和改善后,人文精神的修复、文化底蕴的培养,更得需要费大力气。黎焕颐感叹地说:培养一个富翁,只需半年;培养一个精神贵族、思想文化的富翁,不是十年可就的;如果要形成一个思想文化的精英群体,这就非几十年,乃至上百年不可了。
然而遗憾的是,一次调查中据专门研究沙滩文化的学者介绍:目前能够具体说出沙滩文化概要的遵义人不足两成;更令人担忧的是,如今许多在校的学生和年轻人都对这段历史知之甚少。由此,如何重振沙滩文化,更加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探索。作为遵义人,为家乡曾有过的沙滩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作为遵义人,我们有义务为重拾、发扬沙滩文化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作为遵义人,我们有责任集众人之智、筹众人之力重振沙滩文化,使其成为遵义新时代的一张耀眼的文化名片。
前不久拜谒先贤黎庶昌故居,乐安江畔,古柏傲立禹门山,好一派灵秀之气。周边新建的山庄、亭阁尚在,但杂草丛生、一片荒芜。从故居大门进去,除了各个房间里分阶段陈列布展和二维码扫描获取文字信息、语音介绍以外,基本没有其他内容了。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做呢?谨以个人角度对沙滩文化的发展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仅供参考。
如何放大沙滩文化的IP,以前因文化名扬天下,现在能否以山水来反哺文化呢?一方面,山水是沙滩地域性的主要特征。即确定沙滩文化的占位和战略定位,同时考虑纳入新蒲新区,遵义乃至贵州的规划发展,譬如在现有基础上优化更立体的交通路网,在城市繁华商圈、交通枢纽地带和景区树立人文地标形象,让其形成以“宜游、宜吃、宜商、商居”等于一体的新的发展格局,让游客真正玩得开心,吃得放心,住得舒心,感受和学习沙滩文化只是顺带的结果。另一方面,在正确领导和指引下进行线上、线下矩阵式品牌文化宣传,让政府、社会各界贤达和更多的人们积极参与到沙滩文化未来的发展建设中来。尽量将沙滩文化的神秘化、学术化变得大众化、趣味化,让老、中、青乃至少年在收获知识之余主动扛起沙滩文化“宣传大使”的责任和担当,无形中缩短了我们与沙滩文化的时空距离、文化距离和人文距离,继而实现文化复兴的转变。
随着近年来遵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新蒲新区文化园区的开发建设,我们有理由相信沙滩文化重现生机,或许为期不远矣。
【参考文献】
[1]李连昌:《新舟沙滩——中华文化第一村》;
[2]黄万机:《沙滩文化研究文集》(贵州民族出版社);
[3]黄江玲:《悦读贵州沙滩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
[4]遵义市政协文史委编:《遵义历史文化知识手册》(中国文史出版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