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正月初一,农历己亥年开始正式登场。对应生肖的话,亥年就是猪年。然猪年12载轮一回,己亥年却要60年。尽管如此吧,自从这一干支纪年的方式开始,历史上也已经度过了相当之多的己亥年,自然也相应地承载了诸多历史事件。且挑我们相对熟悉的看一看。
公元前202年是己亥年。这年二月,刘邦即皇帝位于汜水之阳,这就是西汉高祖。这一年年初还是戊戌年,楚汉相争到了最后的决战阶段,项羽被围垓下。《史记·高祖本纪》虽然简略但相对而言已经算是详细地记载了这一战役:“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本纪》中还有个细节,项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然后霸王别姬,未几乌江自刎,当然,自刎前还有“吾为公取彼一将”等壮烈场面。
219年是己亥年。这一年汉献帝还在位,但三国争斗正酣。十一月,孙权袭取荆州,十二月,关羽败死,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关羽“走麦城”,后世因以此说喻陷入绝境。《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载,孙权先“遣使为子索羽女”,想跟关羽结亲家,结果“羽骂辱其使,不许婚”。孙权大怒之余,联手曹操方面的曹仁、麋芳,攻克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败”。接着,“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裴松之引《蜀记》的一种说法是,孙权开始并没想杀掉关羽,“欲活羽以敌刘、曹”,左右劝告:“狼子不可养,后必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徙都。今岂可生!”乃斩之。但裴松之虽录之却并不相信。《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另载,孙权“笺与曹公,乞以讨羽自效”,等于上书向曹操俯首称臣。杀关羽后,“曹公表权为骠骑将军,假节领荆州牧,封南昌侯”。
759年是己亥年。这一年四月,“安史之乱”之“史”——史思明,自称应天皇帝,国号燕,建元顺天,号范阳为燕京,铸“顺天得一”钱。满打满算,他只干了两年皇帝,就被儿子史朝义给掀翻了。《旧唐书·史思明传》载,儿子的部队杀来的时候,史思明正在上厕所,“觉变,逾墙出,至马槽,鞴马骑之”,结果被追兵射了一箭,“中其臂,落马”。《新唐书·逆臣传》载,史思明落马后,“问难所起”,人家告诉他,你儿子下的令,于是他“大呼怀王(史思明称帝封之)三”,哀求道:“囚我可也,无取杀父名!”儿子并不管那么多,反正不忠了,索性再不孝,“缢杀”父亲,自己当了皇帝,建元显圣。
1419年是己亥年。这一年七月,郑和第五次下西洋结束回国。“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然《明史》对之并未多着笔墨,但载宝船有多大、去了哪里而已。干什么去呢?“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因此,郑和所到之处,“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后世才认识到其航行意义,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所云:“开辟了横渡印度洋直达非洲,以及通往阿拉伯诸国的新航路。”
1659年是己亥年。清朝这时已经建立,前朝进入了南明阶段。永历帝东奔西走,逃至缅甸,郑成功、张煌言等在长江一带、厦门奋勇抗清。钱海岳先生《南明史·昭宗本纪》载,永历帝不断罪己,“明知祖制之不可灭裂,而力不能见之行事,遂徒托诸空言;明知邪正之不可混淆,而心几欲辨其贤奸,又渐寝于独断。以致天下忠臣义士结舌而寒心,当路鬻爵卖官,寡廉而鲜耻”。第二天,斋沐修省上帝忏文,又说道:“惟苍天不早生圣人为中华主,使黎庶得谬推小子作忆兆君。忠孝阻壅于铨门,而臣不及觉;苞苴公行于政府,而臣不及知。”痛心疾首或真,然已无济于事。
1839年是己亥年。这一年,钦差大臣林则徐抵达广东,厉行禁烟。《林则徐日记》云,正月二十五日他从广州天字码头登岸,邓廷桢等一众官员“俱至接官亭,请圣安毕,即分赴各处拜之”,然后入住越华书院。二月十二日,“作示谕四条,催令夷众呈缴烟土”。截至四月初六,收缴鸦片“共一万九千一百八十七箱,又二千一百一十九袋”。四月二十二日于虎门开始销烟,当日“共化一百七十箱”。此后,每天销了多少箱都有相应记录,直至五月十五日,“晨起移行李上舟,巳刻开行回省”。
1899年是己亥年,这一年十二月,山东义和团起,此无需多言。
关于己亥年,还有个著名的词语:豕亥。该词语乃书籍传写或刊印中文字错误的代名词,出自《吕氏春秋·察传》所举之例。子夏到晋国去,过卫国时有个读史的人说:“晋师三豕涉河。”子夏说应该不对,不是“三豕”,是“己亥”。他进一步解释说:“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到了晋国一问,果然是“晋师己亥涉河”也。子夏所说的字形相近,指的是“古文”,比如《说文解字》里的“三”和“己”,“豕”和“亥”。不过,翻看《说文解字》,“三”和“己”的“古文”区别也还是比较明显的,只能说那个读史人太粗心了。
晋国军队的三头猪过了河,与晋国军队于己亥日渡河,何其南辕北辙!而吕不韦之“得言不可不察”,岂止适用于读书?
(责编:苗楠钰(实习生)、董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