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综 图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来八廿三;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二天。
这首《廿四节气歌》头四句的潮语朗读(注音)是:
Cung1 u2 gêng1 cung1 cêng1 gog4 ,Hê7 muan2 mang5 hê7 su2 ;Ciu1 cu3 lou7 ciu1 hang5 sang1 gang3,Dang1 soh4 soh4 dang1 siao2 dai6 hang5.从潮语读音中,我们会发现廿四节气名称中有些字跟它的常见读音不同。例如:雨,在“雨水”和“谷雨”两个名词中,都读成u2(羽),这是个文读音,就像“羽”也读u2一样。俗语还有“糊糊涂涂,清明谷雨”,“糊涂”的在这个俗语中变调读成“”,“雨”读“u2” 与“tu2”(涂2)押韵。“雨水”的“水”在老一辈人口中,也读sui2(穗2)。“水”字表示美丽、漂亮,也读sui2,如:“个姿娘囝生来过水(这姑娘长得可漂亮啦)。”(千万不能读成zui2)。闽语用“水”形容漂亮,可能与水灵灵的气质有关。台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中有“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之歌词,就直接用“水”来比喻美丽。
“惊蛰”的“惊”读gêng1(供)不读gian1(京),属于文读。我至今也仅仅收录到这个词有此读音。《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中的“兢”“冰”与“惊”是同韵部的字,也是文读-êng1韵母,白读- gian1韵母。不过不是一字均可文白两读,而是选择一个白读或者一个文读音。如“冰”字平时也读bian1(兵),但在此诗中,为了押韵就得读bêng1(并1)。“惊”字在诗词或者潮剧唱段中用作韵脚,有时也得读gêng1(供)。
“芒种”的“种”读zong2(总),文读音,只见于此词。通常做动词用时读zêng3(众),白读音。潮语谚语:“种花分人插,种刺凿人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均读此音。做名词“种子”用时读zêng2(肿),如:下种(播种)、狗种囝(骂小孩的词,带有亲昵色彩)等。有一个词“种族”,通常在书面语中读zêng2 zog8(肿足8),如“种族歧视”等,但在口语中读zêng2 zag8(肿扎8),指家族血统。如说:“伊只支旗号个种族过好,撮孥囝个个考着名牌大学(他这个家族的分支血统优良,孩子们个个都考上名牌大学)。”“种”字的声母还可以白读为dêng3(订),如:鲜薄壳个dêng3(订),即此字。骂人“断dêng3囝”,也是此字。
“白露”的“露”读音也有不确定现象。“露”在《广韵》中是个半浊音声母[l-]+去声字,与“路”字同小韵,本来读阳去声lou7(路)没有问题。但偏偏在“暴露”“揭露”等词中又读阴去声lou3.所以在“白露”一词中,有人读阳去lou7 (路),有人读阴去声lou3.我建议读阳去声lou7,与“路”同音。《诗·国风·秦风·蒹葭苍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下文“寒露”的“露”,建议也读阳去声。这样也好跟“露出”“暴露”一义的读阴去声区分开来。以前编著字典时我虽然也注了阴去和阳去两个读音,但未能把读音与词义区分开来。
“寒露”的“寒”通常读hang5(韩),不读guan5(官5),腊月的“小寒”“大寒”也读hang5(韩)。但在“一月寒死牛,二月寒死马……”中,要读guan5(官5)。
“霜降”的“霜” 读sang1,与“双”同音。上文《诗·蒹葭苍苍》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如果强调押韵,这个“霜”字也得读sang1(霜)。但“霜”字白读seng1(酸),“凝过冰霜”( guê3 bian1 seng1)、“霜支”(冰棍的旧称,也叫“雪条”)、“囥霜”(kang3 seng1,冰冻)、“霜橱”(以前称冰箱,犹如粤语的“雪柜”)、“冻霜”(冰镇,如说:“撮鱼冻霜个。”)等。潮汕位于南海之滨,终年无雪,是故雪、冰、霜等词“傻傻分不清”。
上一篇
佛教与紫微斗数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