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易经术数 > 正文

图解太极内功,能看懂的都是高人

一九九五年元月十七日.印诚大师王培生把练功要诀口传诸弟子。

诀曰:

精足气壮神莫测,

上领下随中关提。

内外三合来参助,

三田合一身安宜。

这首歌诀,言简意赅,凝集了王先生六十多年的练功经验。

为全面正确地理解这首练功歌诀,作者不揣浅陋,以追随先师多年的耳闻,对这首歌诀试析如下:

第一句“精足气壮神莫测”。是修炼的总纲,既是修炼者追求的目标,又是检验练功成败的尺度。

传统武术修炼的目标是达到“形神兼备,天人合一”。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这精、气、神是人的生命的主要表现形态。“精”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源于肾,后天之精源于脾,二者均藏于肾.总称为精。精不断化为气(炁),流遍全身,从而人体充满活力,气又转化为神,灵知不昧。精足则气壮,气壮则神旺,不仅身体强壮,而且意识清楚、思维敏捷。精、气、神三者相互转化,“气”是“精”与“神”的枢纽。武谚云:“内炼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即源于此。

前辈武师总结经验指出,练功要臻于化境,必须经过“炼精化气一炼气化神一炼神还虚”几步功夫,从而达到精力充沛无疾病,气遍全身似水流,精满气壮而神足。古人把这个内在的东西称之为炁,静之为性,动之为意,妙用则为神。练功达到“炼神还虚”的地步。就会形神具杳、与道合真。“炼拳至无拳无意之境,乃与太虚同体,故用之奥妙不可测”。(刘奇兰语)“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句武谚抓住了修炼最关键的问题--内功修炼。要诀的第一句是检验练功者真练还是假练、操练的方法对头还是不对头、取得的成果是大是小,只要用“精、气、神”的标准对照,便一目了然。吾辈后学当细心体悟。

第二句“上领下随中关提”。是讲如何保持练功的正确身法,从而有利于开通任、督、冲三脉,有益身体健康和技击之道。

中华传统气功理论认为,人体经络有手足十二正经、十五络脉、奇经八脉、三百五十多个穴位。人体前面正中线上有上、中、下三丹田,后背上、中、下三关口.从头顶百会穴到躯干底的阴穴冲脉居其中,前有任脉连三田,后有督脉连三关。任、督、冲三脉纵贯躯干,其形势有如八卦中的乾(三)卦之形:人体中任脉为诸阴脉之海。督脉为诸阳脉之海,冲脉为阴阳诸脉之海。打通任、督、冲三脉,全身所有经脉皆通,在内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对于炼气化神到炼神还虚至关重要。

那么,究竟怎样练功才有利于开通三脉呢?武学典籍中巳涉及到这个问题。如太极拳对身法的要求:“中正安舒”、含胸拔背”、顶头悬”等等,《太极拳谱宋谱》特别指出“三要猴(喉)头永不抛,问尽天下众英豪”,可见身法在武术技击中的重要地位;《十三势歌诀》云:“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歌诀指出了”尾闽中正”是正确身法的核心,但没有讲动作的程序与火候,这正是古人“传药不传火”的特点。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了拳谱,依然是身在五里云中,不知如何行动。

此练功要诀,对于正确身法的形成,既指出了动作的部位,又有动作的程序。

上、中、下三关的动作次序分明

(1)“上领”指上关玉枕微微向前领(不是头用力上顶)两眼自然向前平视,这就保持了下颏微收,喉头不外露的次态;

(2)“下随”指上关一领,下关尾闾自然相随。即尾骨向前微微一送,而成为松腰、收腹、溜臀,造成尾闾中正的态势。

(3)“中关提”指上、下关协调之后,中关夹脊微微上提,感到大椎骨与贴身衣服相接触即是。这就是王培生先生讲授太极拳时所说的“沾衣贴领”。这个动作分为三步完成,从而做到“顶头悬”、“气贴背”。这样空胸实腹,气沉丹田,保证重心系于腰间,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这种身法有利于开通任、瞥、冲三脉。

第三句:“内外三合来参助。”讲的是练功时有了好的身法,还要做到内外三合才能达到“形神兼备”。武术在外形上要求手足躯干动作协调一致,这叫外三合。所谓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是由人体交叉神经决定的:上下肢左右交叉相合,左手与右脚合,左肘与右膝合,左肩与右胯合,反之亦然。有外三合还要进一步做到蓄之于内的神、意、气、劲的内三合。即:神与意合,意与气台、气与力(劲)合,外三合与内三合合称六合,做好六合,全身各部动作协调一致自然地成为一体,而达到心动形随的境界。

王培生先生认为,协调人体手足躯体动作的关键,与人体六球的运转密切相关。六球是指人体的双眼、双肾、双睾丸(女为双乳)。六球分为三对横列于体内,其阵势如八卦中的坤卦(三)之形。眼为心之苗,是神的代表;肾为人的先天之本.是藏精之所,又生髓主骨:睾丸[女为双乳]为内分泌的重要器官,又是真气运行大周天的必经之路,所以六球的运转对于健身与技击都有重要的意义。

王培生先生在他的《三才门乾坤戊已功》中说“坤属老阴体内长,六球运转动无常”。这是武学著作中第一次提出”六球运转”的概念。王培生先生的贡献,就在于明确指出了内外三合与六球运动的关系。这就是:①手与足合转眼球,练功时以心行意。眼视目标,手追眼,脚追手,眼到、手到、脚到。用眼球转动协调四肢运动。久练之,不仅手足灵活,,而且有很强的健脑功能。②肘与膝合转双肾,通过肘膝运动强健肾脏,肾强则精足骨坚,耳聪眼亮,又可消除腰痛腿酸等多种顽症。③肩与胯合转睾丸(女转双乳)以调整内分泌,能治疗很多疾病而且有提高性机能的作用。笔者在练太极拳时体悟到,单鞭、云手、下势、搂膝拗步等式子中,六球运转是十分明显的。

练功要诀的二、三两句在技击中的作用更为突出,拳谚:“上下一条线,全凭左右转”,说的就是要有正确的身法。太极师祖陈长兴入称牌位先生,又叫木雕泥塑,都讲的是这个身法。王培生先生传拳做这个动作的示范,对方进手,沾之即被打。我们按师父讲的要领练功,可做到精神提得起,又气沉丹田,双足及会阴穴吸大地之阴气(师父称之为地磁),顺督脉上升,气贴背行,至上丹田;头顶百会穴及双手劳宫穴吸天空之阳气,沿任脉降至下丹田,阴阳和合进入天人合一之妙境。坚持如此修炼,身内真气充盈环行于躯干之内,用于养生则脏腑之内气血充盈,由内壮而外壮;用于技击则借天地之气壮我神威,静如山岳,动如江河。防守则稳如泰山,进攻则无坚不摧。以乾卦所代表的前三田,后三关的位移,决定身体之进退;以坤卦所代表的六球运转,控制躯体的升降。按此要诀久练,技艺自会上身,功夫必然长进。

第四句“三田合一身安宜”。是王培生先生在练功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清除疲劳的秘诀。

所谓三田合一是指上、中、下三丹田成一条直线。关于三丹田的位置各说不一,通常所说上丹田在祖窍水平往里一寸,离脑门垂直往下一寸的交会区,也叫天目或玄关;中丹田叫绛宫,在两乳正中膻中穴下面一点;下丹田在气海穴与关元穴之间。本功法确定的三丹田位置是,上丹田与通常说法相同,但把会阴穴称为下丹田,把通常中、下丹田之间做为中丹田,即肚脐与命门之间的连线上靠脐一方的3/10处称之为中丹田。这三丹田成一条垂直线,就是冲脉贯通。冲脉一通全身上下的血脉皆通.血脉畅通没有障碍了,疲劳就消除了。

这个功法的程序是:如坐姿,开始先想会阴穴,觉得头顶百会穴有刺痒之感,这时头顶百会前边的脑门就通了,有蠕动感。有了这样的感觉之后,再想肚脐往里、命门往前7/10的位置,三点往一块凑,三点成垂直状态,刹那间仿佛迷糊一下似的,待你一睁眼,就象睡醒一觉,脑子特别清醒,疲劳全部消散。一般前后十五分钟就够了。

关于这个功法的神效,王培生在一九九五年春节期间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自从得了这个功法,再累也不怕了。经常修炼,人的面貌就改变了,神采奕奕,显得特别年轻。”

简言之,这首练功要诀,第一句为修炼总纲,第二句讲正确的身法,第三句讲操练的要领,第四句是解除疲劳,恢复精力之功法。四句合一即为王培生先生练功大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