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这本书肯定很多人听过,这本书的名气很大,群经之首不为过。但问题是这本书讲了什么,不一定很清楚。
首先这本书就是周文王写的,周文王嘛,看过封神榜的都知道,擅长占卜,最有名的就是那个吃大儿子的肉那一节,而那一节就是周文王用龟壳算出来孩子已经遇害,而自己如果不吃就死,迫不得已选择了吃。而这本书出自文王自然而然的肯定是讲的占卜,这叫天垂象,示吉凶。举个例子,今天我想出门要个货款,但是路途遥远可能要个三五天,这次出门是吉是凶,需要防备什么呢?占卜一下你就知道。
而事实上也是如此,《易经》分为《经》和《传》,讲的就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说白了,这就是一本卦书,教你怎么解读占卜的书,相当于一本参考书而已,这本书全书也没有提出来阴阳太极的概念,所以一方面说着不迷信的,一方面推崇《易经》的这人指定有点毛病,如果你硬要说,这本书和哲学有什么关系,这本书勉强算是一本方法论,但是绝对没有算得上世界观。
而《易经》为什么又被靠上了阴阳太极的概念呢?《易经》经过了发展,肯定是不够用的,因为第一本身比较杂乱,然后只有参考价值,功能性有限。另外一条更重要的一条不能够自成体系,所以后人把这本书坐了注释,重新编排在之后有了《易传》这本书,这本书才是有些喷子关注的焦点,因为这本书第一次提出了天地阴阳变化演变的概念,而且有了大衍法的加入,什么意思?就是之前的那本书只能当字典用,遇见不会的字你查一下,你就认识了。问题是字你认识了,但是还不会造句啊,那怎么办,《易传》就是手把手教你怎么造句写作文。虽然这本书在强调阴阳,但是你说破天,这本书还是在教你怎么占卜,只不过这本书比较全面,从如何开始,到怎么解读统统都有了,算是大百科全书了而已。
所以有的人就很搞笑了,说什么古人的《易经》辩证法,唯物论,讲的就是变化巴拉巴拉......第一那本书不是《易经》是《易传》。第二这两本书都是在说占卜,没别的事,那些个阴阳变化只是为了解释卦象顺便给你说的,主次你都没有搞明白。这就好比是你有个异性同事,每天顺路把你带到公司,然后你就觉得他喜欢你,拜托不要过分解读好嘛,我知道你语文阅读理解不错,乃至于作者都不知道自己写的什么。
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如果你对于中国农历阴历阳历有所研究,就知道中国的主要用的就是这个农历在古代极其不靠谱,因为地球每四年会多一天的原因偏差大,所以需要更精准的计算方法,结果就有了甲子纳音法,就是你看见的那个天干地支。
而单纯的靠《易经》占卜已经不太现实了,所以占卜干脆从易经独立了出来,成为山医命相卜的一个独立的流派,而后面糅合了很多宋代的义理进去,反倒不准了,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卜没落的一大症结所在:本来人家真的挺简单的,你非要给人家弄得不简单,搞得人家也挺难受的。
你可以从易经易传的衍生里得出来很多的道理:阴阳变化,刚柔并济,福祸相依等等等等,这个我不反驳 ,但是你说着易经易传的好,还骂着人家的迷信,搞得你娶个老婆,但是脾气比较差,那这个老婆就是做家务的时候是你老婆,发脾气的时候不是你老婆了呗?还有那个说着易经易传是纯唯物的就跟盲人摸象没大区别。
随便看看,图个乐呵就好,较真你就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