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千节
秋千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秋千节汉族的节日。
清明则秋千节。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汉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过"春节"又称为过年,是汉族人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过年时,除夕要守岁,初一要拜年。
汉族传统节日,主要有腊祭、祭灶、春节、元宵、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在诸节日中,以春节最隆重。
少数民族荡秋千节日习俗
白族荡秋千
白族的秋千与其他民族大不相同。洱源地区的秋千架是用12根木杆搭制而成,每边6根。其中4根较粗,代表春夏秋冬四季和东西南北,12根木杆象征一年有12个月。木杆用新布包裹,每根二丈四,上面搭上犁田用的牛档作横竿,拴上藤子即成了秋千。春节时荡秋千,初一立竿,立竿后首先要摆香祝酒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风调雨顺。之后由德高望重的老人先荡几下以表示“开秋”。紧接着由一男童荡玩,示图吉祥和尊老。秋千荡法各异,有单双人荡和男女混荡,还有一人躺着荡者。
秋千节
苗族荡秋千
湘西地区的苗族在立秋之日举行“赶秋节”,其中“八人秋”是赶秋节活动必不可少的。在八人秋千架上,分别坐着四男四女,架下站两位老人——秋公和秋婆。先由秋公秋婆念几句诗,唱开秋歌,然后由秋公秋婆转动秋千,表示“开秋”。苗族有个规矩,坐在秋千上的人必须都会唱歌。当快速旋转的秋千突然停下来时,谁停在上面,谁就要唱歌。玩八人秋时,有许多人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歌唱才能,愿意停在最上面,为大家一层歌喉,这不仅可以得到众人的博彩,而且还可以得到异性的注意与爱慕。秋千场同时也是寻侣定情的社交场合。
朝鲜族荡秋千
荡秋千是朝鲜族妇女最喜爱的体育活动之一,是各种节日当中不可缺少的娱乐活动。朝鲜族的秋千最早时只是节日的一种民俗游戏,每逢节日,朝鲜族妇女穿上艳丽的民族服装,成群结队前往场地荡秋千。发展到15世纪,出现了把金玲系在秋千之上,测量腾空直上的高度来定胜负的一种比赛。荡秋千现已被列为朝鲜族运动会上的正式比赛项臼。
满族荡秋千
满族旧俗要在清明节、端午节荡秋千。以前满族人外出于丁猎时,将小孩装在用动物皮制成的皮袋中并吊在树上以防野兽的伤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习俗逐渐变化,出现了悠车。再后来,满族妇女为了脱身做家务,就在门的横框上拴两条绳子,下端系块木板,让小孩坐在上面荡玩。这便是满族秋千的起源和发展。满族人关以后,荡秋千仍十分盛行。
秋千节
布依族荡秋千
布依族秋下主要分为两种形式:观音秋和夹板秋。观音秋又叫“十字秋”,由四人同时在水车形的秋上打转,此活动男女老少都可参加。夜间在秋千上挂上灯笼更有一番情趣。夹板秋又叫“磨秋”,一人着地转动秋板,另一人向上翘起做各种动作。
纳西族荡秋千
纳西族是在春节荡秋千。竖秋千的仪式非常隆重。除夕上午,在有经验的木匠指挥下搭架子。按习惯,男青年伐木支架,女青年献麻结绳,蔑匠合编竹绳。先用六根长约12米、粗70厘米的松木扎成两个三角架,再搭一根横木作梁。把两根竹绳套在横梁上,其另一梢分别结扎在一根一米五左右的硬木棒两端,然后用两根粗麻绳接至离地面1米处,打上结,就做成了秋千。秋千架立起的:……时间,全村老少都来庆贺,年轻的新婚夫妇,男的要在秋千两端顶上插上小红旗,女的把红锦线绕在秋千绳的抓手处,还要为大家分送糖茶和瓜子等。开秋时先要清身体健康的长者试荡,预示着全村大吉大利,繁荣昌盛。秋千可单荡、双荡,以荡的时间长短和荡绳高低评判优胜。秋千于正月二十日卸下,秋绳分赠给在荡秋中出力最多的男女青年,以示鼓励。
怒族荡秋千
怒族有“转秋”的习俗。“转秋”是由两根粗壮结实的木柱支撑着一个转子,转子上有四个方向不同的秋千。每个秋千可坐十二三个人,转秋的旋转动力靠每个秋千的摆动产生。转秋时以荡得最高者为胜,获胜者将荣为本寨的英雄。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秋千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少数民族荡秋千节日习俗”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欲了解更多清明节内容,请点击》》》清明是几月几日
上一篇
新公司注册取名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