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传统 > 正文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二二三)第二十一篇·经脉别论篇/

[原文]

帝曰:太阳藏何象。

岐伯曰:象三阳而浮也。

帝曰:少阳藏何象。

岐伯曰:象一阳也,一阳藏者,滑而不实也。

帝曰:阳明藏何象。

岐伯曰:象大浮也,太阴藏搏,言伏鼓也。二阴搏至,肾沉不浮也。

[原文解释]

黄帝说:太阳经的脉象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其脉象似三阳之气浮盛于外,所以脉浮。

黄帝说:少阳经的脉象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其脉象似一阳之初生,滑而不实。

黄帝说:阳明经的脉象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其脉象大而浮。太阴经的脉象搏动,虽沉伏而指下仍搏击有力;少阴经的脉象搏动,是沉而不浮。

[倪师解读]

黄帝问,太阳的脏相如何呢?其意思就是问太阳经的经脉的显象是什么,也就是问的膀胱和小肠的脉象。岐伯就回答说:太阳是三阳之最,在最表面,所以,表现出来的是浮脉,脉是浮的。

浮脉就要是轻轻一按到皮肤表面上就能感受得到。张仲景的《伤寒论》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黄帝又问了,少阳的脏相如何?就是问少阳经的脉象是什么样的呢?岐伯又回答了:少阳是一阳,只有一阳在里面,一阳者藏,华而不实,因为只有一阳,一阳初生,此时的阳不盛,所以是华而不实。

黄帝又问了,阳明的脏相如何呢?阳明问的是大肠和胃的脉象又是如何?岐伯又回答了:阳明的脏相脉是大而浮。

因为阳明是纯热症,阳明本于但热不寒。病在太阳症的时候还有寒,少阳症的时候,往来寒热,还有寒。到阳明的时候,就看不到寒症了,全部是热症。用这种方式来区分,三阳就出来了。

因为阳明是但热不寒,所以,脉是大而且是浮。太阴藏博,博就是他的脉搏时大时小,好像是浮鼓一样。二阴搏就是肾脏,就是讲少阴的脉气,我们讲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就是讲的是手上的尺脉,少阴讲的是左手的尺脉,肾脉,另外讲的是脾脏右手的关脉,脾脏。

所以,太阴的脉跟少阴的脉这两个不太一样,少阴的脉比较沉,在身体里面,沉而不浮,沉在底下。到了厥阴的时候,因为是阴的极限,它会阴极会生阳,会反弹。因此,摸到厥阴的时候会反逆,有时候大,有时候小,时大时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