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银棠,1904出生于丽江一个纳西族家庭,为第一代纳西族女知识分子。建国前即开始写作,著有介绍纳西族文化的集子《玉龙旧话》。建国后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同时收集、研究民间文学。80年代整理出版《玉龙旧话新编》,并发表散文作品多篇。
赵银棠的母亲出身于寒儒世家,知书识礼。她从小受到母亲指点教诲,五岁时就能背诵几百首唐诗。六岁进国民学堂,十岁读县立高等学堂,十六岁离开家乡到石鼓任教。一个女孩担任教师之职,在这样一个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确实是一桩了不起的事情。接着一度到昆明东陆大学读书,不久就在昆明小学、省立丽江中学、县中、鹤庆中学任教,先后整整五十年。她在这块教育园地上倾注了心血,默默燃烧,默默奉献,忠于职守,她以母性的博大的爱,引导着各族儿女走上人生之道,培养了众多的学子。
赵银棠是云南省早期边地文学的拓荒者,在滇西北这块神奇美丽的边地文学沃土上,辛勤劳作,成果丰饶。她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克服重重困难到金沙江、澜沧江沿岸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了解风情民俗,翻译东巴文学。1942年,她参加"边胞服务站",与马帮为伍,一路风餐露宿,到维西、宁蒗等地宣传抗日,施教送医,鼓励边民学习文化。同行的只有她是唯一的女性,其生活艰辛可想而知。
在极左路线时期,赵银棠蒙受不白之冤,被迫停笔二十年。1979年平反昭雪时已是75岁高龄,她怀着极其兴奋的心情,写下了"路常曲折步迟迟,北斗七星夜不迷;晴色催人行进进,长征大道又新时"的诗篇,表达了纳西女作家豁达大度的情操。此后,她珍惜时光,伏案疾书,增订《玉龙旧话新编》、编辑《纳西族诗选》。
赵银棠晚年曾经对丽江历史上一些诗人、画家、文人的经历和艺术贡献有生动描写,记载了他们对丽江文化的传承和贡献,如《明代纳西诗人木公和木增》、《历史上丽江地区的几个流官》、《木公、木增与杨慎、徐霞客》、《马子云与玉龙雪山》、《纳西族诗人桑映斗》、《回忆周霖》等等,对纳西族的文化传统、历史上的作家作品都有研究介绍。
奠定赵银棠在纳西族作家文学史上“第一位女作家、女诗人”地位的,是她于1947年出版的《玉龙旧话》。这是一本比较系统介绍纳西民族文化的重要著作,内容包括历史、东巴神话、民歌、宗教、文化艺术、风景名胜等,内容丰富翔实,文笔流畅自然。引起云南省文学界、史学界的普遍关注,称之为边地文学璀璨的奇葩。
纵观赵银棠一生的文学经历,青年时代对梦想的坚持使她走上了创作的道路,也开创了纳西女性对文化的参与创造,并以自己丰富的实践活动为民族文化做出贡献。她以自己的才情和精神为纳西女性在文化旅程上起到了表率作用,其意义将是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