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易经术数 > 正文

易经自学入门

易经入门

《易经》为儒家“五经”之首,又是道家“三玄”之一。自古以来讲解说明的著作不可谓不多,但对普通读者而言是“治丝而棼之”——繁而愈乱了。针对初学及学而生惑者,即不把它看作高深莫测、隐藏玄奥的天书,又要去掉近代不少学者“迷信、混乱”的断语,不轻易引申,不牵强附会。所以在这里深入简出的和大家简单的聊聊。

讲到《易经》不得不说八卦,八卦代表了最高的智慧,所以有人说“《易经》是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智慧中之智慧”,这是我们自己站在本位文化的立场来推崇《易经》的看法。

现在我们先说古人对《易经》的看法。《礼记》的《经解》篇中,提到《易经》时说:“洁静精微,易之教也。”洁静”包括了宗教的、哲学的多种含义,就是说学了《易经》,他的心理,思想、情绪等,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会非常的宁静、澄洁。“精微”则是科学的,是无比的细密精确。所以学《易》的人,头脑要非常冷静,

一、易经的历史发展

1.三易:

我们目前世面上看到的易经一般是文王时期的易,俗称《周易》。除此之外还有两种易,神农时期的叫《连山易》、黄帝时期的易叫《归藏易》。这三种易合称三易,我们中国“江湖”中人所讲的这一套东西,如医药、堪舆,还有道家这一方面的东西,都是《连山》、《归藏》两种易学的结合。

2.《易经》三原则:

《连山》、《归藏》以外,《周易》本身这门学问中有一个原则,亦叫做“三易”,意思是说《易经》包括了三个大原则:就是一、变易;二、简易;三、不易。研究《易经》,先要了解这三大原则的道理。

第一,所谓变易,是《易经》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万物,都在不断运动变化,故为变易。所以学《易》先要知道“变”,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变而且能适应这个变,所谓穷则变,变则通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简易。宇宙间万事万物,有许多是我们的智慧知识没有办法了解的。“有其事不知其理”的,那是我们的智慧不够。有这样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们的智慧不够、经验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当我们能够掌握它的原理以后,就能把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很多事就只差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我们的智慧够了,了解它以后,就变得很平常、很平凡而且非常简单。古人懂了《易经》的法则以后,懂了宇宙事物以后,把八卦的图案排在指节上面,再加上时间的关系,空间的关系,把数学的公式排上去,就可以推算出发生的事情来。这就是把那很复杂的道理,予以简化,所以叫做简易。

第三,不易。前面说过,宇宙万事万物随时在变,可是却有一项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万物的那个东西,祂却是不变的,是永恒存在的。那个东西是什么呢?它没有具体的名字,是道,是佛,是上帝。

3.易经的三个内涵:理、象、数。

比如说一个手机,它的作用是打电话 上网等等,这是这个手机的理,这个手机外在大小,样式,颜色就是手机的象,这个手机可以拍多少分辨率的视频,续航时间多久,就是这个手机的数,万事万物都有它的理、它的象和它的数。所以研究《易经》的学问,有些人以“理”去解释《易经》,有些人以“象”去解释《易经》,有些人以“数”去解释《易经》。

《易经》每一卦、每一爻、每一点,都包含有理、象、数三种含义在内。人处在世界上,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不停地在变,只要发生了变,便包含了它的理、象、数。人的智慧如果懂了事物的理、象、数,就会知道这事物的变,每个现象到了一定的数,一定会变,为什么会变,有它的道理,完全明白了这些,就万事通达了。理、象、数通了,就能知变、通、达,万事前知了。

二、如何学易经

古人怎么学,孔子说玩索而有得。就是古人把卦象刻在器物上,平时不断把玩观赏,就像你玩麻将一样,时间久了就记住了,现代人要怎么学呢,画卦,每天画卦,画着画着你就记住了。

1.卦与八卦

什么叫做卦?古人解释:“卦者挂也。”实际上是说,卦就是挂起来的现象,八卦就是告诉我们宇宙之间有八个东西,这八个东西的现象挂出来,就是八卦。这个宇宙就是一本《易经》,宇宙的现象都挂在那里,现在我们先了解它的原理。

☰第一个乾卦代表天,我们仰头一看,天总是在上面,到了太空倒转头来,头上还是天,天一定在头顶的。

☷坤卦是地 ☰ ☷这两个符号代表了时间、空间、宇宙,在这个天地以内,有两个大东西,一个是太阳,一个是月亮,像球一样,不断在转,所以,☲离卦代表太阳。☵坎卦代表月亮。

太阳和月亮不断的天地之间运转,于是便产生了,雷和风,☳震卦代表雷,我们以现代科学的知识和观念,来说明我们自己老祖宗的文化,他们认为宇宙间有这种能,电震动了就是雷,一震动以后,对面变成气流了,就是风。☴巽卦代表风,亦即是气流,气流震动得太厉害,一摩擦又发电,又回转来了,就是“雷风相薄”,这是雷风两个卦。还有两个卦是:☶艮卦代表高山、陆地。☱兑卦代表海洋、河流。

2.伏羲八卦(先天八卦)方位图

(宋版易经开始用这个图)

《说卦传》: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

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

什么叫“先天”?以哲学的观点说,宇宙万物没有形成以前,即是所谓的先天,有了宇宙万物,那就是后天了。

卦的图案,每个卦都有三画,我们称为三画卦,卦中的画叫“爻”。为什么叫“爻”? “爻者,交也。”为什么“爻”就是交?这是说明卦在告诉我们,宇宙间万事万物,时时都在交流,不停地发生关系,引起变化,所以叫做“爻”。

乾卦的三爻,都是完整的一,这叫做“阳爻”一画在中间断裂的如--,叫做阴爻,两个是相对的。三个阳爻,完整的三画,为乾卦,代表天。三个阴爻,断裂的三画,为坤卦,代表地。在人来说,乾卦代表男人,坤卦代表女人,以一只手来说,手背是乾,手心是坤。由此可知,这只是一种不定的代号,也是一种数理的符号,这种符号可以有很多方面的用法。先天八卦图的数字排法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3.文王八卦(后天八卦)方位图

《说卦传》: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

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

劳乎坎。成言乎艮。

“先天八卦”等于是表明宇宙形成的那个大现象,“后天八卦”是说明宇宙以内的变化和运用的法则。后天八卦的位置,坎卦在北方,离卦在南方,震卦在东方,震卦对面的西方是兑卦,东南是巽卦,东北是艮卦,西南是坤卦,西北是乾卦。

三、易经的六十四卦

《易》的象、数,该如何开始学起,就是从八卦,以及六十四卦入手。会背会默。说难不难,理解完了以后,多画就行。六十四卦得先从宫卦象次序开始学习。从中国学术史上看,唐宋以前,还没有分宫卦象次序,学《易经》,默诵《易经》,还没有这个分宫卦象次序可资遵循,就更不容易记忆。还是到宋朝以后,才把这个次序列出来。这个次序的排列,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是由每一卦变出了八个卦,八个卦变成六十四卦,如乾卦的变:

接下来分宫卦象次序的原理就是记忆的秘诀了在古代属于不传之秘。

1.分宫卦象次序:

乾卦,从下数到上,有三爻,名三爻卦,这是先天卦的画法,是伏羲画的卦,亦是中国有文字的开始。这八个图案,是中国文字的始源,亦是中国文化思想的来源。后来人类社会越发展,人事越复杂,三爻卦已经不够用,就变成了六爻卦,如乾为天,便是六爻卦。现在的卜卦者所卜的卦,就是六爻卦。后天卦统统是六爻的图案,这六爻卦是很精细的,亦是很科学的。下面的三爻卦为内卦,上面的三爻卦为外卦,内外两卦相连起来,自下面开始画卦,亦说明了宇宙事物的变,是内在开始变,如人的变,是内在的思想先变,一个公司机构出问题,必然是内部先出了问题,亦是我们中国人说的:“物必自腐,然后虫生。”一切东西都是从内变开始,所以画卦是由下往上,由内而外。

乾坎艮震为阳四宫,巽离坤兑为阴四宫,每宫阴阳八卦

我们先看分宫卦象次序的头八个卦:

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

《易经》是讲天地间的变道。宇宙间的事物,随时随地,在时、空以内没有不变的。现在,这个乾卦,第一爻开始变了,阳极阴生,一件事物到了极点,就要走下坡路了,所以中国的人生哲学,任何事物都留一点余地,一到了极点就完了。第一爻变了,阳极就变阴,是由内开始变,于是外卦还是乾☰,内卦第一爻变作阴,就成为☴巽卦,巽为风,所以成为天风姤。

接着第二爻变了,外卦还是乾,内卦第二爻变为艮卦,艮代表山,所以成为天山遁。

继续变下去,外卦还是不动,内卦第三爻变为坤卦,坤代表地,于是成为天地否。

从乾卦的本卦开始,到剥卦已经出现了六个卦了,再变下去,则产生第七个卦了,那么这一次变,我们祖先的法则,不能再往上变了,如果再往上变,则很简单,变成坤卦,阳极就是阴。如以《易经》这个道理来看,人生也没有什么,只不过生出来又死掉,两个阶段而已,睡觉、醒来,亦只是两个阶段而已,所以不能再变了。那么这第七变,是另一个变法,变出的第七个卦,名为游魂卦。老一辈年纪大的人,以文字对人家说自己活不长久了,往往用“魂游墟墓之间”来表示,意思是说,人虽活着而灵魂已经进入坟墓中了,游魂就是这个境界。现在说乾卦的变,由一、乾为天,二、天风姤,三、天山遁,四、天地否,五、风地观,六、山地剥,到了第七变不能再往上变了,于是改为外卦的初爻再变,即第七卦:

山地剥的外卦即艮卦的初爻,亦即是剥卦的第四爻变,又是阴极阳生,成为

火地晋,晋就是进步的进。这第七个卦名为游魂之卦,这是表示由内在的思想变成行动,由行动影响到外在的环境,现在又是外在的环境,又压迫自己内在的思想发生了变,游魂就是这样回来的。到了第八变,名归魂卦,意思是回到本位了,内卦变成原位,于是成为 ,火天大有。

乾宫的八个卦就这样变的,简单地说,分宫卦象次序的变是这样的:一、本体卦,二、初爻变,三、第二爻变,四、第三爻变,五、第四爻变,六、第五爻变,七、第四爻变回原爻,八、内卦变回本体卦,知道了这个道理,发现原来有如此好的组织,就容易默诵了。

最后,学会这些就能开始自学易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