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传统 > 正文

青少年书法杂志 | 浅谈《开通褒斜道刻石》的临习

冯岽志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浅谈《开通褒斜道刻石》的临习

《开通褒斜道刻石》(图1)简称《大开通》,全名《汉鄐君开通褒斜道刻石》,又称《汉中太守钜鹿鄐君褒斜道碑》。时汉中太守钜鹿鄐君奉诏令广汉蜀郡巴郡刑徒2690人动工修建褒斜栈道,历时3年开通,可直抵关中,故立石以记其功。东汉明帝永平六年(63)刻,隶书16行,每行5字至11字不等,清道光前“钜鹿”二字漫漶,后被近人重剜数字,如“钜鹿”“百”等字。原石在陕西汉中市褒城镇(今勉县)北石门溪谷道中崖壁之上,1967年因建褒水大坝,故将整块摩崖凿下,1971年移至汉中博物馆收藏至今。为现存东汉摩崖刻石之最早者。南宋绍熙年间由时官任南郑县令的晏褒发现后,即为之释文并刻于其侧,然而这样也没有引起当时金石学界的高度重视并加以研究、著录,而是又一次被山野崖壁间的层层苔藓所掩埋,沉睡了近七百年不为人知,为尘世所遗忘。直至清代金石学家毕沅以巡抚之尊屈身于荒崖峭壁,摩挲叩问而再次唤醒迷梦中的刻石,并不遗余力地鼓吹,才使这方本应早就为书家学者熟悉的名品大白于天下,流传于世。

_青少年书法美术_青少年书法教学视频

图1 《开通褒斜道刻石》(局部)

此刻石用笔基本上以圆笔为主,临写时当参以大篆笔法,如熟稔《毛公鼎》《虢季子白盘》《墙盘》一系列金文经典的话,以其用笔技巧书写可很快进入佳境。因摩崖书的形成是凿击在凸凹不平的巨大石面上,故而其线条不可能做到如庙堂碑刻般细腻温雅而锋芒毕现,只能是相对的混沌雍容。与《石门颂》相比,它少了些奔逸舒展的扩张感,而更显不动声色的大气从容。另外,此石字构大体均呈内紧外松之方整状,气势磅薄,与唐颜真卿一路楷书颇有相通之处。结体奇崛极为拙朴,亦时出惊人之笔,如“永”字的呆萌,“汉”字的诡异,“通”“余”“蜀”等字的大智若愚,“邮”字的稚拙可爱,“空”字的外封闭而内空灵,“茂”字的极为压抑化处理而颇似汉简写法。通篇章法无行距、字距之局限,不像一般的碑文那样规则,似乎根据山势自由布局,纯以神行,上下左右穿插自然,不违不犯而相互呼应,天然凑泊,隐现于如微波轻澜的石纹之间,浑茫无涯,属于汉人隶书中的“宏大叙事”,是交响乐章而非单一曲目。清刘熙载指它为“隶之古也”;翁方纲评之曰:“至字画古劲,因石之势纵横长斜,纯以天机行之,此实未加波法之汉隶也。”杨守敬评:“按其字体长短广狭,参差不齐,天然古秀若石纹然,百代而下,无从摹拟,此之谓神品。”康有为曰:“以篆笔隶者。”可见后世金石书法界对其评价极高,在煌煌汉隶格局中别具价值和分量。

后世评语

清刘熙载指它为“隶之古也”;翁方纲评之曰:“至字画古劲,因石之势纵横长斜,纯以天机行之,此实未加波法之汉隶也。”杨守敬评:“按其字体长短广狭,参差不齐,天然古秀若石纹然,百代而下,无从摹拟,此之谓神品。”康有为曰:“以篆笔隶者。”可见后世金石书法界对其评价极高,在煌煌汉隶格局中别具价值和分量。

整篇作品从首至尾以大体匀称的纯中锋所构成的起伏波动的线条开张纵横,吞吐呼吸,成为本幅作品的主旋律。因年代久远、石质风化漫漶磨泐所形成的时隐时现的线条律动而造成的虚虚实实的神秘感,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给人以心理上的不满足感,而令人猜测、寻觅,而这正是大自然、工匠、书家、造物的神奇玄妙处。按“接受美学”理论去诠释这一审美课题,就是美的享受,不能仅仅让人留在满足、静止的层面,而是应当让观者不断地追问、求索,以无限的情感和理智去参与联想和发现美的创造活动。因此,在我们看惯了《曹全碑》《礼器碑》《史晨碑》等精美典雅的隶书后,再拜观此刻石拓片,其博大雄浑、高古自然的韵味都是这些内秀型碑刻无法达到的,不能不让人倾倒惊叹而对它顶礼膜拜!

我在反复地体味临摹时耳畔常会响起高古沧桑、远绝尘俗、神秘苍凉的埙声,它与斑斑驳驳的拓片肌理交织幻化成如下的画面:一群工匠腰系粗绳半悬在陡峭的悬崖上,正挥汗如雨地凿刻、击打着嶙峋的石壁,空荡荡的山谷中回响着这幽深玄远的旷古之音……这是生命的呜咽,是对伟岸的创造力的礼赞,是呼唤自由的赞歌。每每沉醉于此,那幽幽的古韵总会涤荡我心灵的浮躁,让自己的灵魂进入一种肃穆沉重的历史情境中。

当代书家最早挖掘此刻石的审美元素并运用到个人创作中则非中州挥云斋主周俊杰先生莫属。他习书多年,却未曾寻觅到与自己的艺术追求高度契合的“知音”范本。直到一本《大开通》使其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从而以其书家的敏锐眼光结合汉画像石文、西汉壶铭文、瓦当墓志盖文、《西狭颂》《石门颂》等诸多传统营养,以舒卷自如的不凡气度重建了驰骋八极、吞吐六合之大巧若拙的具有浓郁汉人格调的中原书风新秩序,使人看后过目不忘,能让观者在其宁静的作品平面上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历史张力与时空深处的追问探索,而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意味。

受周老师具有强烈个人面貌的书作感染,近两年来我也尝试于此帖的临摹与创作。

图2 冯岽志临《开通褒斜道刻石》(局部)

_青少年书法教学视频_青少年书法美术

_青少年书法教学视频_青少年书法美术

图2为本人通临全拓(局部),我试图以高执管的方式逆顶涩进,中锋行笔,强调原刻的气魄宏大和雅拙朴茂,并注意体味古人书论所强调的“如虫蚀木”“如锥画沙”“如屋漏痕”“如折钗股”的视觉美感意味,追求形漫而神凝、笔涩而气润的意境。临习时遥想林散之老人的雄浑劲健而又秀逸超妙的草书,似有几分暗合之处。

图3-4 集字联创作

_青少年书法教学视频_青少年书法美术

_青少年书法教学视频_青少年书法美术

图3、图4为《大开通》集字联创作,在忠实于原刻字形的基础上,保持中锋用笔的内敛、劲健、圆润,适当出之于因绞转偶然所形成的皴擦感、抢笔筑锋,强调笔画的排叠,并以涨墨调整全幅的秩序感。因是书房联形式,整体于古朴外求蕴藉华滋。

我将3幅《大开通》集字联连续性书写,拟原刻章法进行再创作,为增强艺术感染力,以涨墨和枯笔调节全篇的节奏,增加了一些块面化效果,用笔上突出沉厚挺劲。

图5仿意创作

_青少年书法教学视频_青少年书法美术

清代著名画僧石涛在《苦瓜和尚画语录》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图5是我根据宋朝唐庚的《醉眠》诗拟《大开通》笔意而创作,根据诗意我重在表现“太古无法”的混沌状态。“笔与墨会,是为氤氲。”该作以线性的流淌随着情绪的起伏变化而游走,一任干湿枯润交错,以清劲凝炼、简古的线质营造空寂的诗境,情调是舒缓悠然的。

图6仿意创作

青少年书法教学视频__青少年书法美术

图6为斗方小品,略参原刻笔法,意在求“厚、苍、朴”之含蓄内敛。

图7仿意创作

_青少年书法教学视频_青少年书法美术

图7为《清人诗一首》。此幅在平时临帖基础上,线质稍显劲健硬拙,以横画的排叠立其整篇的线构秩序,参考原刻的结字方法,以小三角形、小方块、墨点的聚散、斜线与弧线的变换化解板滞感,增加情趣,而使作品增强了当代的审美感。

作为承载了多民族文化的交汇、碰撞和嬗变并折射出泱泱大汉王朝雄强国力、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及先民们自由创造力与充沛自信力的石刻,它所表现出的强烈主体性与形式上所具备的写意性,需要我们将历史的眼光拉回上古的原点深处来涵养作品的气格、锤炼笔下的线质,悉心体悟隶书的纯正品质:正大、沉凝、郁勃、浑沦、朴厚,追问经典的内在意蕴,强化创作的精神导向,超越表象,从而走向生命的本真状态。

青少年书法教学视频__青少年书法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