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传统 > 正文

故宫陶瓷馆宋代陶瓷(三)哥窑瓷

故宫陶瓷馆宋代陶瓷(三)哥窑瓷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_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_

哥窑瓷一般指传世哥窑,它是五大名窑中最神秘的,因为它是不是宋代的不好说,它的窑址也未得到公认。

哥窑的名称最早见于明代永乐时期,但元代时就有了哥哥洞窑和哥哥窑的说法。明代文人在不同著作中,记述大内宫廷收藏一种叫哥窑的珍贵青瓷,认为产于龙泉窑,并流行起章生一和章生二的哥弟传说。

_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_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

上世纪20年代紫禁城变成了故宫,人们看到了几百年秘不示人的宝藏,其中有一种清宫称为哥窑的瓷器,这就是传世哥窑。

在证明确实存在哥窑后,上世纪30年代,学者根据文献对浙江龙泉窑地区进行了考察,建国后又做了考古,发现了以黑胎青釉、细丝片纹为特点的青瓷,与明代文献记载相符,被命名为龙泉哥窑。

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__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

不过龙泉哥窑和清宫传世哥窑在纹片颜色上有很大区别,而且传世哥窑都是仿青铜器的宫廷型制,龙泉哥窑则是锅碗瓢盆的日常用品。

1964年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进行了比对分析,也证明二者的化学成分不同,应该产自于不同窑口。

_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_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

光看言辞简略的文献只能越看越乱,很大程度上还得靠考古。建国后在上海、南京的元明墓葬和元大都等考古中发现了哥窑瓷,这就所谓的出土哥窑。

这批经科学考古并有明确纪年的出土哥窑,在釉色、釉质上与传世哥窑相近,有的器型和尺寸完全一样,还有的成分分析也一样,对追溯哥窑具有重大价值。

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_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_

更重要的考古成果还是在杭州凤凰山发现了老虎洞窑,这座窑址被认为就是南宋的修内司窑,根据发掘地层可知一直使用到了元代末期。

在老虎洞窑元代早期地层中,发现与南宋官窑瓷相近的瓷器,有的在釉色处于官窑和哥窑的过渡,而元代晚期地层出土的一部分瓷器已经与传世哥窑相同。

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__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

其实明代时就有人提出哥窑产于凤凰山的修内司窑,不过说的人少,再加上修内司窑一直没找到,所以此种观点长期不被重视。

因此,传世哥窑很可能是在修内司窑基础上,根据南宋官窑器型和烧造工艺,在南宋末年到元代晚期生产的,其间工艺水平有所变化,使得哥窑具有多种色泽。

_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_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

传世哥窑最晚自明代初年起一直深藏在宫廷,因此民间知道哥窑名称,但没怎么见过,就附会成龙泉哥窑。

民国时有一些哥窑瓷从清宫流入民间和海外,但目前仍主要集中在两岸故宫,台北故宫约有150件,北京故宫约有60件,全球存世量约300件。

_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_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

哥窑的造型主要有盘、碗、杯、洗、瓶、壶、炉、罐等,北京故宫陶瓷馆展出了14件哥窑精品,全是国家一级文物,其中哥窑灰青釉葵花式盘等还是一级甲等文物。

哥窑灰青釉葵花式盘。

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_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_

一级甲等文物就是通常所说的国宝级文物。

这件国宝哥窑盘呈敞口6瓣葵花式样,浅弧腹,圈足,腹壁向里凸出6道棱线,圈足亦随腹壁起伏变化。

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__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

哥窑的成熟年代可能比宋代晚些,但仍属青瓷系,除了常见的灰青釉,还有月白、灰黄粉青、油灰和深浅米黄等多种色泽。

哥窑米黄釉葵花式洗。

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__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

这件洗呈10瓣葵花式,撇口,斜直腹,丰底,底略上凸,浅圈足,外底有6个细小支烧钉痕。

洗内外和圈足内均施米黄色釉,釉面布满开片纹。

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__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

哥窑釉色沉厚细腻,光泽莹润,器物口沿常有一道较厚的釉层,俗称“釉环”,器物平底釉面往往失透,有如粥皮或奶皮。

哥窑灰青釉碗。

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_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_

这件灰青釉碗敞口,深弧腹,圈足。

传世的哥窑器型都不大,特别是在与宋汝窑和宋官窑并列摆放,非常有小盘子小瓶子的感觉,相对而言这件碗还算大的了。

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_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_

碗的内外和圈足内均施灰青釉,足端无釉,釉面布满黄、黑两色开片纹。

哥窑的釉层较厚,釉面润泽如酥,灯光之下,尽显千年光润,宛如一件玉碗。

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_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_

哥窑最显著的特征是釉面的开片,一般开有大小两种冰裂状纹片,大片纹呈铁线般的灰黑色,小片纹呈金丝状的黄褐色,二者互相交织,俗称金丝铁线。哥窑灰青釉菊花式盘。

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_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_

哥窑的这种釉面开裂形成的独特效果,是由于釉的膨胀系数大于胎的膨胀系数所造成。

这本应是工艺缺陷,却被陶工巧妙利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错落有致、别具一格的纹片釉装饰。

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_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_

这菊瓣式盘敞口中,呈14瓣菊花形,浅弧腹,圈足,足端刮釉,露黑色胎。盘内外和圈足内均施灰青色釉,釉面被金丝铁线般开片纹所分割。

这件盘的造型非常规整,青灰色釉素裹,交织如网的开片纹妙趣天成,堪称古陶瓷模仿花朵造型的典范。

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_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_

这件洗的釉面也布满大小相间的金丝铁线般片纹,以黑色片纹为主,土黄色片纹为辅。哥窑灰青釉葵花式洗。

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_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_

洗呈8瓣葵花式,敞口,斜直腹,平底,矮圈足。洗内外和圈足内均施灰青色釉,外底有6枚黑褐色小支钉痕。

洗的造型优美,胎体厚重,釉层厚润如堆脂,金丝铁线鲜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_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_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

哥窑瓷器胎体多呈灰黑色,足端无釉处往往呈黑褐色,即所谓铁足,主要是器物胎体中氧化铁含量较高,在还原气氛下烧成后,足部露胎部分即呈现黑色。哥窑灰青釉八方杯。

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__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

杯呈八方体形,撇口,深弧腹,杯内、外和圈足内均施灰青色釉,釉面满布开片纹,内壁釉面开片纹细碎,外壁釉面开片纹较大。

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__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

杯底为八方形微外撇圈足,足端无釉,露出黑褐色胎,显出明显的铁足。

_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_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

传世哥窑瓷器以盘、碗、瓶、洗等多见,花盆则极为少见。

哥窑灰青釉海棠式花盆。

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__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

这件花盆呈4瓣海棠花式,撇口出沿,深腹平底,底下承以4个如意头形足。内底有5个支烧钉痕。

内外施灰青色釉,足底无釉,露黑色胎的铁足。外壁釉面开片较大,内壁釉面则开细碎片纹,片纹纵横交织,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_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_

中国古代一直视周朝为最代表礼制的时代,宋代复之风盛行,因此用器也具有浓浓古风,不少官府和民间用瓷的造型都以商、周青铜器为样本。哥窑灰青釉鱼耳簋式炉。

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_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_

炉为尖唇撇口,束颈扁鼓腹,颈、腹两侧对称置鱼形耳。圈足,足端刮釉,露深褐色胎。

外底有6个圆形支烧钉痕。内底有5个支烧钉痕,是在炉内套烧其他小件器物所致。

_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_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

炉内外和圈足内均施灰青色釉,釉质滋润,釉面布满开片纹。一种片纹为深且长的黑色,另一种为浅而短的土黄色,开片纹路均弯曲不直。鱼耳炉的造型设计很美,口沿下向内收缩,而器腹微微外凸,两旁配置向外扩张的鱼形双耳,加以哥窑器身布满冰裂纹片,更显得器物的稳重、雅致。

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_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_

造型摹仿古代青铜器是传世哥窑瓷的主要特点,虽然哥窑多是小件,但造型上一点也不含糊。

哥窑灰青釉双耳鬲式炉。

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__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

这鬲式炉撇口圆唇,束颈扁腹,底下承以3只乳状足。口上对称置环形耳。

炉内外施灰青色釉,釉面布满黄、黑两色开片纹,足端无釉。

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__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

弦纹瓶是南宋宫廷的典型礼器,以造型优美端庄著称,哥窑的弦纹瓶没有宋官窑瓶那么大,以精致和釉面开片而取巧。哥窑灰青釉弦纹瓶。

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_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_

这件弦纹瓶撇口,细长颈,扁圆腹,圈足,颈部及肩部凸起4道弦纹。

瓶内外和圈足内均施灰青色釉,釉面开满金丝铁线片纹,足端无釉,露黑褐色胎。

_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_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

哥窑弦纹瓶特有的金丝铁线纹开片,与器身凸起的4道弦纹相结合,使单一色釉增加了起伏变化,更具层次感、立体感与韵律感。

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__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

宋代的复古之风对后世影响深远,仿古瓷最初曾作为礼器进入古人的祭祀大典,后来却被用于焚香、插花,成为生活的优雅点缀。

哥窑灰青釉贯耳瓶。

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_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_

这件贯耳瓶呈椭圆体形,撇口束颈垂腹,圈足微外撇。颈部饰两道凸起弦纹,两侧对称置管状耳。壶施灰青色釉,釉面温润,布满细碎开片纹。

越看越像一块玉雕出来似的。

_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_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

此瓶造型仿古代青铜器,古朴端庄,釉色、开片、胎色等工艺特征突出,是传世哥窑器的代表作。

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__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

青铜器里常有在器的颈部两侧对称安置筒状耳,俗称贯耳,而哥窑器中出现了耳部上端与瓶口齐平的新造型。

哥窑灰青釉贯耳瓶。

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__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

这件瓶直口长颈,溜肩,鼓腹,圈足。瓶内、外和圈足内均施灰青色釉,釉面滋润,布满细碎开片纹。足端无釉,露黑褐色胎。

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__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

此瓶贯耳比较特殊,不仅耳部上端与瓶口齐平,而且口耳相连的宽度与瓶腹几乎相等,形成上下呼应,构成视觉上的平衡,给人以端庄优雅的美感。

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__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

胆式瓶的造型出现的比较早,但到宋代才出现胆式瓶的名称,而且随着宋代流行挺插花,瓶身修长、腹部宽大、底盘稳重的胆式瓶大受欢迎,北宋钧瓷中较多现,南宋后成为哥窑的主要器型。

哥窑灰青釉胆式瓶。

_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_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

这件胆式瓶小口细颈,溜肩垂腹,圈足,瓶内外和圈足内均施灰青色釉,釉面滋润,布满金丝铁线开片纹。

这件瓶造型端庄典雅,圈足矮且上宽下窄,足内墙呈斜坡状,有一种手捏无法提起的感觉,工艺特征突出,堪称传世哥窑瓷器中的代表作。

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__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

哥窑瓷器深受清代帝王喜爱,乾隆帝一口气写了21首咏哥窑瓷器的诗,涉及盘、碗、洗、瓶、尊、炉、枕、砚等造型。

哥窑米黄釉葵口盘。

_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_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

这件盘6瓣花口,浅弧腹,圈足,盘内外和圈足内均施釉,釉色青中泛黄,近足底处和足底露胎,釉面满布细碎开片纹。外底刻乾隆皇帝《哥窑盘子》御制诗:

处州精制擅章生,盘子曾供泛索盛。

新法不看百圾破,那知得号有难兄。

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__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

乾隆帝在诗中也认为哥窑是章生一的,有意思的是,在老虎洞的元代地层中真地发现了有八思巴文“章”或“张”字样的瓷器模具,被认为与窑主有关。如果是这样,再结合龙泉哥窑与传世哥窑的某些相似,那章氏兄弟的说法可能并不是完全杜撰,也许真是哥哥主管官府的哥哥洞窑,弟弟主管民间的龙泉窑。

博物馆宋代哥窑瓷器__故宫博物馆宋代哥窑真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