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画兰,亦称写兰,始于宋末赵孟坚、郑思肖。也许是兰花很适合中国历代文人画家普遍具有的清高、飘逸、雅兴的表露,所以自宋后,画兰名家迭起辈出,他们以兰花为载体,把自己的理想、情趣、美感、个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赵孟坚(1199-1264)南宋画家。赵孟坚的首创墨兰(用墨写兰)笔调劲利而舒卷,清爽而秀雅。画上春兰两株,丛生草地,鲜花盛开,如蝶起舞,给人以清新的快感。此图绘墨兰两丛,生于草地上;兰花盛开,如彩蝶翩翩起舞;兰叶柔美舒放,清雅俊爽。全图用笔劲利,笔意绵绵,气脉不断,是赵氏画兰的代表作。
赵孟坚 墨兰图卷纸本墨笔纵34.5厘米横90.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郑思肖 (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他的传世《墨兰图》,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亦不画土,益显花的品格不凡。
郑思肖墨兰图
赵孟頫 (1254—1322),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赵孟頫的兰蕙图师承了赵孟坚的画法,以自由抒卷的笔调来表达一种奔放而飘逸的情感。他的《兰蕙图》则明显地师承了赵孟坚的画法,以自由抒卷的笔调来表达一种奔放而飘逸的情感。赵孟頫(公元1254年—公元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中年曾作孟俯,元代书画家、文学家。
赵孟頫兰蕙图
赵雍 (1289-1360)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次子。传世作品有《兰竹图》、《溪山渔隐》等。
赵雍 绢本着色兰竹图
文征明 (1470-1559),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仇英 (1482—1559),明代画家。与沈周、文征明、唐寅并称为“明四家”。
明 仇英 双钩兰花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周天球 (1514—1595),明代书画家。少游文徵明门下,习为书法。徵明亟许可之曰:“他日得吾笔者周生也。”善大小篆、古隶、行、楷’晚能自得蹊径,一时丰碑大碣,无不出其手。善画兰,写兰草法,自赵孟頫后失传,复於公瑕仅见,尤得郑思肖法。间作花卉亦佳。
周天球的兰石图和兰花图
陈古白,明代画家。下图是陈古白墨兰图,它兼融设色没骨和水墨写意两法,属于水墨浅设色写意花卉画一类。兰花以淡墨写出,与花、叶相穿插,似乱而有序,笔墨更具书法之韵。笔、墨、色、形相辅相成,浑然一体,俊逸而清丽,风格独具。
陈古白 墨兰图
周之冕 (1521~?),明代画家。擅花鸟,注重观察体会花鸟形貌神情,及禽鸟的饮啄、飞止等种种动态。善用勾勒法画花,以水墨点染叶子,画法兼工带写,人称勾花点叶法。所作花鸟,形象真实,意态生动,颇有影响。 写意花鸟,最有神韵 。
周之冕 百花图
徐渭 (1521—1593),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明代 徐渭 《兰花图》
孙克弘 (1532或1533—1611),明代画家,善用枯老之笔行干作花,或著色或水墨,皆极古淡。传世作品有《百花图》、《蛛竹图》等。
明 孙克弘 玉堂芝兰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马守真 (1548—1604),又叫马湘兰,明代女诗人、女画家。据《秦淮广记》载,她名守贞,字湘兰,小字玄儿,又字月娇,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人称“四娘”。她秉性灵秀,能诗善画,尤擅画兰竹,故有“湘兰”著称。
马守贞水仙竹石图和兰竹图
李流芳 (1575-1629)明代诗人、书画家。与娄坚、程嘉燧、唐时升合称“嘉定四先生”。李流芳诗文既不同于以复古求革新的李攀龙等“后七子”,也有别于神秘晦涩的钟惺等人,而以自然平易、质朴清新的风格,书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李流芳书法源于苏轼,擅长行书和草书,为一代著名的书法家。李流芳还工山水,兼善花卉。其画主要师承五代董源、巨然以及元代四大家黄公望、王蒙、吴镇和倪云林。事实上,李流芳在传统学习上并非局限于一、两家。三百年来风行海内外,盛传不衰的《芥子园画谱》(上水部分)就是以他临仿古人各家风格的课徒画稿为蓝本整理、增编而成。
李流芳山水花卉图
陈元素,生卒年不详,明代书画家。工诗文,尤善书法,楷书法欧阳,草入二王之室,工山水,尤善写兰,得文征明之秀媚。有《古今名将传》、《南牅日笺》。
陈元素 幽兰赋图
薛素素(16—17世纪),被誉为“明代十能才女”。工小诗,能书,作黄庭小楷。尤工兰竹,不笔迅捷,兼擅白描大士、花卉、草虫、各具意态,工刺绣。又喜驰马挟弹,百不失一,自称女侠。所著诗集名《南游草》。
薛素素 泥金设色纸本 扇页 1614年作
顾眉 (1619-1664),明末女画家。她才貌双全,精诗擅画,通晓音律。尤以撇笔画墨兰为人称绝,与以画兰著称的马守真难分伯仲。清张庚《国朝画征录》称其:“工墨兰,独出己意,不袭前人法。”
白丁,明楚藩之裔,僧人。明亡,披剃游滇,居无定所。工写兰,抒其心画,当与郑思肖、赵孟坚旷世同珍。亦能急就印章,自录一谱。人以郑燮(郑板桥)画兰学白丁,郑燮云:石涛和尚客扬州数十年,见其兰幅极多,学一半,撇一半,未尝全学也。诗曰:“十分学七要抛三,各有灵苗各自探。当面石涛还不学,何能万里学云南。”
八大山人(朱耷),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
八大山人作品
石涛 (1630一1724),明末清初的“清初四僧”之一。作画构图新奇。无论是黄山云烟,江南水墨,还是悬崖峭壁,枯树寒鸦,或平远、深远、高远之景,都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他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传达深邃之境。石涛还讲求气势。他笔情恣肆,淋漓洒脱,不拘小处瑕疵,作品具有一种豪放郁勃的气势,以奔放之势见胜。
石涛 墨兰图
郑板桥 (1693-1765),清代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和文学家。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
郑板桥 墨兰图
李方膺(1695-1755),清代诗画家,为“扬州八怪”之一。李方膺的兰石图以淡墨粗笔点写出大块山石坡地,几丛幽兰,花叶纷披,纠缠错结。以焦墨写兰叶,运笔如飞,纵横豪致,粗犷不羁之气充满画面。此画作于乾隆十八年十月,而李方膺于十六年被诬贪脏而被撤职查办。这画也许是他激愤心情的真实写照。
李方膺 兰石图
罗聘(1733-1799),清代画家。字遯夫,号两峰,别号花之寺僧、金牛山人、衣运道人、蓼州渔父,汉族,祖籍安徽歙县,其先辈迁居江苏甘泉(今扬州)。“扬州八怪”中最年轻者。
罗聘 秋兰文石图
王素 (1794—1877),清代画家。字小梅,晚号逊之,甘泉(今江苏扬州)人。幼师鲍芥田,又多临华岩, 凡人物、花鸟、走兽、虫鱼,无不入妙。此扇面构图取偏势。兰丛置于一侧墨笔写兰叶,兰花点以朱砂,与水墨浸接 清雅而妩媚。一兰叶长撇,动韵有致,兰丛与款题联系起来,从而使画面呈现稳定之势。
王素 兰花图
刘彦冲(1807-1847),清代画家、诗人。山水初从朱昂之游,心得其秘。复肆力于古,临摹各家,无不得其精髓。泼墨作小米云山,亦翁郁可观。故宫博物院藏有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作临古卷。
卓秉勋,生平不祥,清代书画家。工书,能画,不食肉,喜饮酒,入夜携酒读易,鸡呜乃止,寨暑无间。作有《益州书画录续编》。以下是他的兰花图,作品浓淡墨撇写兰叶,转折飘逸。
卓秉勋 兰花图
吴昌硕 (1844-1927),我国近代金石、书、画大师。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号清末四杰。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最大,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
吴昌硕 墨兰图,寸轴纸小,水墨,纵137.5厘米,横32.8厘米,吉林省博物馆藏
陈衡恪(1876—1923),近代著名画家,陈三立子。曾留学日本,归国后从事美术教育。善诗文、书法;尤长绘画、篆刻,曾得吴昌硕指授。陈衡恪作画用笔生辣劲强,下面这幅兰图以焦墨写兰叶,其势纷披,硬朗爽健。兰花用淡墨点写,多以中锋拖出,少了几分娟秀妩媚,却多了一种桀骜不驯的气势,豪迈纵宕,畅快淋漓。
陈衡恪 墨兰图,立轴绫本,墨笔,安徽省博物馆藏
齐白石(1863─1957),湖南湘潭人。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
齐白石作品
潘天寿(1897—1971),现代画家、教育家。擅画花鸟、山水,兼善指画,亦能书法、诗词、篆刻。其写意花鸟初学吴昌硕,后取法石涛、八大,布局奇险,用笔劲挺洗练,境界雄奇壮阔。
潘天寿作品
李苦禅(1899~1983),原名李英杰、李英,字超三、励公。生于山东省高唐县贫苦农家。19
18年有幸得识徐悲鸿大师,得授西画技艺,1923年拜师齐白石大师门下,成为齐派艺术第一位入室弟子,由此探索“中西合璧”改革中国画之路。李苦禅先生是中国写意花鸟画历史上,继宋代法常、明代徐文长、清代八大山人、吴昌硕与近代齐白石之后的又一位统领时代风范的大师。
李苦禅 《忆潇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