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传统 > 正文

青铜器的铸造方法组图

青铜器的铸造方法[组图]**文章导读: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哪些呢?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主要包括块范法;失蜡法、分铸法和焊接法。青铜器的铸造方法具有生产规模大、分工细致、种类繁多、器物精美、器型多样、工艺精美、浑厚凝重、刻有铭文、花纹繁复等特点。

青铜器的铸造方法都有哪些呢?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有什么特点吗?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流程是怎么样的呢?全铜网专家告诉大家,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主要包括了:块范法;失蜡法、分铸法和焊接法。这几种青铜器的铸造方法都各自的特点。“块范法”又被叫做“土范法”。在商代人们就用“块范法”铸造青铜器了。“块范法”是当时应用最广泛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了。那么现在我们马上来介绍下“青铜器的铸造方法”。

青铜罐子

青铜罐子

青铜器的铸造材料:就是青铜,青铜是红铜和锡或铅的合金,熔点在700~900℃之间,具有优良的铸造性,很高的抗磨性和较好的化学稳定性。铸造青铜器必须解决采矿、熔炼、制模、翻范、铜锡铅合金成份的比例配制、熔炉和坩锅的制造等一系列技术问题。

青铜台

青铜台

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主要包括了“块范法”和“火蜡法”。

1、块范法:商周时代最先接纳,是应用最广的青铜器铸造要领。以铸造容器为例,首先足制作容器的模子。模子在铸造工艺上也称为模或母仪;然后根据容器模子的大小和外表纹饰的庞大程度,易于从容器模子上脱下,再把土壤支解成数块密实的敷在模子外表,待泥二E成块支解脱离容器模子后,就形成了容器外表的外范,也就是范块;此外还要用土壤制作一个体积与容器内腔相当的内范;然后内、外范套合,中间的空隙即是模子腔体,也就是容器器表的厚度;最后将熔融的铜液注入内、外范之问的空隙内,待铜液冷却后,除去内外范就是我们需要的容器。其具体过程是

(1)制模:模即模子,亦称为"母仪"。其原型可自行选择,也可自行制作,现成的青铜器也可用作模子。具体选用啥子原型或模子要思量其铸件与内外模脱离的方便。一般来说形状简单的如细长扁平的刀、削,模子可以用竹、木削制而成;较小的鸟兽动物形体,模子可以用骨、石镌刻而成;对于形体较大的鼎、彝等器,则可以选用陶土,以便铸体与内外范脱离。

由发掘出来的掘客的实物证实,陶质模子最为常见。陶质模子的泥料粘土含量可以多一些,混以烧十.粉、炭末、草料或者其它有机物适量的水,以保汪模子较低的收缩率与适宜的透气性,避免在其塑成之后因为干燥、焙烧而发生龟裂。此外模子表面还必须细致、坚实,以便在其上镌刻纹饰。泥模塑成后,置于窒温中自然干燥。在模子干燥至适当的硬度时举行纹饰镌刻,对于结构严密谨慎、规范整洁的纹饰,一般先在模子素胎表面用色笔拟稿,而后再举行镌刻,高出器表的斑纹则用陶泥堆塑成形,然后再镌刻斑纹。泥模制成经焙烧成陶模后才能用来翻制内外范。

(2)制范:即制作内范和外范。制范同样要制备适当的泥料。其主要成分是土壤和砂。通常外范粘土含量较多,内范砂的含量较多,颗粒较粗。二者泥料之中均有植物质,如草木屑,以削减收缩,利于透气。

备制范的土壤要颠末晾晒、破碎、分筛、混匀,并插手适当水分,再颠末反复摔打、揉搓和较长时间的浸润,使之软硬程度适当、定性,成为得心应手的翻范泥料。在模子上翻制外范是块范铸造的中间环节,技术性很强。对于型制简单的实体器物如刀、戈、镞等,只从模子上翻制左右两个外范,外范合体即可浇铸,此种外范称为二合范。而翻制空心容器的外范则很庞大,要对外范应该分为几块,又如何分隔为界做到胸有成竹,其次范泥在模子上是堆贴而成,并用力压紧。这两个环节的成功于否从根本上决议了铸器的精美程度。

而对丁内模的制作则比较简单,常有以下两种要领:一足在模子上翻制好外范以后,再将模子表面适当刮削成为内范,刮削去掉的厚度就是所要浇铸铜器的厚度。二是把模子做成空心的,由其腹腔中脱出内模,再将脱出的内模和底座连成'体,最后套合外模举行浇铸,此种要领适用于大型器。

(3)浇铸:将已焙烧好且装配成套的内外范,捆紧后糊以泥砂或草拌泥人窑烧烤预热,预热的温度以400~5OO度为佳。预热好的范体需颠倒夯埋于沙(湿沙)坑中,以防止铜液压力将范涨开和范体倾圯引起铸工的意外毁伤。最后将熔融的铜液(1100~1200为宜)注入模子底部的浇口。倒着浇铸器物可以将气孔和铜液中的杂质集中于器底,使铜液在外范上、中部形成清楚致密的饰纹。浇时髦应注重在浇口和气孔充满铜液截止。速度以快而平为佳,铜液凝固冷却后,即可脱去内外模取出铸器。

(4)修整:铸器在除去内外范之后还要举行修整。在颠末锤击、锯挫、錾凿及打磨,消去多余的范痕、毛刺、飞边之后,使铸件更为细致精美,如许才算打造完毕。

2、失蜡法:失蜡法指用容易熔融的材料比如黄蜡(蜂蜡)、动物油(牛油)等雕塑成铸器的模子,再在模子表面用细泥浆浇淋形成一层精微细致的泥壳,然后在泥壳表面上涂上耐火材料使之硬化成型,经烘烤使泥壳之内的蜡油熔融流出形成铸器空心腔体,最后向空心腔体内浇铸铜液,在铜液凝固冷却后,除去泥壳即得光洁精密的铸器。战国、秦汉以后,尤其是隋唐至明清期间,青铜器的铸造多接纳失蜡法。用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通常会在器表遗留大小不等的砂眼,一方面或因材质不纯,另一方面是整模铸造,模体严实没有发泄孔,铜液灌注不到之处所致。

3、分铸法和焊接法:青铜工匠们在长期劳动实践中创造了分铸法。分铸法是先将器物的小件如提梁、把手等浇铸成,再将小的铸件嵌放在器的主体范上加以固定,与待铸青铜器固定部件或活动部件的空腔套嵌在一起,中间杂用范料隔开。这样,先铸的部件和器体就能固定或套铸在一起了。但有的器物铸造不是这样的,而是完全相反的步骤,即先铸器体,再合铸附件或附饰。这种将分铸好的器身和耳、足等附件联接起来的方法就称为焊接法,其实焊接法是分铸法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有时也称分铸焊接法。

在商代,出现了最早的分铸法,但比较繁复讲究,只在铸造形制较为复杂的青铜器时才使用。到了西周,绝大部分青铜器的附件都采用了分铸法,制范时仍然把器身和附件合在一起做一个整模,再从整模上翻出分范,这样做出来的器物比起后来的分铸法显得有一点拘束。到了春秋中、晚期,不但器身和附件分别单独做模,而且器身也按着形制的弧度做出许多模,器型也因这样的方法而变得精美细致。这个时期的焊接技术仍采用商、西周以来的嵌入法,即把预先铸好的附件嵌入器身范上,进行一次浑铸,而且比以前使用得更普遍了。还有使用方块印模法印铸花纹,最早见于河南辉县甲乙墓出土的属于春秋中期偏晚扁圆形壶。

青铜鼎

青铜鼎

青铜器的铸造方法特点:

1、生产规模大。

2、分工细致。

3、种类繁多,器物精美,器型多样。

4、工艺精美,浑厚凝重,刻有铭文,花纹繁复。

现代仿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一件完美的青铜器高仿制品,它的外形、纹饰、铜质、铸痕、锈色,尤其是韵味,必须与原古物相同。其制作过程分为:铜胎制作和整体做旧处理两个过程。

1、铜胎制作过程:

(1)母模制作:制作好的青铜器,必须有完美的母模,这是青铜器制作最关键的步骤。如果是复制,就需要用青铜器专业去锈法把古器物清理干净再翻制模具;如果是仿制,就需要雕刻出一件与原古器物一样的母范。。母模制作方法是:根据图片或原古物,用模具石蜡或经过处理的石膏塑造出与古器物相似的形状,古器物形状塑造得是否准确,可再进一步雕刻纹饰时加以修改,依据图片作塑造、雕刻时,由于存在视觉差,无法确定原纹饰的具体位置及大小,我们以古器物的对称中线作起点,根据古器物的尺寸及照片的尺寸,计算出粗花和回纹的位置、大小。然后把花纹雕刻在塑好的器形上。出现差异时,调整已塑好的器形,直至花纹均匀分布在器形表面为止。在雕刻纹饰时,,纹饰底子要平整,线条要流畅,花纹雕刻深度必须与原古物一致。按照这种方法,如果能把古器物上的花纹均匀刻在已经塑造好的器形上,母模的制作基本完成。母模制作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用模具蜡做材质易出现毛边及圆阳花纹。古代是在泥范上雕刻花纹的,阳纹表面平整见方。

(2)翻制模具:过去用石膏翻制模具,由于石膏凝固以后,质脆、疏松,所以做出模具的纹饰,立体感不强、线条不够流畅、利用率不高,往往修整后,纹饰变形、失去原古物的韵味。现在模具翻制,一般采用温室硫化硅橡胶,不仅方法简单,而且制作的模具效果非常好。尤其是在原古物上翻制的模具,可以把原古物的外形、花纹、神韵,毫不走形地翻制出来。这种方法的不足是:整个形状比原古物稍有收缩,但比例很小,如果不与原古物在一起比较,用肉眼很难辨别有缩小的感觉。

(3)模壳制作及铸造打磨:现在一般都采用失蜡铸造,这种方法简单快捷,而且能够不失原器形的韵味,可铸造出来工艺特别复杂的青铜器。不足之处是:器形胎壁厚薄不均匀。用硅橡胶模具倒出失蜡模壳,一定要进行内外修整。外部要保证蜡壳表面平整、不变形;内部修正尽量使其厚薄均匀、棱角分明、光滑平整。底部范线、垫片制作规范。铸造采用精密铸造法,这里不再详述。铸出的器物要经过精细打磨抛光处理。打磨时一定保护铜胎原有形状、花纹,尽力使纹饰清晰自然,精美流畅。

2、铜胎做旧(黑漆古皮壳、红斑、绿锈做旧法):只有完美的铜胎而没有漂亮的外衣,还不能算一件精美的复制品。过去的做旧方法,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鉴赏要求,现在做旧采用了电解作皮、化学作锈、新处理粘锈的综合方法。以下仅对黑漆古皮壳、红斑、绿锈做旧方法详细介绍。

(1)电解法制作皮壳:所需仪器有稳压直流电源、水浴加热锅、加热电炉。将待做旧的青铜器悬浮放入水浴加热锅内,然后把配好化学药品的泥土倒入锅内,将青铜器埋在其中。青铜器用一根导线与稳压电源正极相连接,稳压电源的负极与水浴锅的外壳相连接,水浴锅底部用电炉加热,温度保持在90℃左右。化学药剂配方:重铬酸钾100克,硫酸铜100克,乙酸50克,双氧水50克,蒸馏水适量,黄土适量。将化学药品、蒸馏水、黄土混合均匀后,放入加热桶内,接通电源,负极接在加热桶上,正极与铜器相接。电流控制在0.1mA~0.3mA,电压控制在1伏~2伏内,加热温度90℃上下,经过10天左右,青铜器表层内部形成一层黑漆古底子。关闭电源,拿出青铜器清理干净。

仿青铜器的鉴别方法:高仿品的鉴定,过去从纹饰、造型、铭文、器物的声音、重量感觉等方面的鉴别方法,大部分已经不适应鉴定现代高仿品了。对于现代技术处理的高仿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鉴别:

1、从铜质及胎质鉴别:高仿品的铜质,如果没有被电解破坏,其铜质是灰白色,断口很粗糙;如果铜质被电解破坏,其胎质是灰白色粉状,很疏松。古代铜器,其铜质是红黑色的,断口很细腻,已失去铜性的胎质也是土红色,而且很坚硬。

2、从铸造的范痕鉴别:古代铜器的范痕是铸造合模时自然形成,而现代仿制青铜器,范痕是刻意制作出来的。即使从古代铜器上翻制下来的范痕,由于翻制及制做蜡模过程中多次磨合,范痕变得棱角有些浑圆。古代铜器的范痕棱角分明,自然流畅。

3、从皮壳及化学锈鉴别:电解皮壳及化学锈,由于形成的时间太短,性质极不稳定。如果放入水中10分钟,拿出来晾干后,皮壳及锈色会发生微小变化。因为这类皮壳及锈色中的化学试剂不会彻底清除干净,遇水会继续反应。古代铜器的皮壳及锈色是稳定氧化物和碳酸盐,遇水不会发生变化。

4、从范土鉴别:现代失蜡铸造法,很难把范土自然烧制在仿器内。仿器上的范土都是后做的,方法有:胶粘、白水泥加颜料调和两种。范土坚硬不自然。古铜器的范土,色泽为土红色,疏松自然。

(2)黑皮壳表面红斑及彩云状绿锈斑制作方法:用乙酸铜100克,硝酸铜100克,碳酸铵100克,碱式碳酸铜150克,氯化铵50克,蒸馏水适量,操作方法同上。电流0.5mA,电压1伏,时间20天左右。青铜器表面即可生成点状、片状红斑,彩云状绿皮。

(3)绿锈制作方法:在做锈前,用硅橡胶把需要保留的黑皮壳、红斑、绿皮覆盖,防止进一步的化学反应破环原皮壳。化学试剂配方:碳酸铵200克,碳酸氢铵500克,盐酸100克,氨水100克,具体操作方法:把碳酸铵、碳酸氢铵、盐酸溶解在瓷质容器内,与打开瓶盖的氨水一起放入高压罐中,并且将青铜器悬放在高压罐中,然后密封高压罐,并在底部进行加热,使罐内保持2~3个大气压。每一个月更换一次化学试剂。经过3~5个月,青铜器表面上就会生成片状或点状的绿锈,有的部位还有结晶锈。缺点是:色调单一,锈的层次感不强。

(4)手工处理法:一般是将锈色丰富、层次感强的古代铜器上的锈片,用超声波震动使其脱离铜胎,把这些锈片移植在复仿品的不同部位,然后用高标号白水泥加入矿石色,调和出不同的锈色,根据古代铜器的锈色层次及形状,在复仿品镶嵌片接口处或锈色欠缺处做出层次感丰富、色调逼真的各种锈色。用湿布把处理好的铜器包好,放入蒸锅内蒸3~5小时,取出晾干。因为是化学做锈,所以铜器闻起来没有土香味,而是稍有酸味,需取适量新鲜墓土用水调成糊状,把复仿品放入其中10天左右,取出清理干净。新仿青铜器便有了土香味,似古代铜器一般。通过以上方法制作的高档复仿品,不切开铜胎看铜质,很难辨别真伪。其原因是:铜质已经被破坏,手感很轻,锈色层次丰富,不怕火烧水煮,而且锈色可以与酸起反应,如同真锈一般。不足之处是:被破坏的铜胎不是土红色,是灰白色,而且疏松不坚硬。而原古铜器被锈蚀掉的铜胎是坚硬致密的土红色。

青铜器如何科学保养?

1、水洗:清洗铜器须用蒸馏水

清洗铜器必须用蒸馏水,铜器身上存在油脂,可将蒸馏水适当加温,用清洗剂如肥皂水、洗洁精等将器物浸泡一段时间再清洗。值得注意的是,经过清洗剂处理的器物,要用蒸馏水多次漂洗,以免清洁剂本身的酸、碱等成分影响器物。

有些铜器上的附着物较为坚硬,不易一次洗掉,切忌在清洗时用金属或硬物强行除去。可用竹、木做成的修器一点点地剥落。对有孔的或镂空的铜器,其藏污垢的缝隙部位,要用软布浸湿后轻轻擦出,经过水洗后的器物要放在阴凉干燥处,待其水分蒸发吹干后,再保存。

2、除尘:笨重铜器可利用吸尘器

清除铜器上的灰尘要用软布、软毛刷、软毛掸子等。对体积较大、笨重且不规则的铜器,可采用吸尘器等机械进行除尘;对有镂空结构或缝隙的铜器,在吸尘的同时也可以使用高压气泵,将吸尘器不易吸除的尘土吹落。

3、药洗:倍半碳酸钠洗去青铜病

要经常观察青铜器的变化,一旦发现青铜病症发生,要及时处理,可以使用倍半碳酸钠(5%碳酸钠+碳酸氢钠)清洗;遇到一些锈腐严重的铜器,以及混有其他杂物的铜器,应请专业人员进行清洗。

4、涂层:涂层有机硅比涂石蜡好

干净的铜器,传统保存方法是涂上一层石蜡,但这样容易堆积灰尘,就不美观了。对此,可在铜器上涂一层有机硅将其密封,这样能更有效地防止有害气体、灰尘。

总的来说,存放和陈列古玩的房间要保持干净,保持空气清洁;同时注意远离厕所、污水坑、锅炉房、煤厂等易产生污染与灰尘的地方;最后室内最好用暖气设备取暖,暖气片要远离铜器收藏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