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吉大利(国画) 刘志堂 作
■李云龙
眼看着鸡年披一身霞光朝我们快步走来了,说古论鸡的声音随之也渐次密集和清晰了起来。在这迎新春的喜庆的日子里,我忍不住也想凑凑热闹,说说神奇的鸡,与大家同乐。
先说鸡的吉。古时以龙凤为祥,而徐整的《正律》说:“黄帝之时,以凤为鸡。”所以鸡自古以来就是吉祥的象征。说到鸡的吉,我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秦地最西端的宝鸡市,因为那里有一个美丽了几千年的传说。相传春秋时期,众多诸侯国之中的秦国秦文公,有一天率领他部下的一班人马浩浩荡荡地外出打猎,途中忽然看见一男一女两个十分可爱的童子兴高采烈地朝他们走过来。只见秦文公看得出了神,于是有个谋士就对他说,“主公,这两个童子是两只宝鸡。你若能抓到雌鸡,即可称霸,而若能抓到雄鸡,则可称王。”就这样,谋士的话音刚落,两个童子真就顷刻之间变成了一雌一雄的两只美轮美奂的宝鸡。秦文公最终猎获了鸣叫得胜似“天乐之声”的雌鸡,一路高兴不已地回去后,果然很快就因此成了当时诸侯国的霸主。到了唐肃宗至德二年,因为陈仓这个地方有过“鸡鸣之瑞”,于是即改陈仓为宝鸡,至今算起来这个美名已有一千好几百年了。
还有传说称,鸡鸣日出可以带来光明,能驱除妖魔鬼怪。所以诗人毛泽东的“雄鸡一唱天下白”,白居易的“深山月黑风寒夜,欲近晓天啼一声”,还有李贺的“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等等这些已经或必将永世流传的诗句,则更是把鸡的吉祥之意升华到了空前的层次,令人回味无穷。
再说鸡的仁。鸡的行侠仗义仁厚诚朴的动人故事,可以说真是不胜枚举。《西河记》载:“凉州罪人于市将刑,忽有一白雄鸡飞于人边请命,引颈长鸣,伏地向吏,驱之去辄来,刺史张义免其坐。”你看,这只白雌鸡,为替他人一死,竟是宁可“引颈长鸣伏地”,伸长自己的脖子,急切地苦苦哀求行刑的官吏放了犯人,把自己的头砍掉算了。虽然行刑官不断地驱赶它,它也是被赶走后又坚决地回来,誓死牺牲自己,救人一命。并且还真的就感动了刺史,使被押上刑场的犯人终免一死。一只小小的白雌鸡,能慷慨舍身救人,这仁侠仗义的风骨,能不叫人肃然起敬么?汉时的韩婴在他的《韩诗外传》中说:“君不见夫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先不论韩婴所说鸡之五德中的其他四德,单说“见食相呼者仁也”这一德,也真是感人至深。鸡之“仁”的天性,绝非杜撰。笔者少时就在老家时常看到鸡的“见食者相呼”的动人情景。一大群鸡,如果哪个一旦刨到了食物,就一定是“咯咯咯”地把“父老兄弟姐妹”全都唤来一起共享,那亲昵的情状,常叫我驻足凝目,久久不肯离去。当然那时毕竟年少不甚更事,对鸡的“仁”德大半只是好奇,并不深解其中的意蕴。而当以后一经有了些阅历,则豁然明白了鸡的“仁”德何其贵也!
说到鸡的勤,我觉得鸡的“守夜不失时者信也”中的“信”这一德,同样鲜明地透射出了鸡的勤。比如唐李商隐的《赋得鸡》诗中就说:“可要五更惊晓梦,不辞风雪为阳乌。”唐李频也有诗曰:“不为风雨变,鸡德一何贞。在暗长先觉,临晨即自鸣。”还有宋人的诗:“君园稻富非争食,省树枝深未许栖 。但得齐蝇无乱响,不辞风雨五更啼。”诗人们就是这样反复从鸡的守信中揭示鸡的勤劳的品德。又是“不辞风雨为阳乌”,又是“在暗长先觉,临晨即自鸣”,又是“但得齐蝇无乱响,不辞风雨五更啼”,如此强调鸡的勤,也可谓至再至三。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鸡就是这么的勤,所以诗人们也就这样地吟。
最是元时有人写鸡的勤写得动情:“五更引吭震户牖,横挺无复须元戎。明星已高啼未已,云际腾上朝阳红。老夫抱病气已索,赖汝豪壮生胸中。明朝舂黍得碎粒,第一当册司晨功。”你看鸡的一个勤把主人感动成了什么样子。因为鸡的辛勤不怠,主人再也不用依靠别的办法艰难地掌握时间了。因为鸡的勤劳不怠,更使得体弱多病的主人居然也重新焕发了生命的活力。鸡的功劳也真是不小,所以主人深情地断然表示,明日舂米若是得了精细的碎米,第一就是先要好好地把鸡的功劳犒劳一番。总之,关于鸡的勤,古籍中的诗文,可谓俯拾皆是,举不胜举。就这么说着说着,我忽然又想起老妻在世时,一夸起从小就爱干活儿的小女来,便无不欣慰地说:“鸡是刨食吃的虫虫儿,是靠自己辛勤劳动生活的。我孩儿属相鸡,和刨食吃的鸡一样爱劳动,好!”老妻的“鸡刨食说”,也真算得上是对勤劳的鸡的“一曲颂歌”了。怎能忘记我家过去的一大群鸡,或在场院,或在家院,或在附近庄稼地的田垄里,总是埋头苦干地刨食不止。鸡的勤勤恳恳,自力更生的天性,实在是难能可贵,所以历来备受称赞,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美好的印象。
说到鸡的种种趣闻,真是汗牛充栋,一时半晌说不尽。因为是喜迎祥瑞吉庆的新春佳节,说鸡只是抒发内心的高兴,所以我得马上带住了,并热诚地给千家万户的朋友们拜个鸡年和吉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