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命理资料 > 正文

古代汉语(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定义

本义:词本来的意义。

引申义:指在本义基础上,沿着它的特点所决定的方向,按人们的习惯发展、派生出来的意义。根据与本义关系的亲疏远近可将引申义分为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直接引申义是直接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义则由本义辗转再引申(即由引申义再引申)而来的意义。词义的引申一开始都出现再个别语言实践中,如果某一个新义再语言实践中被人们反复使用,成为该词的一个固定、稳定的义位,使成了该词的一个引申义。

(二)如何确定本义

1、分析字形

汉字的形体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造字阶段它所代表的词的意义,因此探求词的本义需要借助字形的分析。所谓字形,指的是小篆及小篆以前的文字形体,比起楷书来,它们距离造字时代要近得多,写实象形的特点更为明显。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 通过系统分析小篆字形来确定本义的专著。许慎的《说文解字》多能申明字的本义。后代又出土了甲骨文、金文等文字资料。这些都是我们分析字形、探求本义的重要的参考。

汉字的造字法是以象形为基础,越是早期的汉字,象形程度越高,对词义的提示性越强。随着汉字形体结构的历时演变,其象形程度越来越低,直至成为不象形的象形字。因此借助字形探求词的本义,应尽量根据古文字。对于象形、指事、会意字,可以直接利用它们的形体来考察本义。

A象形字如:

元:本义为人头。《左传·信公三十三年》:“(先轸)免宵入状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

B指事字如:

亦:本义指人之腋窝。《说文·亦部》:“亦,人之臂亦也。”

C会意字如:

戒:是双手拿着戈的形象,本义为警戒。《说文·廾部》:“戒,警也,从廾持戈,以备不虞。”

D形声字:要凭借它们的表意成分--形符来分析它们所属的意义范畴,进而在若干义项中找出本义。如:

题:额头(本义)、物之端、标识、题目、签署、书写、题本

2、依据文献资料

通过分析字形来确定词的本义只是探求本义的途径之一 。为了考证这个推求而得的本义的正确性,必须到古代文献里去寻找例证。因为词义是在词的具体运用中体现出来的,字形不能脱离词的运用而直接表示词义,它对词义只是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而且由于造字法的不同,词义的性质不同,这种提示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差异的。注意文献的时代性。

(三)词义引申的方式

(四)分析本义和引申义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词义引申和词义更替的区别

词义的更替是指某词在产生新的意义的时候同时排斥旧的意义。“脚”本义是小腿,变为指“足”后,就不再指小腿了。

词义的引申是指某词产生了新的意义以后,并不排除原来的意义 。“道”虽然产生了“达到道德标准的途径”“正当的手段”等新意思,但本义“路”一直保持下来。

2、注意引申义和假借义的区别

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而假借义是由于“本无其意,依声托字”而产生的,是某字被假借后所具有的与本义无关联的意义。“孰”本义为生熟,假借为谁

3、注意语音与字体的变化

“骑”由“骑马”引申为“骑兵”读去声,语音变化了

“解”由“解散”引申为“懈怠”,字形变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