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蟾祖师
白玉蟾祖师,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紫清、白叟,号海琼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等,著名道士、诗人、书画家。白祖为全真南宗祖师,南五祖之一。道教尊为“紫清殿派神霄辅元真君五雷演法天尊”、“清明文教总治司白真人”等。白玉蟾祖师为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琼州(今海南琼山)人,一说福建闽清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曾举童子科。及长,因“任侠杀人,亡命至武夷”。十二岁举童子科,谙九经,能诗赋,且长于书画。遂笃志玄学,别家遍访名师,苦志修炼,参游各地,於惠州得遇泥丸真人,扔归罗浮,授以金丹火候之法,后居武夷山得道,称为琼绾紫清真人。后出家为道士,师事陈楠九年,陈楠逝后,游历天下,后隐居著述,致力于传播丹道。
南五祖宝诰志心皈命礼。明真正道,行化南天。九皇降迹于天台,一脉浚通于刘祖。采琼花之仙异,着悟真之丹书。道付杏林,不日还元之编集;法通鸡足,丹髓复命之书成。真人挺出惠州,信地悟超神俊。刀圭人口,神化无方。施雷雨于掌中,苏生民于世外。德彰南海,获琼玉之英标;道遍遐荒,饫法言之灵妙。龙虎罗浮之迹,武夷玉隆之书。过化多方,真文备着。为神仙之首冠,集前代之范模。誓愿弘深,慈悲仁圣祖师。悟真紫阳真人。杏林翠玄真人。道光紫贤真人。泥丸翠虚真人。琼璃紫清真人。五祖蒇道天尊。海琼白祖诰志心皈命礼。弱冠求真,海南访道。淡心于金玉锦铺,矢修于餐雪卧冰。跣足蓬头,在在不随俗貌;餐霞服气,时时苦积贞修。画梅画竹以自娱,且饮且吟而弗倦。风流自在,道法无边。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紫清殿派,神霄辅元真君,五雷演法天尊。志心皈命礼。芝城托迹,紫府归真。古井重波,救生民于危厄;丹田一炁,修心性于幽岩。受灵宝真人之宠惠,得闻大道;随宏教真人之指引,认识玄阶。蓝服朱履,秉儒风而脱苦趣;童颜鹤发,悟玄窍以证霞班。黄鹤楼中司炉鼎,紫云洞里采芝泉。授丹不懈,恻隐常存。济困无遗,仁慈固有。一心一德,至显至灵。通明达圣,卫道惠民使者,翊运默化白仙师。至心称念五雷演法天尊,不可思议功德。
白玉蟾少年即谙九经,能诗赋,善于书画。曾拜陈楠为师,学习、隐居于武夷山,尽得玄妙。后云游于我国南方地区,传经布道。
白玉蟾所创建的内丹派南宗和其内丹派学说,对宋以后道教的修炼及理论有较大的影响。其内丹学说的中心为“精、气、神”说。
据称:“人身只有三般物,精神与气常保全。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xián)。其气即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岂知此精此神气,根于父母未生前。三者未尝相返离,结为一块大无边。”他主张内丹性命双修,先命后性,以三教合一为基础,提出“圣即仙之道”、“心即佛之道”,后人称其为“心通三教,学贯九流”。
白玉蟾以内丹功法兼行神霄雷法,他将内修与雷法相结合,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内丹宗法。
关于他的书画艺术,至今尚见的有,草书《足轩铭》、行书《仙庐峰六咏》诗卷、草书《天朗气清》诗卷等。他亦善画竹,且工画人物等。其说“竹之清虚石坚硬,以此发明真心性。”现其画迹犹存的有《修篁映水图》、《紫府真人像》、《展上公像》、《纯阳子像》、《醉道士图》等。
后世评说:白玉蟾才华横溢,不但书画著称于世,而且气度不凡,无论是在理论创建上,还是在内丹、雷法修为方面,都堪称当世第一人。
白玉蟾祖师一生传世的著作较多,雷法方面的主要有《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注》、《书符内密》、《坐炼工夫》、《玄珠歌注》等;诗词方面的主要有《海琼集》、《海琼集词》、《海琼问道集》、《上清集》、《玉隆集》、《武夷集》等。
一、因梦受白玉蟾蜍而名玉蟾,师从泥丸陈祖
据《海琼玉蟾先生事实》等记载,白玉蟾祖师,海南琼州人,祖籍福建闽清,出生时,母(《神仙通鉴》称是父振业梦道者以玉蟾蜍授之)梦一蟾蜍白物,父早殁,母改嫁雷州白姓人家,故更名白玉蟾。
自幼聪颖过人,喜读诗书,过目不忘。12岁举童子科,谙九经,能诗赋,更长于书画篆刻。幼年出家,拜陈泥丸祖师为师。据其弟子彭耜《海南玉蟾先生事实》载,白祖在广东罗浮山拜陈祖(字泥丸,南宗丹鼎派四祖)为师,学道九年,得其丹诀。
白祖博学多才,悟性甚高,深得陈楠器重,将其携往福建武夷山中,悉心传授其内丹术。陈祖羽化后,白祖沿长江一带云游,西至巴蜀,东到广闽。蓬头跣足,一衲弊甚,而神情清爽,与弱冠少年无异。
每往来于名山大刹,神异莫测,时人称其入水不濡,逢兵不害。喜饮酒,不见其醉。曾在杭州游西湖时堕入水中,同船的人绕湖寻觅不见,第二天早上,见白祖在湖上悠然自得,飘立水上,见者无不惊奇。
曾作诗:“千古蓬头跣足,一生服气餐霞,笑指武夷山下,白云深处吾家。”嘉定五年白祖得陈祖丹法。成道后,在武夷山止止庵传播金丹大道,并仿天师道,设立“靖”的教区组织,从此南宗丹鼎派正式有了自己的教团、宫观。其中,止止庵也由此成为道教南宗祖庭。
二、建醮玉隆宫为国升座,九宫山瑞庆宫主持国醮
嘉定年间,应宋宁宗赵括之召,赴南宋京都临安(今杭州)。赵括向其请教养生之道,白祖应对如流。宁宗感其道学高深,令修太乙宫,钦命白祖为太乙宫主事,撰述丹道之作。
惟白祖道心清澈,淡漠荣禄,未几,便不辞而别,重返武夷并浪游江南名山,拜谒道教圣地,往来于罗浮、武夷、龙虎、天台、金华诸山间,所过之处,均题咏。
嘉定十一年,宋宁宗降御香,建醮于洪州玉隆宫,白祖“为国升座”;后又在九宫山瑞庆宫主持国醮。作为金丹道法的传人,白祖致力于传播丹道,组织教团。其时,由于白祖的努力,南宗丹鼎派人才辈出,教团组织也初具规模。
并取汉天师“二十四治”法,按“师家曰治,民家曰靖”的传统,立“靖”为建宗传法之所。彭耜曾语其徒林伯谦曰:“大凡奉法之士,其所以立香火之地,不可不奏请靖额也。”立“靖”以为香火之地,内丹修炼、行诸法术、传道讲授之用。这也标志着南宗至此形成道教社团。
晚年的白玉蟾曾经隐居于海南定安的文笔峰修道传教,他常在峰顶步罡踏斗,感应天地风雷。至今文笔峰顶上有大脚印,据说就是玉蟾祖师步罡踏斗嵌下的足迹。
相传他还模拟蟾蜍发声方式,练就了雷啸神功,啸声一出,形成巨大的冲击波,霎时间飞沙走石,山摇地动,任何妖魔鬼怪,即现原形,无处逃窜,真是令人惊叹无比。
三、白祖才华横溢精通玄理,出口成章文不加点
白祖才华横溢,精通玄理,出口成章,文不加点。能诗善赋,工书擅画。是有名的仙家才子。平生无书不读,尤以书法造诣为深。擅草书,兼篆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天朗气清诗贴》就是白祖的传世之作,行笔气势不凡,情感淋漓尽致,显张旭、怀素之墨韵。
白祖还是画家、诗人。其画精于梅竹和人物肖像。其诗文自南宋至近代1969年的七百多年间,多次刻印。有《宋白真人玉蟾全集》11卷,约八十万字。白祖著有《道德经章句注》,学者评其“文简辞古,言奥绝伦,乃为千金之注。千古来唯此注堪与王弼本比纶!”
白祖为人豪爽侠义,狂饮而不醉,常乘兴即席挥毫,所作篆、隶、草书,所画人物、梅竹,恣肆超妙、奇拔俊逸,在闽浙、粤、赣、鄂一带颇有影响。近代一些书画家的梅花、草书即源于此。
著有《海琼问道集》、《上清集》、《紫清指玄集》、《海琼白真人语录》、《海琼玉蟾先生文集》等十几种修真专著,闻名朝野。
《道 情》白玉蟾白云黄鹤道人家,一琴一剑一杯茶。羽衣常带烟霞色,不染人间桃李花。常世人间笑哈哈,周游四海你为啥。苦终受尽修正道,不染人间桃李花。常世人间笑哈哈,争名夺利你为啥。不如回头悟大道,无忧无虑神仙家。清静无为是吾家,不染凡尘道根扎。访求名师修正道,蟠桃会上赴龙华。
道情,赵净颐 - 道情
《道情》是我国宋代历史上道家最杰出的诗人之一,道教南宗白玉蟾祖师的诗词名作。
很多人都听过这首《道情》,这是白玉蟾祖师对其修道生活的描述。这种逍遥自在、超凡脱俗的境界令人向往。这正是神仙的生活:相伴白云与黄鹤,弹琴舞剑品茶,身上带着山林之气,不贪恋尘俗的世界。然而这种神仙的境界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达到的。人们只看到了白玉蟾祖师得道后的逍遥,而没有看到他修道时的艰难。事实上白玉蟾祖师早年的修行之路是相当辛苦和坎坷的。
早年那个蓬头赤脚、衣衫褴褛的慕道者,也许才是真实的自己。修道的勤苦,无人能知,世人只看到了你成道后的神迹、仙踪,没人了解你修行路上的坎坷艰难。人生是“苦”,苦是人生的常态,在苦中才能体会道的真谛,不经历“苦”,无法看见“道”。对比祖师的学道之路,我们目前的种种苦难,又算得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