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十二地支表示,23点到1点为子、1点到3点为丑、3点到5点为寅时,依次递减。
日出时称为旦,日落时称为夕、暮、晚。 太阳中间的时候叫白天、正午、亭午,差不多白天的时候叫角落里,偏西的时候叫时日昴。
天黑后黄昏,黄昏后由人决定,人决定后是夜半(或称夜分),夜半后是鸡叫,鸡叫后是无知旦,平明这是天一亮的时间。 古人一天吃两顿饭,吃饭在日出后的角落里,这个时间叫做吃饭时或吃早餐。 晚饭是在日晷后的日子进入之前,这个时间叫做盛时。
因为钟表是用二十四小时计时法计时的,而壬申的时候是用十二点计时法计时的。 十二点计时法以两小时为时间,同时是生肖属性中与时间相对应的名称。 第一只小老鼠计时时间是从晚上十一点到一点。 这样,到申猴属的时候,到了下午3点到5点的时间。
十二时辰由来
十二时辰,十二时辰来源已久,西周时候就已经开始使用了,在《周礼·春官·冯相氏》中记载:“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时间的分割以十二累进,一纪十二年,一年十二个月,一日十二时辰。古代人民将一个昼夜划分成的十二个时段,用来记录时间,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个小时,十二个时辰就是24小时。这种计时方法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十二时辰,是古代的天文学家通过长期夜观天象所总结出来的规律,并赋予了它十分贴切的一个叫法,和地支的十二个支恰好对应了起来。其实,十二时辰的命名并不是胡编乱造的,是有它的科学依据的!
子时,二十三点至一点。这个时候,老鼠的活动最为频繁。
丑时,一点至三点。牛有反刍的习性,这个时候牛的胃开始了二次消化。
寅时,三点至五点。老虎作为昼伏夜出的动物,此时最为凶猛,而人们这时候却处于熟睡之中。
卯时,五点至七点。天亮了,兔子一早出窝开始觅食。
辰时,七点至九点。此时,天空中最容易起大雾,而龙是人们神话中神龙见首不见尾不见尾的。
巳时,九点至十一点。大雾散去,阳光照耀,冷血动物蛇出来晒太阳,此时蛇最活跃。
午时,十一点至十三点。烈日当头,赤日炎炎。又正值中午时分,像马一样形如烈火。
未时,十三点至十五点。露水已被晒干,天气也逐渐转凉,没有了蛇虫的袭扰,是放羊的好时间。
申时,十五点至十七点。这时候天气变得清凉起来,树上的猴子们开始玩耍嬉闹起来。
酉时,十七点至十九点。太阳落山,天气渐渐黑了,家家户户的鸡天黑前必须要上架,因为天一黑,鸡就看不到路了。
戌时,十九点至二十一点。人们马上要睡觉了,带着狗四处溜达一圈,看看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亥时,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深夜时候,猪又开始拱槽了,听着这样的声音,又该为它添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