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易经术数 > 正文

潮评丨大学“卜卦课”成网红课 ,体会背后的传统文化才是真意

图源:三湘都市报

近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80后”副教授陈岘上的“卜卦课”成了网红课,他的课堂总是座无虚席,甚至常有旁听生“蹭课”。陈岘的课,乍一看似乎与大学课程不太相符,都是卜卦、体验“非遗”工艺、沉浸式逛博物馆和历史遗址……却因此让学生学习兴趣萌生。

人均面前摆着50根算筹,学习大衍筮法,这种上课方式确很另类。不少人因此担忧,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不会让学生偏离正常的学术道路,影响他们对现代科学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掌握?

但陈岘教授的课程成为“网红课”不仅在于了解“卜卦”,更在于了解它背后所承载的教育理念和文化使命。实际上,陈岘老师在教学中并未宣扬迷信,他只是以“卜卦”为切入点,进而让同学了解《周易》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影响和实践,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卜卦以及传统文化背后的哲学思想与文化内涵。不少大学生说:“在老师的讲解之下,春秋笔法跃然纸上,稍显枯燥和复杂的公羊学文献也变得有意思和有条理了。”通过陈岘的课程,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

陈岘的课程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2023年,他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书院》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近年来,各地高校都在积极开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譬如烟台大学的篆刻课堂已成为学校传承传统文化的品牌之一,同时学校还开设公共必修课程“非遗概论”“中国传统民居”等课程,引起了大批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这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能够让学生们突破时空限制,亲身感受历史与文化的细节美。

不必将卜卦看成洪水猛兽,卜卦毕竟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存在过的事物,它虽体现了古人了解自然与世界的局限,但要想了解一些传统文化,难免要接触到这些理念。传统文化中难免有糟粕与精华相伴相生,除其糟粕扬其精华即可。将卜卦当成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体会古人测量自然界、认识社会关系的思路和背后的文化才是关键。只有务实,传统文化才能在扬弃中传承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