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易经术数 > 正文

天干地支代表的含义,看似复杂,记住对应的22个字,掌握不难!

天干地支代表的含义,看似复杂,记住对应的22个字,掌握不难!

一年有12个月,分大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共计364;比阳历的天数,少了11天多,因此阴历制需设立闰年,以补足阴阳四时。

设置闰月的方法,是三皇五帝中的尧帝命羲和氏首创,他按照日月星辰的规律,制定出了天时节令,来调整每个年岁。

一年有四季,共分12个月,地支月令也有12位。古人将每年春夏秋冬的第一个月,用“孟”字来代表,分别是:孟春(1月)、孟夏(4月)、孟秋(7月)、孟冬(10月);四季的第二月,用“仲”字来代表,分别是:仲春(2月)、仲夏(5月)、仲秋(8月)、仲冬(11月);四季中的第三个月,用“季”字来代表,分别是:季春(3月)、季夏(6月)、季秋(9月)、季冬(12月)。

但在国学文献资料中,我们会发现,古人最初对一年的划分,并非是春夏秋冬四季,而只有“春秋”二时。

“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

所以,故人最初将春冬表示一年。历法后来精密后,古人再从春秋二时,细分出了冬夏二时,这才有了春夏秋冬。古人排列四时顺序时,还会写作:春秋冬夏。

除了上述的纪月方法,古人还根据天干地支的“月建”排列方式,作为新的纪月方法。这个12月建法,正是按照12地支文化来进行的。

比如,正月建寅,叫做“建寅之月”;二月建卯,叫做“建卯之月”,依此类推,直到农历的12月建丑,叫做“建丑之月”。

那么,您知道22个天干地支中的每一个字,所代表的真正含义吗?看似深奥复杂的传统 《周易》国学等文化,只要掌握与其对应的22个字,再来学习研究,即可登堂入室,豁然开朗。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以下付费内容更精彩、更实用。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如果喜欢,欢迎订阅购买专栏,或私信互动!)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