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易经术数 > 正文

故如甲木寺

故如甲木寺也叫古如江寺,位于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门士乡卡尔东的一座雍仲本教寺院。

西藏古象雄王国的都城穹窿银城,就在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门士乡卡尔东城址,位于海拔4400米的卡尔东山顶,面积10余万平方米。琼隆银城(Khyung lung Dngul mkhar),也有的叫琼隆银堡,藏语为“琼隆威卡尔”。“琼”是大鹏鸟之意,“隆”即“地方”,“琼隆”也就是大鹏鸟居住的地方。“威”本意是银子,这里引申为银色,“卡尔”是城堡之意。简而言之,琼隆威卡尔即“大鹏银城”。

寺院历史该寺由琼追·晋美南卡多杰兴建。1924年琼追赴阿里时,确信卡尔东便是传说中的象雄王宫穹隆银城。那次他和博尼加赞共同转完神山冈仁波齐后,赴芝达布日寺,又折至卡尔东,参拜了本教大师占巴南喀的修行洞及卡尔东的石佛像,最后到附近的曲龙村修行了一百天。在曲龙村,他查看了曲龙遗址,因为有人认为该遗址才是穹窿银城。当时,卡尔东周边土地均属札达县曲龙村(日后调整行政区划时,古如江寺及卡尔东均被划给噶尔县门士乡,从此同曲龙村分属两县。)琼追想在卡尔东建雍仲本教寺院,首先要经曲龙村头人同意。

琼追的亲传女弟子次仁卓玛回忆称:“曲龙村信佛教,比较虔诚,琼追大师总是说本佛一家,感动了他们。他在印度的时候,这边派人派马从印度请他回来,捐地给他建寺庙。他那时身体好,亲自带人去印度买木头,用牛车从札达运过来。”

建寺时,琼追的父亲派人用35匹牦牛送来一套《甘珠尔》、一套《丹珠尔》以及其他经文。1936年,本教寺院梅日寺堪布丹巴罗追应邀来古入江寺,同意故如甲木寺成为梅日寺的分寺,并且认定琼追为8世纪本教圣人占巴南喀的转世。琼追成了本教后弘期在阿里重兴雍仲本教的第一个人。

教学体制按照苯教传统,入寺僧人按照戒律可以分为“格次”、“宗竹”、“格龙”三个层次,初入寺的僧人称为“格次”,在研习各种苯教经典的同时严守4条戒律:不乱淫、不偷盗、不杀牲、不说谎;熟背经文《根扎》、《东疆昂尚》、《足戈》等。宗竹则要求在格次的基础上遵守25条戒律,而等级最高的格龙,则要在“宗竹”规范的基础上再遵守250条戒律,要学习般若经、九乘学、中观论、俱舍论、戒律学等,必须在密宗学院修炼坐禅3年,修完后3年内不允许吃晚饭,不吃宰杀的牲畜肉。在职衔上,苯教寺院也和其他藏传佛教相仿,设有总理寺院事务的“堪布”,以及负责向僧众讲经的“苯洛”。

目前,小小的故如甲木寺只有7名僧人,现存经典超过2万册,其中苯教经卷大约为50%,其他则囊括了藏传佛教格鲁、噶举、宁玛等派的重要典籍。每年接近藏历新年的时刻,故如甲木寺还会按照苯教传统举行法会,进行“羌姆”演出,以驱鬼祓魔,在铙钹、巨型鼓等乐器的伴奏下,僧侣身着华丽的长袍,头戴巨大的面具进行舞蹈,在故如甲木寺羌姆表演的角色中,除藏传佛教神祇之外,还保留着苯教传统信仰的“年神”、“赞神”等。

雍仲本教雍仲本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万八千多年前的古象雄王朝,古象雄的王子幸饶弥沃如来佛祖(释迦牟尼佛前世“白幢天子”的师父),为了救度众生而慈悲传教了“古象雄佛法”,也就是“雍仲本教”,“雍仲本教”是幸饶弥沃如来佛祖所传的如来正法。雍仲本教的《甘珠尔》其实就是藏族一切历史、宗教和文化的滥觞与源头,是研究藏族古代文明的极其珍贵的资料,这也是任何藏文化研究者都无法绕过的一块重要领域。2013年7月,“古象雄佛法”大藏经汉译工程已经被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点科研课题。

从公元七世纪印度佛教传入吐蕃以后,印度佛教与本波佛教之间各自互相吸收了许多对方的内容而各自得到了发展,因为印度佛教与本波佛教在信仰的本源上是完全一致的。

印度佛教大量吸收了本波佛教的内容,使其能够更深入地根植于当时的社会并逐渐发展成为了现代的“藏传佛教”。

在富饶灿烂的藏族文化遗产中,辉煌鼎盛的古象雄文明以 “雍仲本教”的传播为主线而得到发展,由于本教文明产生的年代久远,传播地域广阔,对藏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极其深远的重要影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世人根本不知道“古象雄文明”,甚至连许多西藏人自己都不了解。他们只认为印度文化对西藏文化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所有来自印度的文化” 都具有伟大的价值,并且错误地认定西藏本土宗教以及印度文明以外的东西对西藏文化的形成都没什么贡献和价值。就连很多藏人自己也都误认为,在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之前,西藏根本没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而且文化非常愚昧落后等等。这种荒谬的说法被一些正统的狂热者宣扬了数个世纪,正是由于这种状况的长期延续,导致了西藏真实历史和本土文化的遗失,同时也限制了学者们对古象雄文明和本教研究的兴趣,但此状况已经有所改变。

我们现代藏族同胞许许多多的习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时代所留传下来的。比如藏族同胞的婚丧嫁娶、天文历算、医学文学、歌舞绘画、出行选宅、则选吉日、驱灾除邪、卜算占卦等等在某种程度上也仍沿袭着本教的传统。藏族同胞还有许多独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撒风马、悬挂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本教传统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嘛智牟耶萨林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玛盘、酥油花甚至使用转经筒等等,这些都是本教的遗俗。

寺院建筑故如甲木寺和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类似。正殿中央为琼追的灵塔,并挂有一张琼追的大幅黑白照片。

小小的故如甲木寺,是阿里地区现存唯一的苯教寺庙,坐落在象雄琼钦崩巴山麓。主要建筑由卡洞拉康、祖拉康(有立柱24根)、藏康(有立柱5根)、噶丹居拉康(有立柱6根)等单元组成。

按照苯教传统,故如甲木寺的两间正殿和偏殿等主要建筑都以醒目的白色为主色,正殿“祖拉康”中的44座转经筒,前来膜拜的藏族信众也严格按照苯教传统按照逆时针顺序一一旋转。在苯教寺庙中,装饰、法器、壁画、殿堂大都严格遵守3、6、9、12等以3为倍数的比例建造。

历任堪布琼追·晋美南卡多杰(第一任)

丹增旺扎(第二任)

古象雄王国遗址

穹窿银城,是西藏传说中的象雄都城,在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门士乡卡尔东城址,位于海拔4400米的卡尔东山顶,面积10余万平方米。2012年6月—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对“穹窿银城”及古如江墓地进行了测绘和试掘。

据汉文和藏文典籍记载,古象雄王国在7世纪前达到鼎盛。《藏族人口史考略》一文记载,根据军队的比例,象雄人口应不低于1000万。后来,吐蕃逐渐在西藏高原崛起,到公元8世纪,彻底征服象雄古国。此后,象雄文化渐渐消失。

西藏本土古老佛教雍仲本教的文献被专家称为“象雄密码”。《吐蕃王统世系明鉴》记载:“自聂赤赞普至墀杰脱赞之间凡二十六代,均以雍仲本教护持国政。”而当时的古象雄文字,主要用于本教经书典籍的书写。据《西藏王统记》《朵堆》等典籍记载,象雄人辛饶米沃佛祖对过去原始本教进行了许多变革,创建雍仲本教,被称为西藏最古老的古象雄佛法。辛饶·米沃佛师首先创造了象雄文字,并传授了“五明学科”:工巧明(工艺学)、声论学(语言学)、医学、外明学(天文学)和内明学(佛学)。古象雄文明就以“雍仲本教”的传播为主线而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