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易经术数 > 正文

阳历?阴历?我国通常用的是阴阳历法

春节马上就到了,大家知道,春节是农历的正月初一,在古代又称为“元旦”。自从引进太阳历后,“元旦”就变成阳历的元月一日。

“阳历”又是什么呢?阳历又称为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就是一年,地球自转一圈就是一天,一年大约365天。

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但是太阳历的月与月亮的圆缺变化无关。

如今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闰,即每四百年中有97个闰年。公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积3300年才差一日。

而我国历史上一直使用的是阴历,又叫夏历,相传是夏朝使用的历法。历史上各个朝代都对历法进行修改完善。

我国的阴历,实际上是种阴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以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周为一月,一年一般也是十二个月;以地球自转一圈为一日。

阴历的月是以月亮的阴亏圆缺周期来定的。但是阴历一月之长,即月亮绕地球周期约为29天半;而太阳年一年之长,即地球绕日的周期约为365天又四分之一日。如以12个月为一年,只有354天或者355天,与太阳年相差几乎11天。于是阴历每隔二到三年又设了闰月,大约每三年有一个闰月年。即平年十二个月,闰年十三个月,约有三百八十多天。

为了有效地指导农业,农历又设立了二十四节气,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二十四分之一的时间为一个节气。即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等到了下一个立春需365.25天,于是阴历的立春就会在闰月年中出现2次,就是所谓的“双春年”。

这样就使地球太阳月亮在历法中的作用有效地结合起来。我国古代最准确的历法是南朝的祖冲之编撰的《大明历》。祖冲之不仅在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还精确计算出阴历的闰月为每391年有144个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