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峄阳牛山孙氏五世七支各支房的家史上,最为扑朔迷离、曲折隐秘的当属二支二房了。由于历史的原因,二支二房在家族修谱中历次失续,历经三百载,代及十余世,直到七修族谱才正式续入谱谍。由于年久失续,多年来,对于二支二房特别是八世戊寅公的家族迁居史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二支二房族人三百多年来一直无法入谱,在家族迁居发展过程中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隐情呢?
据《峄阳牛山孙氏族谱·家世考》记载,五世二支大京公,生三子,长子名渊,次子名沼,三子名止。大京次子孙沼之子成仁,于崇祯十—年(1638年)生子戊寅。顺治七年(1650年),父子北山同为贼所害。
因此,三百多年来,在牛山孙氏家族中,一直都认为二支二房后继无人,从二修族谱开始,二支二房就此失续。一直到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六修族谱时,经孟家庄葆寰、柏山茂芳等多次前往牛山老家联络、申明,家族始知二支二房后人已遍及枣庄、山亭、柏山、陈楼、横山等地,族众达十余万人。
峄阳牛山孙氏宗祠大门
既然《家世考》记载,成仁和戊寅“父子北山同为贼所害”,而且戊寅“被害”时年仅十二岁,那么,二支二房的后人又从何而来呢?
据葆寰公、茂芳公考证,顺治七年(1650年),成仁和戊寅父子的确在北山为贼所害,但害未及死。戊寅公一支僻在山里,又繁衍生息下来。据七修《族谱》记载,戊寅,名永昌。配孟氏,生三子。长子世祯,次子智,三子丕勋。这些事实目前都有谱碑和碑文为证。
由于戊寅三子丕勋为横山门,纳入二支二房世系存疑,因此,暂时不予讨论。本文主要以世祯和智现有碑文史料作以研究论证。目前,比较有力的证据就是戊寅长子世祯现存的谱碑碑文。
这块谱碑现存于山亭区北庄镇黄庄村,共两块。一块为世祯的谱碑,另一块为世祯曾孙毓桂的谱碑,立碑时间均为民国十九年(1930年)。
黄庄世祯公谱碑
世祯谱碑虽然风化严重,但上面模糊的字迹仍依稀可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枣庄车站街景明曾拓录了这块谱碑的部分碑文。碑文内容如下:
“公讳世祯,字斡廷,行一。系出牛山二房。先世住西暨(今西集)北沙冯村,颇有家资。乾隆五十五年迁滕东智五堡孟家庄安家焉,配杨氏,生男二人孙六人。”
通过这则碑文记载可知,世祯公系牛山孙氏二支二房,先世住西集北沙冯村,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迁滕东智五堡孟家庄(今黄庄)安家。
另外,在世祯谱碑中提到的“先世”住址西集北沙冯村还有一篇碑文,对于二支二房的迁居家史记载更为详实。
羊庄镇沙冯村简介
沙冯谱碑的发现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邹坞镇陈楼村景新带钟厚等八九个人,到沙冯村为先祖上坟时,曾在村西南一里许发现牛山孙氏二支二房十世庭琚和淑哲父子的墓碑及谱碑各一块,钟厚遂将碑文如实抄录。可惜这几块石碑后来均于文革时期被毁。虽然石碑被毁,但景新抄录的碑文却成了研究二支二房迁居史的重要史料。其碑文内容如下:
恭维我祖上以来,谱系牛山,以后始迁陈庄湖,继迁初头埠,茔墓俱在。彼及国初,我曾祖复建业于沙冯时,我祖年近成人。讵意曾祖去世,治理无人,维我祖内训子孙,外勤稼穑,遭家不造而厥绪延以不坠。更可念者,我祖父临终嘱我父卜葬于此,撰文勒石,子孙世守之。我父哭受遗命,奉我祖安葬于此焉。无如立志未及而我父长逝,故孙等敬承父志,略叙始未,建碑以志不朽。(标点为笔者后加)
这则碑文是二支二房十二世栋、桢、相、桐四兄弟,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为其父淑哲和其祖庭琚树碑的同时,所立的一块介绍家史的谱碑。
沙冯村谱碑碑文
碑文开宗明义,明确告诉后人,“祖上以来,谱系牛山,以后始迁陈庄湖继迁初头埠(今朱子埠村),茔墓俱在”。也就是说,牛山孙氏二支二房七世成仁公因岁欠年荒,从牛山携全家始迁枣庄陈庄湖(今陈湖),后来又迁到朱子埠定居。这里所谓的“茔墓俱在”应是指七世成仁公之墓,或者是成仁公和其子戊寅的茔墓。
从家谱记载来看,戊寅公葬于初头埠。但黄庄世祯公的碑文却明确记载着“先世住西暨(西集)北沙冯村,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迁滕东智五保孟家庄(此处传抄有误,乾隆五十五年应为世祯树碑时间,而非迁居时间)”。其中,“先世住西暨北沙冯村”中的“先世”应是指其父或祖父以上。世祯之父为戊寅,祖父为成仁。成仁茔地既然在初头埠,那么住在西集北沙冯村的“先世”就只能是其父戊寅了。
如果仅仅是世祯之弟智住在沙冯,是不可能称之为“先世”的。而且,沙冯祖茔现有两处,一处是村子西南一里许,也就是庭琚和淑哲父子的茔地。另外村子中间还有一处茔地,陈楼钟科等已在此立有“后土碑”,每年清明都要和其他族人到此上坟。那么,这里会是谁的茔地呢?按照谱碑碑文推断,此处只能是戊寅和其次子智的茔地了。
世祯公曾孙毓桂谱碑
通过黄庄世祯谱碑中“先世”二字,我们可以推断至少世祯之父戊寅曾在沙冯生活过。那么,为什么说戊寅次子智也曾迁居沙冯村建业生活呢?因为沙冯谱碑碑文明确记载:“彼及国初,我曾祖(即智)复建业于沙冯时,我祖(即庭琚)年近成人”,这说明智曾建业于沙冯,庭琚应出生于初头埠,在十五六岁“年近成人”时,随其父智来沙冯建业成家。
据《家谱》记载,智,字英五,配黄氏,子四,葬初头埠。既然智公曾“建业于沙冯”,通常情况下,卒后也应葬于沙冯,为何《家谱》记载却葬于初头埠呢?有三种可能:一是受叶落归根思想影响,智于沙冯去世后归葬老家初头埠。但沙冯距初头埠路途遥远,加之清初战乱灾荒,以智之家境及子孙之力,很难在智公去世归葬老家。二是在沙冯建业之后,庭琚已成家立业定居沙冯,而智只身返回老家初头埠终老。这种情况倒有可能,但有些离奇。三是《家谱》记载只是传说,以讹传讹,并无实据。智的茔地可能就在沙冯村中间那片祖茔,而非葬于初头埠。这种猜想的可能性较大。
另从《家谱》记载来看,八世戊寅共有三子:世祯、智和丕勋。长子世祯碑文明确记载“先世住西暨北沙冯村”。根据谱碑记载,次子智祖也在沙冯建业。结合《家世考》记载,我们便可大胆推论,成仁公和戊寅父子从牛山老家来到枣庄,始迁陈庄湖落脚。因岁欠年荒进山谋生,为贼掳走,数日不归,家人误认为父子二人在北山遇害,便告知牛山老家。后父子侥幸逃离匪巢,因怕匪徒报复滋扰,便从陈庄湖举家迁至初头埠躲避定居。
民国二十五年牛山孙氏二支谱记
可能正是由于这次变故,牛山老家也误以为成仁父子已经遇害,从此二支二房后继无人,家谱也因此失续。事实上,此时,成仁举家已迁往初头埠。因家贫路遥,战乱不断,更怕连累家族,因此不再与牛山老家取得联系。成仁去世后,由于战乱、灾荒或家族其他变故,戊寅公又携世祯、智二子,从初头埠迁至西集北沙冯村。
至于他们为什么要从初头埠迁居沙冯村,其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据朱子埠村钟锋考证,清朝初年,朱子埠村朱姓族人因密谋参与反清复明而遭到官兵清剿,我孙氏族人受到牵连,被迫出逃。第二是沙冯村是峄县与滕县的交界之地,既便于逃难又不至离家太远。第二是沙冯村是白庄孙氏的聚居地,孙姓人口众多。与牛山孙氏虽非同宗,但却同姓,便于相互照应和依靠。因此,沙冯村便成为二支二房迁居栖息的重要一站。
以上仅是笔者基于谱碑和家谱有关史料的臆测推断,旨在抛砖引玉,共同研究探讨和追寻确定家族迁居史、列祖安息地。以此使后世子孙关注家族历史,明晰宗族脉络,了解世系分布,进而了解家史,感念祖德,传承家风,续延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