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月刊2013 年第 7期“辛酉革命”说与龙朔改革:7~9 世纪的纬学思想与东亚政治*孙 英 刚[关键词] 辛酉革命; 唐代; 龙朔; 纬学[摘要] 显庆六年二月 , 唐高宗下令改元龙朔, 之后又进行了 一系列的改革, 包括改易百官诸司的名 称等。 龙朔三年, 高宗又罕见地公告次年改元麟德。 关于龙朔 改革的 政治动机和思想背景, 由 于史 料的 缺憾, 学界讨论不多, 现有的研究多将其与武则天的上台联系在一起。 但是这些都无法解释高宗的这些政治举动。 其思想和知识背景, 实际上植根于纬书的干支革命思想, 即“戊午革运、 辛酉革命、 甲 子革政(令)”的观念。 虽然相关纬书条目 在中国本土散佚, 但日 本平安时代三善清行的《 革命勘文》将其保存了 下来, 为我们理解高宗的龙朔改革和麟德改元提供了 思想线索。*“戊午革运、 辛酉革命、 甲 子革政(令)”的观念是纬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但是随着纬书在中国的散佚, 其对中古时代政治、 思想的具体影响变得难以窥见。 而纬书传入日 本之后, 由于政治文化环境不同, 走出 了 完全不同 的轨迹, 尤其是通过与阴 阳 道传统的 融合, 很多 纬书 内 容得以留存, 从而给重新审视中国文明自 身提供了文献基础。
从研究方法上看, 如果我们排除现代理性的傲慢, 回归古人知识世界的内 在逻辑, 将看似荒诞的谶纬、 术数、 阴阳五行等思想纳入历史研究的视野, 可以增进我们对历史真相的了 解, 甚至使原先勾画的整个历史画面发生动摇, 乃至面目全非。一唐高宗龙朔改元、改革的谜团显庆六年(661 年), 是辛酉年。 此年的二月三十日 , 益州 、绵州等五州纷纷上表, 称龙出现在州界内 , 唐高宗因此宣布改元, 曲赦洛州 , 新的年号为“龙朔”①。 从龙朔元年(661 年) 到咸亨元年(670 年) 近十年间, 高宗进行了 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改革, 包括更改百司官称等。 然而到了咸亨元年, 这些改革中 的 大部分内 容又都被取消了 , 重新恢复了 之前的典制。 由 于史料的 缺憾,加之现代理性与古代知识的隔膜, 虽然这一问题事关唐代政治、 制 度、 礼仪、 思想 等诸多 重 要 层面, 但学 界甚少讨论。 即 便是研究 制 度史 的 学者, 也鲜有试图揭开高宗龙朔改革思想背景的努力, 仅仅以封建皇帝的随心改作加以敷衍。高宗龙朔年间百官诸司改名, 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政府机构。 三省六部、诸寺诸监、上台诸卫,东宫僚属、内廷女官, 全在改易之列, 可谓是唐代最大范围的一次机构更名。
比如尚书省, 原先的长官是尚书令, 副手是左右仆射。 龙朔改革废除了 尚 书令, 以左右仆射为长官, 并且改其名 为左右匡政, 尚书省的佐官也进行了相应的改名 。 六部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也都改易了名称。 门下省、中书省、秘书省(及其下属的司天监) 概莫能外②。 其他机构如御史台、 殿中省、 内 侍省、 太常寺、光禄寺、 卫尉、 宗正寺、 太仆寺、 大理寺、 鸿胪寺、司农、太府监、 少府监、 将作监、 国 子监、 都水监等都进行了 机构和官员 名 称的改易。 东宫官以及十六卫也进行了 全面的 改名 。 不但百司及百官更名, 后宫妃嫔和女官也进行了“官名改·13·*①②*基金项目 : 本文系 复旦大学“985 工程”三期 人文 学 科整体推进重大项目 “中古中国的知识、信仰与制度的 整合研 究 ”、2012 年 国 家 社 会 科 学 青 年 基 金 项 目(12CZS 020) 和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 (12Y JC 77005) “纬学思想与隋唐时期的政治合法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旧唐书· 高宗本纪》, 中 华书 局1975 年版, 第81 页。《 旧唐书》未记载见龙的 州 数, 王钦若《 册府元龟》卷一五《 帝王部· 年号》云,“益、绵等五州 皆言龙见, 于是改元”(凤凰出 版社2006 年校订本, 第164 页) 。与三省六部有关的 改革内 容, 参看《 旧 唐书 · 职官 二》(第1818~1856 页) 的详细记载。
下一篇
预示时刻